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宏觀—微觀—符號”三重表征是化學獨特的表示物質(zhì)及其變化的方式。

1)硒對人體有防癌、抗癌作用,如圖1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圖2是硒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圖3A、B、C、D四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據(jù)圖回答問題:

①在圖2中,y的值為_____

②在圖3A、BC、D中,共有_____種元素;

2)圖4描述了氯化鈉溶液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的微觀實質(zhì),C處應填入的符號為_____;

3)工業(yè)上使用一種國產(chǎn)低溫催化劑生產(chǎn)氫氣的反應過程如圖5所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答案】6 三(或3 AgCl CO+H2OH2+CO2(低溫和催化劑可交換位置)

【解析】

1)①原子中,核電荷數(shù)=核內(nèi)質(zhì)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原子序數(shù);圖2中,2+8+18+y=34y=6;

②元素是具有相同質(zhì)子數(shù)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質(zhì)子數(shù)決定元素種類,圖3A、BC、D,共有3種元素;
2)由圖4描述可知氯化鈉溶液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的微觀實質(zhì)是氯離子和銀離子生成氯化銀沉淀,C處應填入的符號為AgCl;

3)工業(yè)上使用一種國產(chǎn)低溫催化劑生產(chǎn)氫氣的反應過程如圖5所示,該反應是一氧化碳和水在低溫和催化劑的作用下生成氫氣和二氧化碳氣體,化學方程式為CO+H2OH2+CO2(低溫和催化劑可交換位置)。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標號儀器名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實驗操作正確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號)

(3)若采用B方法量取水,會使配制的溶液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____ ( “增大”或“減小”);

(4) D實驗中當_______________時停止加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上海市衛(wèi)生健康委建議臨床應用可以使用維生素CC6H8O6)作為新冠肺炎預防藥品。下列關于維生素C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人體缺乏維生素C,會引起壞血病

B.維生素C中碳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約為4.5%

C.人體所需的維生素C主要從食物中獲取

D.維生素CC、HO三種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91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丙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表示反應能一 步實現(xiàn)轉化,表示相連的物質(zhì)之間可以發(fā)生反應,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下列各組物質(zhì)(按甲、乙、丙順序)中,不能實現(xiàn)上述轉化的是

A.C、COO2

B.CuSO4、CuCl2、 CuOH2

C.Zn、Fe、H2SO4

D.Na2CO3、Na2SO4 BaC 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酸、堿、鹽是初中化學學到的重要化合物。

1)鹽酸和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zhì),是因為____________;右圖是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時pH變化示意圖,X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溶液。

2)寫出鹽酸除鐵銹(Fe2O3 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圖1裝置進行實驗,先后將兩種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推入一種溶液充分反應后,再推入另一種溶液),測得一段時間內(nèi)壓強變化如圖2所示。

①先推入的溶液是___________。

bc段壓強不變,其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

cd段壓強變大,其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 (用化學方 程式表示)

4)像氫氧化鈉與稀鹽酸的反應、CO2 與氫氧化鈉的反應,對于這些無明顯現(xiàn)象的化學反應,要證明反應確實發(fā)生了,你的設計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純堿含有少量的氯化鈉,為測定某純堿樣品中碳酸鈉的含量,取12g樣品置于燒杯中,加水將其溶解,再滴加氯化鈣溶液,產(chǎn)生沉淀的質(zhì)量與加入氯化鈣溶液的質(zhì)量關系如圖所示。

①求該純堿樣品中碳酸鈉的質(zhì)量分數(shù)___________。

②若要計算CaCl2溶液的質(zhì)量分數(shù),可使用右圖中__________ (從a、bc中選擇)對應的一組數(shù)據(j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俊偉同學取出51.8g某硫酸鎂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NaOH溶液,反應過程中生成沉淀的質(zhì)量與所用NaOH溶液質(zhì)量的關系如圖所示。

1B點時,溶液的pH_____7(填“>”、“=”或“<”);

2)計算A點時,所得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寫出詳細計算過程,結果精確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jù)下列圖示實驗裝置。回答有關問題。

1)寫出標有字母a的儀器名稱_____

2)實驗室用大理石制取CO2的反應原理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選擇_____(填字母)裝置制取二氧化碳。

3)從圖E觀察到的現(xiàn)象說明CO2具有性質(zhì)是_____,寫出檢驗CO2氣體的方法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4)寫出實驗室選用A裝置制取氧氣的反應方程式_____,實驗室要得到比較純凈的氧氣通常選用_____(填字母)裝置收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向一塊部分被氧化的鋁片中加入稀鹽酸至恰好完全反應,生成氫氣0.2 g,反應后將所得溶液蒸干得到氯化鋁13.35 g。計算:

1)鋁反應消耗的鹽酸溶質(zhì)的質(zhì)量。

2)氧化鋁反應消耗的鹽酸溶質(zhì)的質(zhì)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田繪同學在進行酸堿中和反應的實驗時,向燒杯中的氫氧化鈉溶液滴加稀鹽酸一會兒后,發(fā)現(xiàn)忘記了滴加指示劑。為了確定鹽酸與氫氧化鈉是否恰好完全反應,田繪從燒杯中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放入一支試管中,并向試管中滴加幾滴無色酚酞試液,振蕩后觀察到溶液不變色。于是她得出兩種物質(zhì)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結論。

1)你認為她得出的結論是否正確?_____,理由是:______。

2)請你另設計兩個實驗,探究上述燒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寫下表:

實驗方法

實驗現(xiàn)象

結論

_____

_____

鹽酸過量

_____

恰好中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