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題目】2019年是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元素周期表迎來了它150周歲的生日。

1)人們很早就意識到物質都是由幾種亙古不變的基本成分一一元素組成的。

①古人曾認為水是組成物質的元素之一,在你學過的知識中能說明水不是元素的實驗事實是_____。

②圖1是兩個微粒的結構模型示意圖,這兩個微粒_____(填屬于不屬于)同種元素,你的依據(jù)是_____。

2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制作出第一張元素周期表,為預測新元素的結構和性質提供了線索,圖2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內容和鋁原子結構示意圖,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①下列說法正確的有_____,

A表中元素都是金屬元素

B鋁的相對原子質量是26.98g

C鋁原子最外層3個電子能量最高

D鋁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變成Al3+

E鍺原子中質子數(shù)等于中子數(shù)

②圖中空白處元素原子的質子數(shù)為_____,小華根據(jù)元素周期表預測該元素(用M表示)與鋁元素有相似的化學性質,他的依據(jù)應是_____,在空氣中被氧化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學式為_____。

3)圖3是二氧化碳循環(huán)的部分過程。該循環(huán)中,轉化一的途徑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氣,試寫出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_____。德謨克利特曾說過無中不能生有,任何存在的東西也不會消滅。在該循環(huán)過程中,不會消滅的微粒有(填符號)_____。無論經過多少化學變化,這些微粒永遠不會消滅的原因是_____。

【答案】水通電分解成氫氣和氧氣或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 不屬于 核內質子數(shù)不同 CD 31 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等 M2O3 C、H、O 化學變化中,原子不改變

【解析】

1)①水可以電解產生氫氣和氧氣,說明水不是一種元素;

②圖一中的兩個微粒分別有1個和2個質子,因此不屬于同種元素,原因是同種元素是質子數(shù)相同的一類原子;

2)①A、硅不是金屬元素;B、相對原子質量沒有單位;C、離原子核越遠的電子能量越高;D、鋁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小于4,易失去電子;E、鍺的相對原子質量為72.64,其中有32個質子,剩余72.64-32=40.64≈41,故質子數(shù)與中子數(shù)不等;因此五個選項中只有C、D是正確的;

②按照元素中期表的規(guī)律排布,空白處應為31號元素,由于原子序數(shù)=質子數(shù),故空白處元素的質子數(shù)為31;則該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其與鋁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因此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因為該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3”,故容易失去3個電子,在化合物中顯+3價,所以其氧化物的化學式為M2O3;

3)該反應從圖中可知是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氣,符號表達式為;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在化學變化中,原子的種類、數(shù)目、質量是不會改變的,因此在該反應中不會消滅的微粒有碳原子(C)、氫原子(H)和氧原子(O);

故答案為:水通電分解成氫氣和氧氣或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不屬于;核內質子數(shù)不同;CD31;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等;M2O3;CH、O;化學變化中,原子不改變。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及其原子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鋯誤的是(  )

A. 碘屬于非金屬元素

B. 碘原子的核內質子數(shù)為53

C. 碘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26.9

D. 碘屬于第7周期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B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恒溫蒸發(fā)溶劑的方法不可以使B得到飽和溶液析出晶體

B. t2℃時A、B的飽和溶液分別降溫至t1℃,A成為不飽和溶液

C. t2℃時,用等質量的A、B分別配制成飽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質量AB

D. t2℃時,將150g A的飽和溶液稀釋成質量分數(shù)為20%的溶液,需水10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某種加鈣食鹽包裝標簽上的部分內容。 請仔細閱讀后回答以下問題:

(1)為了檢驗此鹽中是否含有碳酸鈣,在家庭廚房里可選用的物質是____________。

(2)為了測定此鹽中的碳酸鈣含量,取50 g這種鹽溶于水, 加入足量鹽酸, 生成0.66 g二氧化碳。 請計算此加鈣食鹽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興趣小組計劃對空氣成分進行探究,以下是他們的實驗設計方案:

1)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氣:裝置和操作步驟略。

2)除去氧氣:該小組根據(jù)教材中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的實驗原理,除去了(1)中得到的氣體中的氧氣。在拉瓦錫的經典實驗中(裝置如圖),使用汞的優(yōu)點有_______

A 汞為液態(tài),在加熱的條件下只與氧氣反應且生成物為固體

B 時間足夠長,能將密閉裝置中的氧氣幾乎耗盡

C 無法觀察裝置中氣體體積的變化

3)分析誤差:該小組按設計方案得到的氮氣密度(假設要除去的氣體均已除凈)與氮氣的實際密度有誤差,產生誤差的原因是_______。

4)拓展與延伸:實驗室如何制取氮氣呢?請閱讀資料并回答下列問題:

資料:

1.重鉻酸銨為橘黃色粉末,加熱至180時可分解得到氮氣;

2.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常溫下很難跟其他物質發(fā)生反應。但在高溫或點燃條件下可與某些物質反應,如:鎂能夠在氮氣中燃燒。

儀器B的名稱是______。

利用上述儀器和重鉻酸銨在實驗室制取少量氮氣,其發(fā)生裝置應選擇的儀器有_____(填序號),還必須補充的一種儀器是_____。若用上述裝置制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

根據(jù)已有知識,收集氮氣只能用____法,理由是______。該小組欲進行鎂在氮氣中的燃燒實驗,現(xiàn)收集一瓶含水約1/5體積的氮氣,該如何操作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某一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反應屬于氧化反應

B.X物質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75%

C.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4+O2CO2+H2O

D.點燃X前要先檢驗其純度,以防止爆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鯉魚焙面是像菜名品。魚肉中富含的營養(yǎng)素是_________;面粉中的淀粉在人體內經酶的催化作用,與水反應,最終變成__________;

(2)如圖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質實驗的微型一體化裝置圖,該裝置的氣密性良好。請回答下題。

①擠壓膠頭,滴入稀鹽酸。過一會兒,用燃著的木條放在微型集氣瓶口,如果______;則說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滿。

②生成的二氧化碳在裝置內與1、2處的溶液反應,1處的反應現(xiàn)象是______2處生成了白色沉淀。

③用橡膠塞塞緊微型集氣瓶口,再反復擠壓幾次膠頭。一段時間,氫氧化鈉溶液被吸進了微型氣體實驗器和微型集氣瓶中。這是由于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的緣故。

(3)AB、CD、E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均由下表中的一種或兩種元素組成。它們的轉化關系如圖1所示(部分反應條件、反應物及生成物已略去)。圖2所示的是A、B、D、E的相關信息(重疊部分表示兩種物質的共同點)。請回答下列問題:

A的化學式為______;

②反應II的實驗現(xiàn)象是__________

③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該化學反應屬于________反應(填基本反應類型)。物質E的用途之一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請根據(jù)如圖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A中進入集氣瓶的水偏多,可能的原因是彈簧夾沒夾緊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B的現(xiàn)象說明CO2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性質;

3)實驗C后所得固體的質量和原鎂帶的質量相等,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一:下圖I是教材實驗,實驗中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

實驗二:實驗中同學們聞到了刺激性氣味,于是大家對實驗進行了改進,裝置如圖所示。

實驗操作:

aBC、E三支試管中分別加入5 mL蒸餾水,各滴入1~2滴無色酚酞溶液,振蕩,觀察溶液顏色。

bA、D試管中分別加入3 mL濃氨水,立即用帶橡皮塞的導管按實驗圖連接好,并將D試管放置在盛有熱水的燒杯中,觀察幾分鐘。

分析討論:

1E試管中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進行操作b時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

3)由此可以得到的實驗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對比改進前的實驗,改進后的實驗的優(yōu)點是______________;

5)結合上述實驗,實驗室保存濃氨水等藥品時,應該注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