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物質(zhì)變化中,其微觀實質(zhì)由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過程的是( )
| A. | 冰雪消融 | B. | 燈絲發(fā)光 | C. | 鎂帶燃燒 | D. | 玻璃破碎 |
化學反應的實質(zhì).. | |
專題: | 物質(zhì)的變化與性質(zhì). |
分析: |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成分子,物理變化中分子本身不變,變化的是分子之間的間隔. |
解答: | 解:A、冰雪消融,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A錯; B、燈絲發(fā)光,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所以分子沒有分成原子,故B錯; C、鎂帶燃燒,有新物質(zhì)氧化鎂生成,屬于化學變化,在變化過程中,和氧分子分成氧原子,鎂原子和氧原子再結合成氧化鎂分子,故C正確; D、玻璃破碎,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物理變化,分子沒有分解,故D錯. 答案:C |
點評: | 解答本題關鍵是要知道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物理變化中分子本身不變,變化的是分子之間的間隔,本題轉(zhuǎn)化為判斷是化學變化還是物理變化.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華雪同學想制取“葉脈書簽”,需要50g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的氫氧化鈉溶液.請回答下列問題:
(1)若用氫氧化鈉固體配制,需稱取氫氧化鈉 g.
(2)若用25%的氫氧化鈉溶液配制,需要25%的氫氧化鈉溶液 g;蒸餾水 g;配制時應選用 mL(選填“10”、“20”、“50”、“100”)的量筒量取蒸餾水.
(3)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
A、在托盤天平的左右盤上墊濾紙稱取氫氧化鈉固體
B、將準確稱取的氫氧化鈉固體直接倒入裝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C、將配制好的NaOH溶液裝入玻璃試劑瓶中,塞好橡膠塞并貼上標簽
(4)在實驗室配制氫氧化鈉溶液時, (填“要”或“不要”)用到玻璃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向過濾器內(nèi)傾倒待過濾液體時,若液面高于濾紙邊緣,引起的后果是( 。
| A. | 液面高將濾紙壓破 |
| B. | 液體會溢出漏斗 |
| C. | 液體從濾紙和漏斗之間的空隙流入接受器 |
| D. | 濾紙被壓過緊,不能起過濾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一個密閉容器中有四種物質(zhì),在一定的條件下發(fā)生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zhì)的質(zhì)量如下表所示.
物質(zhì) | X | Y | Z | Q |
反應前質(zhì)量/g | 4 | 10 | 1 | 21 |
反應后質(zhì)量/g | 0 | 10 | 15 | 待測 |
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
| A. | Y一定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
| B. | 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 |
| C. | 反應后Q的質(zhì)量為10g |
| D. | 該反應中消耗X與Q的質(zhì)量之比為4:1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根據(jù)下列實驗裝置圖填空:
(1)寫出如圖所示裝置中標有序號的儀器名稱:① ② .
(2)實驗室中用過氧化氫溶液與二氧化錳混合制取氧氣,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制取氣體時,組裝好儀器后,應先 ,再添加藥品;使用 E (選填裝置序號)所示的方法收集到的氧氣比較純凈.
(3)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的裝置組合是 (填序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 氧原子一定是由質(zhì)子、中子和電子構成 |
| B. | 陰離子中核電荷數(shù)一定少于核外電子數(shù) |
| C. | 氫分子和氧分子一定是保持過氧化氫性質(zhì)的最小粒子 |
| D. | 一個氫分子一定是由一個氫元素和二個氫元素組成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圖為某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其中“”和“”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 | 該反應為化合反應 | B. | 反應前后分子種類沒有改變 |
| C. | 反應前后原子數(shù)目沒有改變 | D. | 反應前后元素種類沒有改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對化學學科認識中錯誤的是( 。
| A. | 化學為人類研制了新材料 |
| B. | 化學已經(jīng)成為了生命科學的重要基礎 |
| C. | 化學為人類提供了新能源 |
| D. | 化學的發(fā)展導致了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小明和小芳在討論“能否用蠟燭燃燒法來粗略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這一問題時,小芳認為:通過圖1裝置,用蠟燭燃燒法測得的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會 (填“偏高”、“偏低”或“不變”)。她根據(jù)蠟燭燃燒產(chǎn)物的特點闡述了自己的理由: ,并用圖1裝置進行實驗,證實了自己的結論。(注:本題實驗中裝置的氣密性良好,水槽中的液體是水。)
小明認真分析了小芳的實驗結果后,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導致小芳這一實驗結果還有其他原因嗎?
【實驗探究】小明設計了圖2裝置,進行以下操作:
(1)取黃豆粒大小的白磷,用濾紙吸去表面的水分,放入捆在電烙鐵下面貼片的凹槽內(nèi)。
(2)將燃燒匙內(nèi)的蠟燭點燃后迅速插入鐘罩內(nèi),并立即塞緊橡皮塞。
(3)待蠟燭熄滅后(蠟燭有剩余),接通電烙鐵電源,發(fā)現(xiàn)白磷先熔成液體,接著燃燒產(chǎn)生大量白煙,說明通電前鐘罩內(nèi)含有 ,產(chǎn)生白煙的文字表達式是 。
【得出結論】導致小芳這一實驗結果的另一原因是 。
【交流與反思】小明和小芳分析了上述實驗后,又提出了一個問題:能否用鐵絲燃燒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你的觀點是 (填“能”或“否”),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