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課上,同學們用下圖所示四種溶液探究與指示劑的作用.實驗后進行廢液處理,處理過程為:將A和B中液體混合,得到紅色溶液E;將C和D中液體混合,得到廢液F;將E和F放入燒杯中.

(1)向A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后,溶液顏色為         色.
(2)A和B混合后,溶液中一定沒有                  
a.NaCl        b.HCl        c.NaOH
(3)C和D混合時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繼續(xù)對燒杯中的廢液成分進行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燒杯廢液中含有什么物質?
【查閱資料】碳酸鈉溶液呈堿性;CaCl2溶液呈中性.
【初步分析】通過分析上述實驗現(xiàn)象,燒杯中的廢液除酚酞和水外還一定含有               
【進行實驗】請設計實驗驗證可能含有的物質
實驗操作
現(xiàn)象與結論
 
 
 
(5)為實現(xiàn)綠色排放(溶液呈中性),應對廢液再進行的操作是                          
故答案為:(1)無;(2)b;(3)Na2CO3+Ca(OH)2═CaCO3↓+2NaOH;
(4)CaCO3、NaOH、NaCl;
實驗操作現(xiàn)象與結論
①將廢液過濾
②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稀鹽酸
③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向其中加入碳酸鈉溶液若有氣泡產(chǎn)生,則含碳酸鈉
若有沉淀產(chǎn)生,則含氫氧化鈣
若兩支試管均無現(xiàn)象,兩種物質均沒有
(5)滴加鹽酸至中性(或滴加鹽酸至紅色消失).

試題分析:(1)稀鹽酸不能使酚酞變色;(2)將A和B中液體混合,得到紅色溶液E,說明溶液顯堿性,則一定沒有鹽酸;(3)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方程式是
Na2CO3+Ca(OH)2═CaCO3↓+2NaOH;(4)由A和B中液體混合,得到紅色溶液E,說明溶液顯堿性,則一定含有氫氧化鈉和反應生成的氯化鈉;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碳酸鈣,則廢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鈣、氫氧化鈉、氯化鈉;由于碳酸鈉和氫氧化鈣是否完全反應無法判斷,故廢液中可能含有碳酸鈉或氫氧化鈣;根據(jù)碳酸鈉可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可將廢液過濾,然后取濾液滴加稀鹽酸,若有氣泡產(chǎn)生,說明含有碳酸鈉;另外取濾液滴加碳酸鈉溶液,若有沉淀產(chǎn)生,則含氫氧化鈣,若兩支試管中均無現(xiàn)象,則不含兩種物質;(5)由于廢液中含有氫氧化鈉,所以要實現(xiàn)綠色排放,可向廢液中滴加稀鹽酸,至溶液中紅色恰好消失;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現(xiàn)象與實驗結論都正確的是
選項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A
將一根未打磨的鋁條放入硫酸銅溶液中
無紫紅色固體析出
鋁不如銅活潑
B
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氧氣中
木條復燃
氧氣能支持燃燒
C
將CO通入灼熱的氧化銅
黑色氧化銅變成紅色
CO具有可燃性
D
將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
紫色石蕊試液變成紅色
CO2具有酸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某同學為驗證質量守恒定律,向燒杯中加入40克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20%的硫酸銅溶液,另取兩只試管,向其中一只試管中加入一定質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向另一只試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第一步:如圖所示,將試管放入燒杯中并在天平上稱重.

第二步:先將氫氧化鈉溶液倒入燒杯中,能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隨后再將足量的稀硫酸倒入燒杯中,能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第三步:將兩只試管放回燒杯中,并將燒杯重新放在天平的左盤上,你能觀察到天平指針            (填“偏左”、“偏右”或“保持不變”).
若使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恰好完全反應,計算參加反應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在學習碳酸鈉的性質的課堂上,老師在碳酸鈉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產(chǎn)生白色沉淀,在濾出沉淀后的濾液,引導同學們對濾液中溶質的成分進行探究.同學們通過討論認為溶質是NaOH、Na2CO3、Ca(OH)2中的一種或兩種,其可能情況有三種:①NaOH;②NaOH和Na2CO3;③    。
小偉同學設計了下列實驗方案,請你幫助完成.
實   驗   步   驟
可能出現(xiàn)的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1)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加入碳酸鈉溶液
產(chǎn)生       
假設③成立
(2)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稀鹽酸
放出無色氣體
假設   成立
(3)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加入碳酸鈉溶液或足量稀鹽酸
沒有明顯現(xiàn)象
假設   成立
小強根據(jù)小偉設計的實驗方案,在濾液中加入足量稀鹽酸,觀察到有大量氣泡產(chǎn)生,產(chǎn)生該現(xiàn)象化學方程式為                                         ,因此他得出的結論是只有假設   成立,該假設成立說明教師做的實驗是                 (選填“恰好完全反應”、“Ca(OH)2過量”或“Na2CO3過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某化學活動小組開展了一次關于金屬鎘與銅、銀活動性順序的探究.
[提出問題]這三種金屬活動性順序是怎樣的?
[猜想假設]猜想①:Cu>Cr>Ag 猜想②:Cu>Ag>Cr 猜想③:                           
[查閱資料]
①鎘(Cr)是一種銀白色金屬,在化合價中通常表現(xiàn)為+2價.
②水體中鎘元素通常以氯化鎘的形式存在.
③氯化鎘、硝酸鎘都能溶于水,氫氧化鎘難溶于水.
[實驗探究]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化學方程式
取適量鎘、銅、銀與試管中,加入適量
 稀鹽酸(或稀硫酸) 
鎘表面有氣泡產(chǎn)生,銅銀表面無氣泡產(chǎn)生
 
        
寫出鎘和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取適量銅片與試管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銀溶液
 
                 ,
                   
銅的活動性順序大于銀
銅與硝酸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實驗結論]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                              
[反思]實驗中需對金屬片用砂紙打磨,其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某化學小組在課外活動時做了一個實驗,在甲試管中裝入固體物質,乙試管中裝入液體試劑,按如圖所示組裝好儀器(圖中鐵架臺等儀器已略去).
(1)若甲試管裝入碳酸鈉,乙試管裝入紫色石蕊試液,丙中加入稀硫酸,打開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的液體,同時打開止水夾.乙試管中的現(xiàn)象為                 .立即關閉止水夾,看到    (填甲乙)中液面上升.產(chǎn)生以上現(xiàn)象的原因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2)若乙中裝入飽和的石灰水,丙中液體加入到甲中后,石灰水變渾濁.則甲、丙中的物質可能為              (填與(1)中不同的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以下所示裝置是化學小組同學設計的實驗.

(1)研究鐵生銹的條件:
如圖1所示裝置,通過該實驗證明鐵釘生銹是鐵與            作用的結果.
(2)研究燃燒的條件:
裝置如圖2所示,通過對比                         的現(xiàn)象,說明可燃物燃燒要與氧氣接觸.
(3)研究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的反應:
在兩個氣密性良好且充滿二氧化碳的500mL礦泉水瓶中,分別注入等體積的水、氫氧化鈉濃溶液,充分振蕩,出現(xiàn)圖3所示現(xiàn)象.此實驗可以說明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發(fā)生了反應,理由是                                                                                 ;為進一步證明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發(fā)生了反應,同學又補充了實驗:用注射器向乙瓶中注入足量的稀鹽酸,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小雨閱讀課外資料得知:氯酸鉀的分解可用二氧化錳、氧化銅等物質作催化劑。于是,他對影響氯酸鉀分解的因素及催化劑的催化效果產(chǎn)生了探究興趣。
【提出問題】氧化銅是否比二氧化錳催化效果更好?影響氯酸鉀分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呢?
【設計實驗】小雨以生成等體積的氧氣為標準,設計了下列幾組實驗。
序號
KClO3的質量
其他物質的質量
溫度
氧氣的體積
反應所需時間

2.0g
 
330℃
100mL
T1

2.0g
CuO   0.5g
330℃
100mL
T2

2.0g
MnO2  0.5g
330℃
100mL
T3

2.0g
MnO2        g
380℃
100mL
T4
 
若t1     t2(填“>”、“=”、“<”),說明氧化銅能加快氯酸鉀的分解速率。若要確定氧化銅是此反應的催化劑,還需探究反應前后,氧化銅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不變。
你認為小雨設計實驗③和實驗②對比的目的是                    。
實驗④中MnO2的質量為    g,若t3>t4,則化學反應快慢與溫度的關系是                  。
(4)寫出實驗④所涉及的化學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為進一步研究高錳酸鉀的分解產(chǎn)物,某興趣小組同學查閱資料,并取一定質量的高錳酸鉀加熱使之完全分解,然后分別進行了以下三個實驗。
【實驗內(nèi)容】:
編號
實驗內(nèi)容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1
取反應后固體剩余物0.2g加入5mL 6%的H2O2溶液中
劇烈反應,放出大量熱量,產(chǎn)生大量氣體
固體剩余物中的MnO2對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
2
取0.2gMnO2加入5mL  a   (H2O2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的H2O2溶液中
平穩(wěn)反應,放出熱量,持續(xù)產(chǎn)生氣體
MnO2對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
3
取反應后固體剩余物1.0g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溶解,過濾
固體完全溶解,濾紙上無黑色固體殘余物
固體剩余物中無   b  
 
【實驗分析】
(1)完成上表中的填空內(nèi)容:a     、b     
(2)實驗2的目的是     ;
(3)同學們經(jīng)過討論,認為實驗1的結論不正確,理由是     
【查閱資料】
Ⅰ、KMnO4受熱分解時,在某條件下可能發(fā)生以下兩個反應:
①6KMnO42K2MnO4+K2Mn4O8+4O2↑    
②KMnO4KMnO2+O2
Ⅱ、相對分子質量:(KMnO4:158    O2:32)
(4)16gKMnO4中氧元素的質量為    ;加熱使之完全分解,若完全發(fā)生反應①,生成O2的質量為     ;若同時發(fā)生反應①②,生成O2的質量范圍是      。(保留二位小數(shù)。提示:依據(jù)質量守恒定律觀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