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A﹣G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zhì),圖中“→”表示轉化關系,“﹣”表示相
互能反應(部分物質(zhì)和反應條件未標出),其中A是人體中含量最多的物質(zhì),F(xiàn)是人體胃液中的酸,A與B在不同的條件下會發(fā)生不同的反應。
(1)寫出E的化學式: 。
(2)物質(zhì)G的類別屬于 。
(3)圖中沒有涉及到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
(4)A與B在不同的條件下會發(fā)生不同的反應,請寫出其中的
一個化學方程式: 。
(5)物質(zhì)C生成A的反應的微觀實質(zhì)是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臭氧(化學式為O3)是淡藍色氣體,大氣中的臭氧層能有效阻擋紫外線,保護地球的生存環(huán)境,但目前南極出現(xiàn)了臭氧層空洞,并有繼續(xù)擴大的趨勢.
材料2.復印機在工作時,會因高壓放電產(chǎn)生一定濃度的臭氧,長期吸入大量臭氧會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適癥狀,還可能誘發(fā)中毒性肺氣腫。
材料3.臭氧發(fā)生器是在高壓電極的作用下,將空氣中的氧氣轉化為臭氧的裝置。利用臭氧的強氧化性,可將其應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殺菌和消毒。
(1)請總結臭氧的有關知識:
①物理性質(zhì): ]
②化學性質(zhì): ;
③用途: 。
(2)請從分子構成的角度,指出氧氣和臭氧的不同點:
。
(3)寫出材料3中氧氣轉化為臭氧的化學方程式: 。
(4)已知磷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可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磷在臭氧中燃燒與在氧氣中燃燒相似,生成物也相同。請寫出磷在臭氧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
(5)從上述材料中可見臭氧對人類有利有弊。請再舉出一種物質(zhì),并說出其利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就在我們的身邊,認識和探究身邊的化學物質(zhì),了解化學變化的奧秘,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內(nèi)容。
(1)實驗室有兩瓶失去標簽的無色溶液,分別是澄清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溶液.請你用實驗方法區(qū)別它們:
①取適量的兩種溶液于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適量碳酸鈉溶液,觀察到其中一種溶液中產(chǎn)生白色沉淀,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 .
②另取適量的兩種溶液于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適量紫色石蕊溶液,結果發(fā)現(xiàn)無法區(qū)別出兩種溶液,原因是 _____ ____ .
③下列物質(zhì)中,也可以區(qū)別這兩種溶液的是 _________ (填序號).
A.氯化鈉溶液 B.二氧化碳 C.酚酞試液 D.碳酸鈉溶液.
(2)A--G均為初中化學中常見的物質(zhì):其中A、C組成元素相同,常溫下都是液體,E是紅色單質(zhì)。下圖是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請回答:
A.寫出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 ,其中B物質(zhì)在該反應中起 作用。
B.反應②中的現(xiàn)象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今年5月,某養(yǎng)老院發(fā)生火災,導致38人遇難,造成了嚴重人員傷亡事故,口下列自救措施中,你認為不合理的是
A.室內(nèi)起火,不要急于打開所有門窗
B.趕決乘坐電梯逃生
C.如果火勢不大,可根據(jù)起火原因選擇合適的方法或滅火器材將火撲滅
D.撥打火警電話并到窗口呼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利用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固體混合物來制取氧氣,在該反應中,二氧化錳作了催化劑,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二氧化錳的質(zhì)量和化學性質(zhì)在反應前后不改變
B、二氧化錳可以作為各種化學反應的催化劑
C、加入二氧化錳增加了氧氣生成的質(zhì)量
D、不加入二氧化錳,加熱氯酸鉀不會生成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判斷硫磺在氧氣中燃燒是化學變化的依據(jù)是( )。
A.發(fā)出藍紫色的火焰。 B.硫磺受熱變成液體。
C.發(fā)出大量的熱 D.生成一種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向一定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的過氧化氫溶液加入少量二氧化錳,立即有大量氧氣產(chǎn)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過氧化氫中含有水和氧氣
B.過氧化氫能使二氧化錳分解放出氧氣
C.二氧化錳能加快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水和氧氣
D.該反應中有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兩種反應物,不屬于分解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