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做法中,有利于保護水資源的是
A. 使用節(jié)水型馬桶 B. 工業(yè)廢水直接排放
C. 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D. 大量使用農(nóng)藥和化肥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16年10月,神州十一號與天宮二號對接成功。
(1)神州十一號飛船的“空氣”中能供給呼吸的氣體是_______(填字母);
A.氮氣 B.氧氣 C.水蒸氣 D.二氧化碳
(2)鋁鋰合金是制造天宮二號的主要材料。
①圖1是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原子結構示意圖。鋁元素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 ________;
②圖2中的四種粒子的化學性質(zhì)與鋁原子相似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它們表示的元素與鋁元素同一周期的是_______;
③工業(yè)上用電解熔融的方法冶煉鋁,化學方程式為:2X 4Al + 3O2↑,則X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能源與環(huán)境成為人們?nèi)找骊P注的問題。
(1)石油屬于__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天然氣是一種燃燒放出熱量大且產(chǎn)物污染。畬懗鎏烊粴馊紵幕瘜W方程式________;
(3)美國墨西哥灣石油鉆井平臺爆炸,大量石油泄漏燃燒造成嚴重的污染,開發(fā)公司采用堵塞油管、噴水的方法滅火,其中噴水滅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4)“低碳經(jīng)濟”是以較少的溫室氣體排放,獲得較大產(chǎn)出的新經(jīng)濟發(fā)展模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經(jīng)濟”理念的是________(填序號)。
A.大力發(fā)展火力發(fā)電
B.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產(chǎn)業(yè)
C.通過提高電價,從而減少居民用電量
D.優(yōu)化建筑設計,增強室內(nèi)自然采光,減少照明用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酒精燈的火焰分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三部分,溫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部分;熄滅酒精燈時不能用______ _______,必須用_____________;給酒精燈添加酒精時,不準超過酒精燈容積的___________;準向___________的酒清燈里添加酒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飲用水的凈化過程一般要經(jīng)過三個階段:貯存、凈化、輸水.水庫將雨水、江河和溪流里的水匯集貯存起來,凈化時首先在水中加入沉淀劑,這些物質(zhì)可以使懸浮在水中不溶性顆粒逐漸的沉降下來.如圖是水的凈化過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常用的沉淀劑(絮凝劑)有______;
(2)若A中是小卵石和石黃沙的作用是____;在實驗室進行該操作要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3)若B中是粒狀活性炭,其目的是______。
(4)進入水管網(wǎng)或水塔中的水是否是純凈物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蛋白質(zhì)是機體生長及修補受損組織的主要原料,人體通過食物獲得的蛋白質(zhì)在胃腸中與水反應,生成氨基酸,蛋氨酸(C5H11O2NS)就是其中的一種氨基酸。
(1) 蛋氨酸由____種元素組成;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___________,其中氧、硫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______,氮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_______。(計算結果精確到0.1%)
(2) 合格奶粉每100g中含蛋白質(zhì)18g,蛋白質(zhì)中氮元素的平均質(zhì)量分數(shù)為16%,則每100 g合格奶粉中氮元素的質(zhì)量至少為_____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Cu+2H2SO4(濃) CuSO4+SO2↑+2H2O.有關CuSO4制備途徑及性質(zhì)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途徑①比途徑②更好地體現(xiàn)綠色化學思想
B.反應③分解所得混合氣體X是SO2和SO3
C.反應③中有三種元素化合價發(fā)生變化
D.Y可以是葡萄糖,利用此反應可以檢驗病人是否患有糖尿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