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有()
①碳酸鹽與酸反應放出氣體,則能與酸反應放出氣體的物質(zhì)一定是碳酸鹽
②10g水和10g酒精混合,得到20g酒精溶液,該過程符合質(zhì)量守恒定律
③常溫下,足量的鎂和鋅分別與等體積、等濃度的稀硫酸反應,生成氣體的質(zhì)量隨時間的變化如圖
④某氣體可能由氫氣、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將氣體點燃后,用干燥的冷燒杯罩在火焰上方,有無色液滴出現(xiàn),向燒杯中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蕩,石灰水變渾濁,則該氣體的組合最多有5種情況
A.1種
B.2種
C.3種
D.4種
【答案】B
【解析】
①碳酸鹽與酸反應放出氣體,能與酸反應放出氣體的物質(zhì)不一定是碳酸鹽,也可能是某些比較活潑的金屬,選項錯誤;
②質(zhì)量守恒定律只用于解釋化學變化的質(zhì)量問題。10g水與10g酒精混合,發(fā)生的是物理變化,不能用質(zhì)量守恒定律解釋,選項錯誤;
③鎂比鋅活潑,和稀硫酸反應時鎂的反應速率快一些,所以鎂的斜線更陡;由于稀硫酸不足,最終生成氫氣質(zhì)量由酸決定,由方程式 ,可知等量的酸,生成氫氣的質(zhì)量相等,即最終是同一平線,選項正確;
④根據(jù)題干敘述,可知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生成了水,則原氣體中一定含有氫元素,生成了二氧化碳,則原氣體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故可能的組成為:①CH4;②H2、CO;③H2、CH4;④CH4、CO;⑤H2、CO、CH4,共5種情況,選項正確。
故選B。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實驗操作或結(jié)論合理的是
A.區(qū)分兩種常見氮肥氯化銨和硫酸銨,可以通過取樣,分別加入少量熟石灰,研磨分辨
B.除去二氧化錳中的氯化鉀,可以通過加水溶解、過濾、蒸發(fā)的實驗操作達到目的
C.Ca(NO3)2、Na2CO3、NaCl、HNO3不另加試劑就不能將它們區(qū)別開來
D.在如下圖所示的幾個實驗操作中,錯誤的操作為②③④
①探究酸堿中和 | ②過濾操作 | ③測某濃度濃硫酸的pH | ④探究反應物接觸面積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無色溶液X是碳酸鈉、碳酸氫鈉、氫氧化鈉溶液中的-一種或兩種溶液的混合溶液。某興趣小組的同學為探究無色溶液X的成分,開展了如下的探究活動,請你一同參與完成:
[查閱資料]獲得如下信息:
(1)氯化鈣溶液呈中性,與碳酸氫鈉溶液混合不發(fā)生反應。
(2) NaHCO3溶液呈堿性,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生成白色沉淀。
[猜想與假設]針對無色溶液X中的溶質(zhì)成分:
猜想一:含有Na2CO3
猜想二:含有NaHCO3
猜想三:含有NaOH
猜想四:是其中兩種成分的混合溶液
[實驗方案設計]
實驗探究-:取樣品于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溶解,然后滴入過量的氯化鈣溶液,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則可以判斷猜想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正確”或“不正確”)然后把該溶液過濾,得到的濾液待用。
實驗探究二:取兩支試管,分別倒入實驗探究一中得到的濾液
(1)向一支試管中滴入適量的氫氧化鈣溶液,當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現(xiàn)象時,則判斷猜想二不正確;
(2)向另一支試管中滴入________________溶液,觀察到溶液變紅色,則可以判斷猜想三_____________. (填“正確”或“不正確”)
[綜合結(jié)論]通過以上實驗,得出無色溶液X是________________。
[實驗反思與拓展]
類比資料信息,NaHCO3與NaOH反應生成質(zhì)量比為53:9的兩種化合物,請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有一瓶標簽受到腐蝕(如圖所示)的無色溶液,老師叫各小組開展探究。
(提出問題)
這瓶無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物質(zhì)的溶液?
(猜想與假設)
經(jīng)了解得知,這瓶無色溶液原來是放在存放鹽溶液的柜子里。由此猜測:可能是碳酸鈉、碳酸氫鈉、氯化鈉、硫酸鈉、硝酸鈉中某一種。
(理論分析)
為了確定該溶液,他們首先進行了
(1)甲同學根據(jù)標簽上的組成元素認為一定不可能是_____溶液。
(2)乙同學提出,碳酸氫鈉、硝酸鈉的溶液也不可能,他的依據(jù)是_____。
(設計實驗)
為了確定該溶液究竟是剩余兩種鹽的哪一種溶液,他們設計了如下實驗:
實驗操作 | 實驗現(xiàn)象 |
①取少量該無色溶液于試管中,慢慢滴加BaCl2溶液 ②靜置后,倒出上層清液,向沉淀中滴加稀鹽酸 | 產(chǎn)生白色沉淀 產(chǎn)生大量氣泡,沉淀消失 |
(實驗結(jié)論)
(3)該瓶無色溶液是_____。
(實驗反思)
(4)丙同學認為原設計的實驗還可簡化,同樣達到鑒別的目的。丙同學設計的實驗如下(將實驗操作及實驗現(xiàn)象填入相應的空格中):
實驗操作 | 實驗現(xiàn)象 |
_____ | _____ |
(5)下列物質(zhì)能與Na2CO3溶液反應產(chǎn)生與步驟①類似實驗現(xiàn)象的是_____。
A Ba(OH)2 B CaCl2 C KNO3 D 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高鐵酸鉀(化學式K2FeO4)是一種新型凈水劑、消毒劑,工業(yè)制備高鐵酸鉀的反應流程如下圖所示,回答問題。
(1)①中Fe和CuSO4溶液反應,體現(xiàn)鐵的活動性比銅______;
(2)操作②中發(fā)生復分解反應,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
(3)要從固體B中得到純凈的銅,可以向固體中加入過量的_________過濾;
(4)在K2FeO4中,鐵元素化合價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jù)下列實驗裝置圖,結(jié)合所學化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1中儀器①的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A裝置制取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檢驗氧氣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E裝置驗證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當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時間后,試管甲中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是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試管乙中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實驗室制取氫氣時,可選用的收集裝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若利用圖2裝置, 使用所制取的氣體還原氧化銅,裝置F中所盛放的試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裝置G硬質(zhì)玻璃管中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用氯酸鉀制取氧氣,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二氧化錳起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6)若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其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若用該方法收集氧氣,驗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掌握儀器的使用并嚴格按照操作要求進行實驗,才能保障化學實驗的成功和安全。根據(jù)所學化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1所示進行鐵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結(jié)果集氣瓶炸裂,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某學生用如圖2所示裝置進行“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
①選擇圖2代替課本實驗圖3的優(yōu)點是______________(答一點即可);
②紅磷燃燒后冷卻至室溫,活塞a應停在刻度_________(填數(shù)字)處。若該實驗沒有達到實驗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
③該實驗中的紅磷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硫來代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苯甲酸鈉(C7H5O2Na)是一種食品添加劑,廣泛用于食品工業(yè)中。請計算:
(1)C7H5O2Na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是____________;
(2)C7H5O2Na中氫氧兩種元素的質(zhì)量比是___________;
(3)C7H5O2Na中有________個原子,各原子的個數(shù)比是_______________;
(4)14.4克苯甲酸鈉中含有鈉元素的質(zhì)量(寫出計算過程)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生物浸出技術(shù)在金屬冶煉中應用廣泛。嗜熱細菌在6580℃酸性水溶液及氧氣存在下,能氧化黃銅礦(主要成分CuFeS2)產(chǎn)生硫酸鹽,進而制取補血劑原料碳酸亞鐵并回收銅。主要流程如圖:
(1)廢鐵屑與混合溶液發(fā)生的反應包括:,該反應所屬的基本反應類型是___________。
(2)操作I包括:①過濾,②洗滌,③加足量稀硫酸,④干燥。正確的操作順序是___________(填序號);
(3)操作Ⅱ中需加入一種試劑實現(xiàn)其轉(zhuǎn)化,該試劑可以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