【題目】某校地理興趣小組到學校附近開展野外考察活動,下圖示意考察地區(qū)地形。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山頂⑦的海拔是________米,E處的海拔是________米,兩處的相對高度是_______米。

(2)寫出圖中序號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稱: ④________,⑥________。

(3)①地未被水淹沒前屬于_____(地形類型)。同學們考察地區(qū)北部主要地形類型是_______。

(4)圖中標注的“小河”大致流向是______。E地在D地的___方向。

(5)圖中C處計劃從小河引水,AC、BC兩條路線中較合適的路線是_________,簡要說明你選擇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②、③、④、⑤各處,最適合開展攀巖運動的地方是_______,容易形成河流的是_________。

(7)甲、乙兩山坡,更適合開墾成梯田的是______山坡,理由是__________。

【答案】557 150 407 山脊 鞍部 盆地 山地(或山地丘陵) 自西向東(或自西南向東北) 正東(或東偏北或東北) AC A地海拔比C地高,可通過重力自流引水;而B地海拔比C地低,需要抽水 乙山坡等高線較稀疏,坡度較緩

【解析】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地方為陡崖。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

據(jù)圖分析可知:

1)海拔是地面某一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是指地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即兩個地點之間的高度差。圖中的等高距為50米,據(jù)此判斷,山頂⑦的海拔是557米,E處的海拔是150米,兩處的相對高度是557-150=407米。

2)圖中④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⑥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

3)依據(jù)位置,圖中①地未被水淹沒前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應為盆地。圖示地區(qū)北部海拔較高,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溝谷較深,主要地形類型是山地。

4)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中,按指向標所指示的方向辨別方向,箭頭所指示的方向為北方。據(jù)此判斷,圖中標注的“小河”大致流向是自西向東。E地在D地的正東方向。

5)圖中C處計劃從小河引水, A處海拔高,可實現(xiàn)水的自流,而B地海拔比C地低,無法自流,所以AC、BC兩條路線中較合適的路線是AC。

6)圖示②、③、④、⑤中,②處是等高線重疊的部分,為陡崖,最適合開展攀巖運動,③處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脊,為山谷,容易形成河流,④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容易形成分水嶺,處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不能形成河流。

7)甲、乙兩山坡中,更適合開墾成梯田的是乙山坡,理由是乙坡等高線稀疏,坡緩,甲處等高線密集,坡度陡峭,開墾梯田難以進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大部分領土位于五帶中的 ( )

A. 熱帶B. 北溫帶C. 北寒帶D. 南溫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省區(qū)名稱、簡稱、行政中心搭配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河北石家莊B.河南洛陽C.廣東廣州D.福建福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世界上人口數(shù)量最多和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大洲分別是()

A.亞洲和歐洲B.亞洲和非洲

C.歐洲和非洲D.非洲和拉丁美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遼寧省的省會城市是

A.錦州市B.沈陽市C.大連市D.鞍山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詩句中,描寫我國南方地區(qū)景色的是( )。

A.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B.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C.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D.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世界上石油輸出最多的地區(qū)是()

A.東南亞B.南極地區(qū)

C.俄羅斯D.中東地區(q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地形區(qū),位于非季風區(qū)的是( )

A.四川盆地B.塔里木盆地C.華北平原D.東北平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共有______個民族,少數(shù)民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和東北地區(qū)。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