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興趣小組做以下實驗探究分子有運動.請回答實驗中的有關問題:
(1)實驗Ⅰ:在盛有少量蒸餾水的小燒杯中滴入2~3滴酚酞試液,可以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再向其中滴加濃氨水,又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
(2)實驗Ⅱ:如圖,在小燒杯A、B中各裝入200mL的蒸餾水,分別滴入2~3滴酚酞試液,在小燒杯C中裝入10mL濃氨水,用一只大燒杯把A、C兩只小燒杯罩在一起.
①過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②從這一現(xiàn)象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__________,
③B燒杯的作用是__________.
【答案】 沒有變化 溶液變成紅色 燒杯A中的水由無色逐漸變成紅色 氨氣與水反應生成了氨水,氨水顯堿性 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提供具有揮發(fā)性的物質(zhì),用以驗證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解析】本題考查了探究微粒的運動等。
(1)根據(jù)實驗觀察可知,蒸餾水呈中性,中滴入2滴~3滴酚酞試液沒有顏色的變化,濃氨水呈堿性,當再加入濃氨水時溶液的顏色變?yōu)榧t色;
(2)①氨分子不斷運動到滴有酚酞試液的蒸餾水中,由于氨氣的水溶液呈堿性,會看到燒杯A中的水由無色逐漸變成紅色
②此現(xiàn)象說明分子在不斷的運動;
③B燒杯中的濃氨水具有揮發(fā)性,揮發(fā)出氨氣,B燒杯的作用是:提供具有揮發(fā)性的物質(zhì),用以驗證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尿素[CO(NH2)2]是一種常用化肥。下圖為利用天然氣制尿素的主要流程。
(1)設備Ⅰ內(nèi)發(fā)生的變化是________(填“物理變化”或者“化學變化”)。
(2)設備Ⅱ中發(fā)生的反應所屬的基本反應類型是_________。
(3)設備Ⅲ中產(chǎn)生并分離出CO2和H2兩種物質(zhì),依據(jù)流程圖判斷進入設備Ⅳ的是H2,理由是________。
(4)設備Ⅴ中發(fā)生反應:2NH3+CO2 CO(NH2)2+H2O,若生產(chǎn)60 t尿素,需要NH3的質(zhì)量為_______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面科普短文。
2017年,我國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采獲得成功。你對可燃冰有多少了解呢?
什么是可燃冰?可燃冰外觀像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組成),還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氣體。甲烷水合物的分子結(jié)構(gòu)就像一個一個由若干水分子組成的籠子,每個籠子里“關”一個甲烷分子。可燃冰是怎樣形成的?可燃冰的形成要滿足三個條件:⑴溫度不能太高。⑵壓力要足夠大。⑶要有甲烷氣源。在上述三個條件都具備的情況下,天然氣可與水生成甲烷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巖層的空隙中。甲烷水合物能穩(wěn)定存在的壓強和溫度范圍如下圖所示:
為什么開采困難?可燃冰開采的最大難點是保證甲烷氣體不泄露、不引發(fā)溫室效應,甲烷引發(fā)的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厲害10至20倍,可燃冰一離開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發(fā)生噴井意外,還可能會破壞地殼穩(wěn)定平衡,引發(fā)海底塌方,導致大規(guī)模海嘯。
可燃冰有哪些用途?一體積可燃冰可儲載約164倍體積的甲烷氣體,具有能量高、燃燒值大等優(yōu)點,而且儲量豐富,因而被各國視為未來石油天然氣的替代能源。甲烷還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制造碳黑、乙炔、氰化氫等。依據(jù)文章內(nèi)容,回答下列問題:
(1)可燃冰屬于________(填“純凈物”或“混合物”)。
(2)可燃冰形成的適宜條件是____________。
A.高溫高壓 B.低溫高壓 C.低溫低壓
(3)可燃冰作為能源的優(yōu)點是___________。
(4)甲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
(5)有關可燃冰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
A.可燃冰不是冰
B.可燃冰開采時若出現(xiàn)差錯,可能引發(fā)嚴重的環(huán)境災害
C.在1atm和25℃時,可燃冰能穩(wěn)定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圖表法是一種常用的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結(jié)合所給圖表回答下列問題:
氫氧化鈉、碳酸鈉分別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氫氧化鈉 | 碳酸鈉 | |||
20℃ | 40℃ | 20℃ | 40℃ | |
水 | 109 g | 129 g | 21.8 g | 49 g |
酒精 | 17.3 g | 40 g | 不溶 | 不溶 |
(1)上述圖像表示________(填“氫氧化鈉”或“碳酸鈉”)的溶解度曲線。
(2)20℃時,氫氧化鈉的溶解度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碳酸鈉。
(3)40℃時,若將50 g NaOH分別投入到100 g水和100 g酒精中,能形成飽和溶液的是_______,再將CO2通入所得NaOH的酒精溶液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中(如下圖所示),造成集氣瓶中水的體積超過 1/5 的原因是( )
A. 裝置漏氣
B. 紅磷量不足
C. 未冷卻到室溫就打開彈簧夾,讓水進入集氣瓶
D. 紅磷燃燒時未夾緊彈簧夾,讓瓶中氣體受熱跑出去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甲醇( CH3OH )是一種有毒,有酒的氣味的可燃性液體。甲醇在氧氣中不完全燃燒可發(fā)生如下反應: 8CH3OH+nO2mCO2+2CO + 16H2O。若反應生成3.6g 水,請計算:
①m值是____;
②參加反應的氧氣質(zhì)量是________克?(寫出規(guī)范計算步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面科普短文(原文有刪改)
食鹽
食鹽是生活中常用的調(diào)味品,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在人體中有調(diào)節(jié)水分、維持酸堿平衡等生理作用。
資料一:食鹽的加工
工業(yè)上用海水曬鹽或用鹽湖水、鹽井水煮鹽,使氯化鈉晶體析出。這樣制得的氯化鈉含有較多的雜質(zhì),稱為粗鹽。粗鹽經(jīng)下圖所示主要流程可成為精鹽。
資料二:食鹽的種類
市面上食鹽制品種類繁多,現(xiàn)簡要介紹幾種。原鹽,即粗鹽,常用于腌制工藝;精鹽,由粗鹽提純而成,適合烹飪調(diào)味;碘鹽,在食鹽中添加一定量碘酸鉀(KIO3)即為碘鹽,可防治碘缺乏;低鈉鹽,食鹽中添加氯化鉀、硫酸鎂等有“咸味”的成分,可防治因鈉離子攝入過多而引起的高血壓等疾病。
資料三:食鹽的攝入量
雖然我們的身體離不開食鹽,但攝入過多也會對身體產(chǎn)生危害。按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推薦標準,成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宜超過6g。然而據(jù)調(diào)查,我國人均每天的食鹽攝入量為9.1g。一方面三餐中食鹽量需要控制,另一方面,許多成品食物中食鹽的含量也應引起重視,下表所示為部分成品食物每100g中的食鹽含量。
食品 | 某品牌方便面 | 某品牌醬油 | 某品牌薯片 |
食鹽含量g/100g | 3 | 16 | 1.6 |
依據(jù)文章內(nèi)容回答下列問題。
(1)由粗鹽制得精鹽的過程屬于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學”)變化。
(2)成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宜超過_____________g。
(3)如果某人一天吃了兩袋(共300g)上表中所示方便面,按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標準,其當天食鹽攝入量________(填“超標”或“未超標”)。
(4)下列關于食鹽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
A.高血壓患者,可適當選擇低鈉鹽
B.目前我國居民食鹽攝入量普遍偏高
C.氯化鈉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zhì)
D.為補充人體所需鈉元素和氯元素,每天做飯時可加入大量食鹽
(5)請你為人們提一條日常攝取食鹽的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科學家發(fā)現(xiàn),利用催化劑可有效消除室內(nèi)裝修材料釋放的甲醛,其反應微觀示意圖如下。下列有關該反應的說法正確是( )
A.屬于置換反應 B.可解決甲醛帶來的室內(nèi)空氣污染問題
C.其中甲醛屬于氧化物 D.化學方程式為:HCO+O2= 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人們擔心化石能源將被耗盡的時候,科學家發(fā)現(xiàn)海底埋藏著大量可燃燒的“冰”——“可燃冰”,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可燃冰將成為未來新能源,但在開采技術上還存在著困難,2017年我國在可燃冰開采技術上有了較大突破。
(1)寫出CH4燃燒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燃冰作為未來新能源,與煤、石油相比其優(yōu)點是________。(答一點即可)
(3)天然氣作為家用燃枓,有時燃氣灶的火焰出現(xiàn)黃色或橙色,鍋底出現(xiàn)黑色,為避免這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你將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