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市售“自熱米飯”帶有一個發(fā)熱包,遇水后可迅速升溫至150℃,保溫時間達3小時,能將生米做成熟飯。某中學化學興趣小組對發(fā)熱包非常感興趣,進行了以下探究。
(查閱資料)
(1)發(fā)熱包主要由生石灰、鐵粉、鎂粉、鋁粉、炭粉、氯化鈉中的若干種組成。
(2)氫氧化鎂和氫氧化鋁均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體,但后者可溶于NaOH溶液生成偏鋁酸鈉(NaAlO2),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成分探究)取出某品牌的發(fā)熱包內灰黑色的固體粉末,分成兩份。
(1)第一組同學用磁鐵靠近其中一份粉末,發(fā)現(xiàn)有黑色物質被磁鐵吸引,證明粉末中含有_____(填名稱)。用磁鐵將該物質全部吸出后,剩余粉末為樣品A;
(2)第二組同學將另一份粉末加水溶解、過濾后,取部分濾液滴入酚酞試液,濾液變紅色,證明原粉末中含_____(填化學式);再向濾液中加入含有稀硝酸的硝酸銀溶液,看到_____,證明原粉末中含有氯化鈉。
(3)除上述物質外,還可能存在鎂粉、鋁粉、炭粉,對此大家提出了以下幾種猜想:
猜想一:只存在上述三種中的一種;
猜想二:上述三種同時存在;
猜想三:存在鋁粉和炭粉;
猜想四:存在_____(填名稱);
猜想五:鎂粉和炭粉。
(實驗驗證)小施用樣品A進行實驗,流程如下。向濾液B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時,他觀察到開始時有白色沉淀生成,后來又全部消失,最后得到的是無色溶液E。
(實驗結論)
(1)不溶物D是_____(填名稱);
(2)大家結合實驗現(xiàn)象討論后,認為猜想_____正確。
(原理探究)
第三組同學利用如圖裝置證明發(fā)熱包放熱主要來自于生石灰與水的反應。加水后發(fā)現(xiàn)A中溫度迅速升高,B中有氣泡產生,該氣體為_____(填名稱)。但溫度很快下降,說明該反應很快結束,不能長時間保溫。
(猜想)大家大膽猜測應該還有其他放熱反應存在。
(實驗驗證)
同學們按資料介紹,用鐵粉、炭粉和食鹽水在錐形瓶中模擬鐵的銹蝕實驗,不久后發(fā)現(xiàn)錐形瓶外壁微燙,并持續(xù)較長時間。該現(xiàn)象很好地解釋了發(fā)熱包的保溫機理。
(拓展活動)
在上述鐵的銹蝕實驗中未觀察到有紅色的鐵銹產生。老師告訴同學們,鐵銹蝕的過程是首先生成一種堿,這種堿在空氣中極易被氧化又變成另外一種堿,請寫出生成另外一種堿的反應化學方程式_____。
【答案】 鐵粉 CaO 有白色沉淀生成 鎂粉和鋁粉 炭粉 三 空氣
【解析】
{查閱資料}(2)氫氧化鋁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偏鋁酸鈉,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反應物中含Al、O、H、Na,生成物中含Na、Al、O,故生成物中還應有水生成,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為:Al(OH)3+NaOH=NaAlO2+2H2O。
{成分探究}(1)金屬鐵能夠被磁鐵吸引,所以用磁鐵靠近粉末,發(fā)現(xiàn)有黑色物質被磁鐵吸引,證明粉末中含有鐵,故填鐵。
(2)將粉末加水溶解、過濾后,取部分濾液滴入酚酞試液,濾液變紅色,說明原粉末中的某種成分溶于水后溶液呈堿性,而發(fā)熱包的成分中只有氧化鈣能夠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而氫氧化鈣溶于水后溶液呈紅色,即原粉末中含有氧化鈣,其化學式為CaO,故填CaO;
氯化鈉與硝酸銀在溶液中反應生成硝酸鈉和氯化銀沉淀,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故填有白色沉淀生成。
(3)鎂粉、鋁粉、炭粉的兩兩組合方式有鎂粉與鋁粉、鎂粉與碳粉、鋁粉與碳粉,故填鎂粉和鋁粉。
{實驗驗證}(1)發(fā)熱包中的生石灰、鐵粉、鎂粉、鋁粉均能與稀鹽酸反應,氯化鈉溶于水,而炭粉既不溶于水,也不能與稀鹽酸反應,所以出現(xiàn)的不溶物D是炭粉,故填炭粉;
(2)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氯化亞鐵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亞鐵沉淀,而氫氧化亞鐵不再與氫氧化鈉反應,鎂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氫氣,氯化鎂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而氫氧化鎂不再與氫氧化鈉反應,鋁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氫氣,氯化鋁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鋁沉淀,而氫氧化鋁能再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偏鋁酸鈉,偏鋁酸鈉能夠溶于水,即樣品中含有鋁粉與炭粉,所以猜想三正確,故填三。
{原理探究}氧化鈣(生石灰)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同時釋放熱量,錐形瓶中的空氣受熱體積膨脹,膨脹的空氣沿導管進入B裝置在導管口處形成氣泡,故填空氣。
{拓展活動}鐵元素形成的堿有氫氧化亞鐵和氫氧化鐵,其中氫氧化亞鐵能與空氣中的氧氣、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為:4Fe(OH)2+2H2O+O2=4Fe(OH)3。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便攜式制氧器”可用于家庭輸氧,其工作原理如圖所示。甲劑為白色固體,作制氧劑;乙劑為黑色固體,作催化劑。
(1)當人體缺氧時,需要吸氧補充,原因是氧氣能夠_____。
(2)甲劑溶于水生成過氧化氫,寫出過氧化氫在乙劑催化下生成氧氣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密閉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種物質,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化學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相關數(shù)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x=3.1B.該反應中甲、丁的質量變化比為14:85
C.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D.乙一定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K為初中常見物質,它們之間轉化關系如下圖。其中C、F為單質,其他為化合物;D溶液為藍色、I俗稱為純堿、K用于建筑材料;反應②中能夠觀察到黑色粉末變紅,反應③中有明顯的熱量放出(部分反應的反應條件、反應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物質的化學式: F ________;H_________。
(2)反應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
(3)反應⑥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
(4)在上述反應中,未出現(xiàn)的基本反應類型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20年春節(jié)期間,新冠肺炎突然襲來,為了防控疫情,我們采取多種措施:如不聚集、少外出、勤洗手、勤通風、科學消毒等。常用的消毒劑有84消毒液、過氧乙酸、二氧化氯等。二氧化氯的化學式為ClO2,在常溫下為黃綠色或桔黃色氣體。使用二氧化氯對環(huán)境消毒時,通常使用二氧化氯的稀溶液。
(1)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價;
(2)二氧化氯的制取方法之一是用NaClO2和氯氣反應,得到二氧化氯和一種生活中常見的鹽。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A、B、C、D四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請根據圖示回答。
(1)鈰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是_____。
(2)A、B、C、D四種粒子中易失去電子的是_____(填字母)。
(3)B、C屬于不同種元素的原因是_____。
(4)A、B、C、D四種粒子中具有相對穩(wěn)定結構的是_____(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氫氧化鈉固體暴露在空氣中會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而變質。現(xiàn)取 9.3 克部分變質的氫氧化鈉固體樣品(不考慮水分),與一定量質量分數(shù) 10%的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得到 2.2 克二氧化碳。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A.樣品中碳酸鈉固體的質量為 5.3 克
B.反應消耗鹽酸溶液的質量為 36.5 克
C.該樣品未變質時固體應為 8 克
D.完全反應后所得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 7.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利用圖1裝置進行實驗,先后將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測得一段時間內壓強變化如圖2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先推入的是NaOH溶液
B.BC段,CO2與NaOH反應基本停止
C.D點壓強比初始瓶內壓強大,此時瓶內二氧化碳氣體的量比初始多
D.最終壓強比初始壓強小,可能是因為有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種固態(tài)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0~t1℃時,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時,兩種物質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一定相等
C.t2℃時,150g甲的飽和溶液與100g水混合,所得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為20%
D.將t2℃時等質量的甲、乙飽和溶液降溫至t1℃,甲析出溶質的質量比乙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