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興趣小組同學對實驗室“過氧化氫分解制氧氣”的條件進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活動1]探究催化劑的種類對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的影響。
設計實驗:小組同學設計下列對比實驗,實驗①:將30g10%過氧化氫溶液與1g二氧化錳均勻混合:實驗②將xg 10%過氧化氫溶液與1g氧化銅均勻混合。
實驗①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實驗②中x的值應為_____。
[探究活動2]探究一些因素對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的影響。
收集證據(jù):小組同學通過實驗采集到相關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過氧化氫溶液的質量 | 過氧化氫溶液的濃度 | 二氧化錳的質量 | 相同時間內產生氧氣體積 | |
Ⅰ | 50. 0g | 1% | 0.1g | 9mL |
Ⅱ | 50. 0g | 2% | 0.1g | 16mL |
Ⅲ | 50. 0g | 4% | 0.1g | 31mL |
問題與討論: (1) 本實驗的結論是_____。
(2)實驗時,測量氧氣體積的裝置應選擇下圖中_____(填編號)。
(3)小強同學設計了下圖所示裝置完成上述實驗,通過比較相同時間內_____同樣能獲取該實驗的結論。
【答案】 30 在相同的條件下,過氧化氫溶液濃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大 C 反應前后屏幕上的讀數(shù)之差(合理即可)
【解析】
實驗①中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反應產生水和氧氣的化學方程式是;實驗②中過氧化氫溶液的質量應該與實驗①相等,x的值應為30g。
問題與討論: (1)實驗Ⅰ、Ⅱ、Ⅲ中唯一的變量就是過氧化氫的濃度, 本實驗的結論:在相同的條件下,過氧化氫溶液濃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大;
(2)實驗時,測量氧氣體積的裝置應選擇:C裝置,氧氣應該“短管進、長管出”將集氣瓶中的水壓入量筒中,測量氧氣體積;
(3)通過比較相同時間內:反應前后屏幕上的讀數(shù)之差同樣能獲取該實驗的結論。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學習質量守恒定律后,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三個實驗探究質量守恒定律。
[提出問題]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是否相等?
[猜想假設]猜想1:不相等;猜想2:相等。
[實驗探究]甲、乙、丙三組同學用托盤天平分別稱量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
實驗方案 | 實驗現(xiàn)象 | 結論 | |
甲組 | 產生大量氣泡,天平指針向右偏轉。 | 不相等。 導致甲組方案反 應前后質量不相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 |
乙組 | 產生藍色沉淀,天平指針_____________。(“向右偏轉”、 “向左偏轉”或“不發(fā)生偏轉”) | 相等 | |
丙組 | _____________, 天平指針沒有發(fā)生偏轉。 | 相等 |
[反思評價]在探究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是否相等時,凡是有氣體生成或參加的反應一定要在_____中進行。
[得出結論]甲組同學對裝置進行改進后再次探究,亦能得出猜想2正確的結論。經同學們進一步討論分析發(fā)現(xiàn),反應體系中的反應儀器和未參加反應的物質質量在反應前后保持不變,最終得出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微觀解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沒有改變,原子的數(shù)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沒有變化,所以質量守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化學符號中數(shù)字“2”表示的意義不正確的是( )
A. CO2:“2”表示二氧化碳含有兩個氧原子
B. 2N:“2”表示兩個氮原子
C. :“+2”表示鎂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
D. 2OH-:“2”表示兩個氫氧根離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A、B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
(1)固體A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填“增大”或“減小”)
(2)t1℃時,A、B兩種固體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配制成溶質質量分數(shù)相等的飽和溶液。
(3)t2℃時,將A、B兩種固體分別溶解在100g水中形成飽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質量關系是A_______ 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t2℃時,向100g水中加入55gA固體,發(fā)現(xiàn)固體全部溶解,一段時間后又有部分晶體析出。“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月亮之都,大美宜春”。
(1)宜春溫湯泉一“富曬養(yǎng)生”。其中“硒”指的是_____(選填“原子”“離了”或“元素”)。
(2)樟樹四特灑一“美酒飄香”。從分子角度解釋“美酒飄香”的原因是_____;四特酒中含有乙醇,乙醇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3)高安元青花一“ 國韻之美”。元青花的者色劑成分之一為氧化鈷 (Co2O3),已知氧化鈷與氯化鈷中鈷元素的化合價相同,則氯化鈷的化學式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自來水消毒過程中常會發(fā)生如下化學反應,其反應的微觀過程可用下圖表示:
(1)圖乙所示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為__________反應;
(2)上述物質中,屬于單質的有______(填化學式);
(3)D物質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_____;
(4)以圖甲為例分析,你能總結出一條結論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面的短文,回答問題。
真“氨”不露相
提到氨氣(NH3),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它具有刺激性氣味,讓人避之不及,其實氨氣在生產中的應用十分廣泛。
氨氣可用于降低黃曲霉的毒性,黃曲霉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癌癥研究機構劃定的一類天然存在的致癌物質,存在于花生、玉來等糧油及其制品中。使用氨氣熏蒸法降低食物中滋生的黃曲霉素是食品工業(yè)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該方法是利用氨氣與食品中的水反應生成新物質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再與黃曲霧素反應,從而有效地降低黃曲霉的毒性。實驗人員通過實驗尋找氨氣熏蒸法的最佳條件。將50g花生研成粉末,包裹密封并注入氨氣。置于恒溫箱進行熏蒸。圖1是在相同熏蒸時間、氨氣濃度和花生含水量的條件下,熏蒸溫度對降解某種黃曲霉素的影響。
氨氣也可用于吸收二氧化碳。近年來,二氧化碳搜捕與封存被認為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途徑:氨氣溶于水后形成氨水可作為吸收二氧化碳的新型吸收劑。圖2為工業(yè)吸收二氧化碳的裝置示意圖,實驗研究表明,二氧化碳的脫除率受到反應溫度、氨水流量、氨水濃度等多種因素影響。當噴霧塔內的反應溫度低于40℃時,二氧化碳的脫除率隨著氨水流量和氨水濃度的增加而明顯升高,最高可達到85%,大大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其對環(huán)境的影響。
(1)氨氣的物理性質有______(寫一條),它在生產中的應用有_____________。
(2)氨氣熏蒸法中,氨氣與食品中的水結合的過程屬于___________(選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變化。
(3)依據(jù)圖1回答:
①在25℃~45℃的范圍內.隨著熏蒸溫度的升高,黃曲霉素的降解率逐漸____________(選填“增大”或“減小”):
②當溫度為40℃和50℃時,測得降解率分別為84.34%和84.35%,考慮到經濟性原則,應選取的最佳熏蒸溫度為___________。
(4)氨水吸收二氧化碳的過程中,從噴霧塔出氣口排放出的氣體中___________(選填“含有”或“不含”)二氧化碳。
(5)下列關于氨水吸收二氧化碳的相關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吸收過程中噴霧塔內的反應溫度對二氧化碳的脫除率沒有影響
b.溫度低于40℃時,噴灑濃度較高的氨水,有助于提升二氧化碳的脫除率
c.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有效地減緩溫室效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是初中化學實驗室用于氣體制取的發(fā)生裝置與收集裝置.根據(jù)實驗裝置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標號儀器名稱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時,發(fā)生裝置可以選用B,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裝置選用_______________ (填裝置編號,下同),只能用此裝置收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室能用B和F裝置制取的氣體是_______________,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如將發(fā)生裝置B改成D,其優(yōu)點是_________________。
(4)實驗室如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應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要收集一瓶較純凈的氧氣,則應選用的收集裝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炔(C2H2) 通常情況下是一種無色無味、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實驗室常用電石(CaC2) 固體與水反應來制取,當電石與水接觸時劇烈反應,產生大量的氣體和熱量,同時生成一種叫熟石灰的固體。據(jù)此,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制取乙炔氣體最好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__________,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用如圖裝置來收集乙炔氣體,則氣體應從______________端(填a或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歸納總結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某化學興趣小組學習堿的性質后,通過實驗對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進行了驗證和總結,如圖所示“——”表示物質兩兩之間能發(fā)生化學反應。請根據(jù)如圖,回答問題。(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1)甲同學將酚酞試液滴入氫氧化鈣溶液中,觀察到溶液變紅,得出結論:氫氧化鈣溶液呈______(填“酸性”、“堿性”或“中性”);
(2)乙同學將過量的稀鹽酸加入到甲同學所得溶液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此時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有______(酸堿指示劑除外);
(3)丙同學將碳酸鈉溶液加入氫氧化鈣溶液中,充分反應后,與乙同學所得溶液混合,靜置后發(fā)現(xiàn):上層為無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則上層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______(酸堿指示劑除外);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