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題目】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做酸堿中和反應的實驗時,向盛有氫氧化鈣溶液的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鹽酸后,忘了滴加酚酞溶液,不知道鹽酸是否過量。于是他們停止滴加稀鹽酸,對燒杯內溶液中的溶質成分進行了探究。

[提出問題]該燒杯內溶液中的溶質是什么?

[猜想與假設]猜想一:溶質只有CaCl2

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三:溶質中含有CaCl2Ca(OH)2;

猜想四:溶質中含有CaCl2、HClCa(OH)2。

[交流討論]同學們討論后一致認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查閱資料]氯化鈣溶液呈中性。

[實驗設計]同學們設計了如下不同的實驗方案,請完成下列表格。

方案

操作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取少量燒杯內的溶液于試管中,滴入幾滴無色酚酞溶液

酚酞不變色

猜想一正確

酚酞變紅色

猜想三正確

取少量燒杯內的溶液于試管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__溶液至過量

_____________

猜想二正確

[反思交流]方案一不能證明猜想一是否正確,理由是______________。若要完善此方案,可將酚酞溶液換成______________

[拓展與應用]實驗證明猜想二是正確的,要使燒杯內溶液的溶質只含有CaCl2,需要除去雜質,其中的一種方法是向燒杯中加入過量的__________,然后過濾。

[拓展延伸]在發(fā)生化學反應的過程中還伴隨著溫度的變化。室溫下,將稀鹽酸慢慢滴入裝有氫氧化鈣溶液的燒杯中,利用溫度計測出燒杯中溶液的溫度,溶液的溫度隨加入稀鹽酸的質量而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

1)由圖可知,鹽酸與氫氧化鈣溶液發(fā)生的中和反應是_____________(吸熱”“放熱無熱量變化”)反應。

2)向A點對應的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_____________色。

3B點對應的溶液中的溶質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

4BC的過程中溶液的pH逐漸________________(增大”“減小無變化”)。

【答案】溶質中含有CaCl2HCl 碳酸鈉 開始有氣泡產生,后來有白色沉淀生成(答案合理即可) 鹽酸和氯化鈣的混合溶液也不能使酚酞溶液變色 紫色石蕊溶液 碳酸鈣 放熱 CaCl2 減小

【解析】

[猜想與假設]氫氧化鈣和鹽酸反應生成了氯化鈣和水,根據(jù)反應的程度進行猜想,若恰好反應,則溶液中的溶質只有氯化鈣,若稀鹽酸過量,則溶液中的溶質為CaCl2HCl,若氫氧化鈣過量,則溶液中的溶質為CaCl2Ca(OH)2。

故填:溶質中含有CaCl2HCl。

[交流討論]同學們經過討論后一致認為猜想Ⅳ不合理,理由是氫氧化鈣和稀鹽酸不能共存,反應的方程式為:。

故填:

[實驗設計]

方案二、取少量燒杯內的溶液于試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鈉溶液至過量,開始有氣泡產生,后來有白色沉淀生成,證明溶液中含有鹽酸和氯化鈣,即猜想二正確,因為碳酸鈉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碳酸鈉能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

故填:碳酸鈉;開始有氣泡產生,后來有白色沉淀生成。

[反思交流]方案一不能證明猜想一是否正確,理由是:鹽酸顯酸性也不能使酚酞變紅,不能證明溶液中是否含有鹽酸。若要完善此方案,可將酚酞溶液換成紫色石蕊溶液,如果紫色石蕊溶液不變色,則證明溶液中不含有鹽酸,即猜想一正確。

故填:鹽酸和氯化鈣的混合溶液也不能使酚酞溶液變色;紫色石蕊溶液。

[拓展與應用]實驗證明猜想二是正確的,要使燒杯內溶液的溶質只含有CaCl2,需要除去雜質,其中的一種方法是向燒杯中加人過量的碳酸鈣,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鈣難溶于水,然后過濾除去過量碳酸鈣。

故填:碳酸鈣。

[拓展延伸] 1)由圖可知,AB段溫度升高,說明鹽酸與氫氧化鈣溶液發(fā)生的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故填:放熱;

2A點反應才剛開始,溶液中氫氧化鈣過量,向A點對應的溶液中加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藍色。故填:藍;

3B點溫度達到最高,表示氫氧化鈣和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氫氧化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二氧化碳和水,B對應的溶液中的溶質是CaCl2。故填:CaCl2;

4B點之后鹽酸過量,BC的過程中不斷加入稀鹽酸,溶液的酸性增強,溶液的pH逐漸減小。故填:減小。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金屬鈦(Ti)因具有許多神奇的性能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被譽為“未來金屬“。常溫下鈦不和非金屬、強酸反應,加熱至紅熱時,能與常見的非金屬反應。工業(yè)上由鈦鐵礦(主要成分為FeTiO3)制取金屬鈦的主要工藝過程如圖:

1)反應前將鈦酸亞鐵和焦炭磨成粉末狀的原因是_____

2TiO2C、Cl2在高溫下反應,生成TiCl4和一種有毒氣體,該氣體是一種氧化物,其化學式為_____。

3)寫出步驟③中(Ar起保護氣作用)在高溫時生成金屬鈦的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該反應的基本類型為_____。

4)今年來,工業(yè)上用電解熔融的TiO2來制取金屬鈦獲得成功,從能量的角度分析,工業(yè)利用該方法制備金屬Ti的缺點是_____。

5)如何從反應③后的固體中獲得金屬鈦: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據(jù)圖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20℃時,甲物質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質的溶解度

B.甲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C.t℃時,甲和乙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相等

D.60 ℃時的甲、乙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 ℃,甲、乙的溶液中均有晶體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回答下列問題。

1)“侯氏制堿法”制備Na2CO3的流程如下。

①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是___。

②操作a的名稱是__,實驗室進行此操作所需的主要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和____。

③流程圖中能循環(huán)利用的物質是_(填化學式) ,副產品為_ ( 填化學式)。

2)實驗室制備純堿( Na2CO3 )的主要步驟為:將飽和NaCl溶液倒入燒杯加熱,控制30~35°C,攪拌下分批加入研細的NH4HCO3固體,加料完畢,保溫30分鐘,靜置、過濾得NaHCO3晶體。用少量蒸餾水洗滌除去雜質、抽干,轉入蒸發(fā)皿中灼燒得Na2CO3固體。

四種鹽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表( g/100g)

溫度

溶解度

0°C

10° C

20° C

30° C

40° C

50° C

60°C

100°C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9.8

NH4HCO3

11.9

15.8

21.0

27.0

NaHCO3

6.9

8.1

9.6

11.1

12.7

14.5

16.4

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3

77.3

①反應溫度需要控制在30~ 35°C ,原因是__。為控制此溫度,通常采取的加熱方法為___。

②保溫30分鐘,靜置后只析出NaHCO3晶體的原因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有關甲、乙兩種物溶質的說法正確的是()

A.t1°C時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升溫至t2°C,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大小關系為甲>

B.t1°C,甲、乙兩種物質的水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相同

C.t2°C,甲物質的水溶液的質量比乙物質的大

D.當溫度低于t1°C時,甲物質的溶解度比乙物質的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建立宏觀與微觀之間的聯(lián)系,是化學學科特有的思維方式。

(1)圖中A、BC、D是四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E是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卮鹣铝袉栴}:

AB、C、D四種粒子共表示_______________種元素。

②構成氯化鎂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號)。

E中碘元素原子的核內質子數(sh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圖是某化學反應微觀示意圖。在點燃條件下,AB反應生成CD。

①1A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個原子。

A中氮元素和氫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______________。

AB中充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生成CD的質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你根據(jù)表中信息,類推出丙酸的化學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質名稱

甲酸

乙酸

丙酸

丁酸

戊酸

化學式

CH2O2

C2H4O2

?

C4H8O2

C5H10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實驗室制取氫氣的發(fā)生裝置.若液面剛好不與鋅粒接觸而又無酸液可加,要得到氫氣, 可從長頸漏斗中加入的適量試劑是(

①食鹽水;②硫酸鈉溶液;③氯化鋇溶液;④碳酸鈉溶液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為了探究相關金屬的化學性質,做了下列實驗:

1A試管中實驗現(xiàn)象是_____。

2)只通過AB實驗尚不能證明銅、銀兩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需補充一個實驗來證明,補充實驗所用試劑不合理的是_____。

A CuAg、稀鹽酸 B Cu、AgNO3溶液 C CuNO32溶液、Ag

3)實驗C中物質充分反應后,某同學對試管中固體的成分提出以下四種猜想:

A ZnCu、Ag B Zn、Cu C CuAg D Ag

這四種猜想中你認為有可能的是_____(填編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研究小組在學習了“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的基礎上,改進了教材中圖1的實驗,設計了圖2的實驗裝置。

1A組同學用圖1裝置進行實驗,紅磷燃燒的現(xiàn)象是_____。實驗后發(fā)現(xiàn)測得的氧氣體積分數(shù)偏小,原因可能是_____。(填標號)

①紅磷燃燒后,燃燒匙伸入不夠迅速

②集氣瓶沒有冷卻到室溫就打開止水夾

③紅磷的量太多

④實驗前集氣瓶里裝水

⑤裝置漏氣

⑥紅磷燃燒時,止水夾未夾緊

2B組同學用圖2所示裝置和藥品進行實驗,玻璃管容積V190mL,注射器的活塞實驗前停在30mL處(V230mL),操作正確,得出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則注射器活塞最終停留在_____mL處,實驗過程中,需緩慢推拉注射器活塞,目的是_____,若實驗結束且冷卻到室溫后沒有將氣球內的氣體全部擠出就讀數(shù)計算,則測量結果會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影響”)。

3C組同學用圖1所示裝置,將藥品紅磷換為木炭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若實驗要成功則需將集氣瓶內的水換成_____(填試劑名稱)。該小組同學改用新方案進行實驗,但發(fā)現(xiàn)結果始終偏小。

(提出問題)是什么原因導致測量不準確?

(猜想與假設)他們分別作如下猜想:

甲同學:可能是木炭的量過少;

乙同學:可能是木炭燃燒沒有消耗完集氣瓶中的氧氣;

丙同學:可能是木炭與空氣反應生成了其他氣體。

(查閱資料)

木炭、棉花和蠟燭在密閉容器內燃燒停止后,殘留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分別高達14.0%,8.0%16.0%

(探究一)小組同學發(fā)現(xiàn)實驗結束后,燃燒匙中還有殘留的黑色固體,可知_____同學的猜想不成立。

(探究二)乙同學又利用上述裝置設計了如下實驗,請你填寫下表: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①將足量木炭點燃,迅速插入裝有氧氣的集氣瓶中

木炭燃燒,發(fā)出白光,放熱

乙同學猜想成立

②待裝置冷卻后,將燃著的_____(填“棉花”或“蠟燭”)再伸入集氣瓶中

_____

(探究三)丙同學從木炭燃燒產物的角度猜想還可能是生成了_____(填化學式)導致結果偏。挥谑怯米⑸淦鞒槿〖瘹馄績鹊臍怏w做了如圖3所示的實驗,氣球的作用是_____,當觀察到d_____(填實驗現(xiàn)象),可證明丙同學的猜想成立,則c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