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黃河干流流經(jīng)的地形區(qū)有( )
A.青藏高原、四川盆地、華北平原
B.黃土高原、內(nèi)蒙古高原、華北平原
C.青藏高原、黃土高原、東北平原
D.內(nèi)蒙古高原、四川盆地、華北平原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我國地理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從南北半球看,我國主要位于北半球,南部小部分位于南半球
B. 我國東部瀕臨太平洋、南部瀕臨印度洋
C. 我國位于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海陸兼?zhèn)?/span>
D. 大部分地區(qū)位于北溫帶和北寒帶,沒有熱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亞洲氣候圖,回答問題。
(1)從東西半球看,亞洲大部分地區(qū)位于____半球;從南北半球看,亞洲大部分地區(qū)位于___半球。
(2)寫出圖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稱。
大洲:A _________ B__________
大洋:C__________ D__________
(3)B大洲與亞洲的分界線________。
(4)從圖中可以看出,亞洲氣候類型________,其中分布面積最廣的是__________。
(5)亞洲東部和南部的__________氣候特別顯著。
(6)寫出圖中數(shù)字表示的氣候類型。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 ⑤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黃土高原地區(qū)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黃土高原地區(qū)東起①太行山脈,西至②_____,南連③秦嶺,北抵④____高原(古長城),包括山西省、___和寧夏的大部分地區(qū),甘肅的一部分地區(qū)。
(2)黃土高原上傳統(tǒng)民居是______,最豐富的能源礦產(chǎn)是___________。
(3)黃土高原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有____________,造成這生態(tài)問題的原因。(至少答三點)
(4)黃土高原地區(qū)十分重視環(huán)境整治與生態(tài)重建工作,針對水土流失的狀況,國家采取了一系列綜合治理措施,請任意列舉兩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全國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于2019年3月5日在京召開,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表決通過關于2018年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計劃執(zhí)行情況與2019年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計劃的決議。
讀地球公轉二分二至日位置示意圖,回答下面小題。
【1】當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召開時,地球公轉所在位置離_______最近。
A. ①B. ②C. ③D. ④
【2】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召開體現(xiàn)的是北京的什么職能
A. 政治中心B. 文化中心C. 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D. 國際交往中心
【3】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召開宜賓的晝夜長短情況
A. 晝長夜短B. 晝短夜長C. 晝夜平分D. 晝最長夜最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經(jīng)度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經(jīng)度最大值為90°
B.經(jīng)度最大值為180°
C.經(jīng)度自南向北逐漸減少
D.經(jīng)度自西向東逐漸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地球儀上表示東經(jīng)西經(jīng)南緯北緯的四個英文字母依次是
A.E、W、S、N
B.W、E、N、S
C.E、S、W、N
D.N、S、W、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巴西簡圖”,回答下列問題。
(1)從緯度位置看,巴西大部分位于五帶中的_______帶,A為_______高原, B為_________平原。
(2)巴西的北部B地有一條世界上流域面積最廣、流量最大的河流_________河,該河流流域覆蓋著地球上面積最大的_______,其對世界環(huán)境有很大影響,因為可以為全球提供新鮮的空氣,因此被稱為“__________”。
(3)巴西的主要生態(tài)問題是_______破壞嚴重,其對環(huán)境的影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巴西的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至少兩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