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從事科學實驗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進行科學實驗設計?茖W實驗的正確步驟應為:①明確實驗目的;②收集有關資料;③設計合理方案;④進行科學實驗;⑥反思與應用。請你按照以上步驟,完成下列實驗設計,根據(jù)圖5回答問題。

1)在實驗室中用過氧化氫(H2O2)制取氧氣。

(實驗目的)用過氧化氫在實驗室里制取氧氣。

(收集資料)過氧化氫是一種無色液體,在二氧化錳的作用下,迅速分解出氧氣,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____________。

(設計方案)發(fā)生裝置選用_________(填序號,下同),收集裝置選用;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

2)(實驗目的)加熱氯酸鉀(KCIO3)和二氧化錳固體混合物制取氧氣。

(收集資料)氯酸鉀是白色的固體,二氧化錳是黑色的固體。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_________。

(設計方案)發(fā)生裝置選用______若選用D收集裝置收集氧氣,你驗證集氣瓶中是否已收集滿的方法是_______。若使用圖F所示裝置收集較純凈的氧氣,則應先將裝置中裝滿水,再將氣體從__________(填“a”“b”)端通入。

(反思與應用)乙炔又稱電石氣,是一種無色、無味、密度比空氣的略小,不溶于水的氣體;實驗室用電石(固體)與水反應制取乙炔,你認為制取乙炔應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____,收集裝置是___________。

【答案】過氧化氫+氧氣 B CD 氧氣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氣大 氯酸鉀氧氣+氯化鉀 A 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到瓶口,木條復燃說明滿了 b B C

【解析】

1)[收集資料]過氧化氫制氧氣的反應物是過氧化氫,生成物是水和氧氣,反應條件是二氧化錳作催化劑,所以文字表達式為:過氧化氫+氧氣;

故填:過氧化氫+氧氣;

[設計方案]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是固體與液體,不需要加熱,所以發(fā)生裝置是B,氧氣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氣大,所以可以用CD來收集;氧氣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氣大;

故填:B;CD;氧氣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氣大;

2

[收集資料]氯酸鉀在二氧化錳催化條件下加熱生成氧氣和氯化鉀,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氯酸鉀氧氣+氯化鉀。

故填:氯酸鉀氧氣+氯化鉀;

[設計方案] 氯酸鉀在二氧化錳催化條件下加熱生成氧氣和氯化鉀,發(fā)生裝置選用A,因為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所以用帶火星的木條來驗滿,放到瓶口能復燃說明滿了,否則不滿。若使用圖F所示裝置收集較純凈的氧氣,則應先將裝置中裝滿水,再將氣體從b端通入。

故填:A;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到瓶口,木條復燃說明滿了;b;

[反思與應用]

實驗室用電石(固體)與水反應制取乙炔,屬于固液常溫型,故選發(fā)生裝置B,乙炔密度比空氣略小,不用排空氣法收集,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故填:B;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離不開能源和資源。

1)水是生命之源,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汶上縣蓮花湖水庫的水屬于_____A(填純凈物混合物),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認為該水庫的水是硬水,你認為可以用_____來鑒別;硬水有害健康,生活中可以通過_____的方法將硬水軟化成軟水;若要測定該水庫中水的酸堿度,可以選擇_______

A紫色石荔試液 B無色酚酞試液 CpH試紙

2)截止到20183月,中國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試采成功,且已連續(xù)產(chǎn)氣超過31天,取得多項重大突破性成果,已如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不僅是重要的燃料,同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圖是以甲烷為原料,在一定條件下制取某液體燃料的微觀反應過程示意圖。由此可以得出:進程I中參加反應的各物質(zhì)的分子在個數(shù)比為_______,進程II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水是生命之源,同學們收集到一瓶渾濁的河水,他們模擬自來水廠的凈水過程將水凈化,其實驗過程如圖所示,請回答問題:

1A物質(zhì)的名稱是_____ 操作①的名稱是_____,若經(jīng)過操作①后,所得液體C中仍有渾濁,其原因可能是(填寫序號) _____

a.漏斗內(nèi)的濾紙有破損

b.漏斗下端未靠在燒杯內(nèi)壁

c.漏斗內(nèi)液面高于濾紙的邊緣

2 X是活性炭,這是利用了它的_____性;

3)若同學們?nèi)艋蟮乃谠嚬苤,加入少?/span>_____,振蕩,發(fā)現(xiàn)_____(填實驗現(xiàn)象),說明該水是硬水,家庭中常用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愛護水資源人人有責,為加強河流、湖泊等水域治理,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合理的_____

a.拆除區(qū)域內(nèi)各河流、湖泊、溝渠中設置的圍網(wǎng)

b.嚴禁在所有水體中電魚、藥魚

c.加大投入,再次整修涵閘,疏通河道與溝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表示某些物質(zhì)間轉(zhuǎn)化關系。

A、B、C、F均為由氧元素與另一種元素所組成的物質(zhì),其中A為黑色粉末,BC組成元素完全相同且均為無色液體,F為一種能導致溫室效應的無色氣體;D、E、H均為由一種元素所組成的物質(zhì),常溫下,DH為無色氣體、E為黑色固體。

1)寫出物質(zhì)的化學式:

B_________,E ________;

2)反應①中A可能的作用是_________;

3)反應2的符號表達式為__________;

4)寫出H的一種用途或一條化學性質(zhì)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B、CD、E是我們認識的物質(zhì),A是拉瓦錫測定空氣成分實驗中所用銀白色液體,它與氣體B混合在密閉的容器中加熱得到紅色粉末C,加熱C可以生成AB:黃色固體DB中燃燒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E。它們之間的轉(zhuǎn)化關系如圖所示,根據(jù)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物質(zhì)E的名稱是___________。

2)物質(zhì)B的用途有_______。

3)反應①的反應類型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治理大氣污染,共建綠色家園。山西省積極行動,落實整改措施,并初見成效。

1)為了使空氣更新,天空更藍,山西省各地都使用了噴水霧汽車,你作為環(huán)保小衛(wèi)士,認為推廣使用上述方式的好處是_____。

2)空氣污染嚴重損害人體健康,影響作物生長,破壞生態(tài)平衡。引起空氣污染的有害氣體種類較多,請舉一例_____

3)你認為改善空氣質(zhì)量的措施正確的是_____。(填序號)

A 推廣使用新能源

B 加強企業(yè)排污管理

C 霧霾多發(fā)天氣,實行私家車限號出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觀察下列課內(nèi)實驗回答問題。

1)寫出實驗一中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

2)實驗二得出CO2的性質(zhì)有______

3)實驗三可得出的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是_________;

4)實驗四中能驗證鐵生銹需要氧氣的試管是_____(填甲、乙、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某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圖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甲是SO2

B.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

C.此反應中反應物都是化合物

D.反應中,甲、乙、丙三種物質(zhì)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2: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溶液在生活、生產(chǎn)中有廣泛的用途。

1)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常需要用質(zhì)量分數(shù)為16%的氧化鈉溶液選種。某同學配制1000g質(zhì)量分數(shù)為16%的氯化鈉溶液,需要氯化鈉的質(zhì)量為_____g;水的體積為_____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mL)。

2)利用風吹日曬可以從海水中提取粗鹽,粗鹽中一股含有少量泥沙夠雜質(zhì)。以下是制備較純氯化鈉的實驗流程,請回答問題。

操作1的原理是_____,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操作2的名稱是_____,其中用到的儀器有鐵架臺(含鐵圈)、酒精燈、玻璃棒、坩堝鉗、_____,實驗結束后計算精鹽的產(chǎn)率為_____,如果該產(chǎn)率超過100%,可能的原因是_____(填序號)。

A 食鹽沒有全部溶解就進行過濾

B 操作2溶液飛濺

C 實驗結束后稱量的精鹽很潮濕

D 過濾時濾紙有破損

3)已知食鹽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溫度(°C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克)

35.7

35.8

36

36.3

36.6

37.0

37.3

常溫下的實驗流程中加10mL水,能否使3.0g粗鹽中的氯化鈉全部溶解?說明理由_____。

化學課上同學們研究物質(zhì)溶解性的實驗如下圖所示:

某同學將1.85g氯化鈉加入5mL水中,充分振蕩后靜置,現(xiàn)象如圖甲所示,他認為圖甲試管中的溶液為該溫度下氧化鈉的飽和溶液,判斷的依據(jù)是_____。再對該試管進行加熱,得到如圖乙所示的溶液,則可判斷加熱溶液的溫度范圍是_____。該同學認為得到的是不飽和溶液,你同意他的判斷嗎?說出理由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