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潔凈的空氣對人類和其他動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隨著工業(yè)的發(fā)展,排放到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和煙塵對空氣造成了污染。
①目前,很多地區(qū)空氣污染指數(shù)超標,原因之一是 .
A.人的呼吸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化石燃料的燃燒 D.太陽能的利用
②把a、b、c、d產(chǎn)生的原因的序號填在橫線上.
A.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排人大氣中;
C.一氧化碳進入室內(nèi); D.冰箱制冷劑氟利昂等排人大氣中
a.形成酸雨 ;b.產(chǎn)生“溫室效應” ;c.破壞臭氧層 ;d.使人中毒 .
(2)能源、環(huán)境與人類的生活和社會發(fā)展密切相關.
①目前,人類以化石燃料為主要能源,常見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
②為減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將其轉(zhuǎn)化為可燃性氣體,此過程可認為是碳與水的反應,其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
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為 .該反應生成物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 .
③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人們積極尋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NH3燃燒的產(chǎn)物沒有污染,且釋放大量能量,有一定應用前景.
將NH3燃燒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補充完整:4NH3+3O26H2O+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概念的辨析中正確的是( )
①分子是保持所有物質(zhì)化學性質(zhì)的最小微粒;②催化劑一定能加快化學反應的速率;
③元素的種類是由原子的中子數(shù)決定的; ④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zhì)可能是混合物;
⑤合金在化學性質(zhì)上不再具備金屬的特性; ⑥水溶液呈堿性的物質(zhì)不一定是堿。
A.①④ B.②③ C.④⑥ D.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突發(fā)事故的處理措施正確的是 ( )
A.有人不慎跌入富含一氧化碳或硫化氫的深洞中,應立即下洞救人
B.實驗中如濃硫酸不慎沾到皮膚上,應迅速用水沖洗
C.眼睛里不小心濺進NaOH溶液,可立即滴入稀鹽酸來中和
D.廚房中因煤氣泄漏出現(xiàn)較大氣味時,應立即關閉氣閥,不能打開抽油煙機排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小明、小芳和小霞三位同學在一起來探究蠟燭燃燒的現(xiàn)象時,他們將一根短玻璃導管插入焰心,發(fā)現(xiàn)另一端也可以點燃。
(1)【提出問題】導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氣體,氣體成分可能會是什么呢?
(2)【猜想】小明認為:可能是蠟燭不完全燃燒時產(chǎn)生的CO。小芳認為:可能是蠟燭受熱后產(chǎn)生的蒸汽。小霞認為:可能上述兩種情況都有。
(3)【設計實驗方案】他們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實驗方案,來判斷哪一種分析是正確的:換一根較長的導管,并用濕毛巾包住導管(起冷凝作用),然后在另一端做點火實驗。
(4)【現(xiàn)象與結論】
如果小明的猜想正確,現(xiàn)象應是: ;
如果小芳的猜想正確,現(xiàn)象應是: ;
如果小霞的猜想正確,現(xiàn)象應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利用化學知識,可以生活中一些不良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
(1)為了保證人身安全,進入久未開啟的菜窖前,必須先做( )實驗。
(2)為防止照片褪色,可將照片塑封(用塑料薄膜封閉),目的是隔絕( )
(3)防毒面具的濾毒罐里盛放了一定量的( ),目的是用來除去有毒氣體,這是利用了該物質(zhì)的( )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乙烯具有促進果實成熟的作用,還是合成纖維、橡膠、塑料的基本化工原料.乙烯無色,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化學式為C2H4,容易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與空氣混合形成的混合物遇明火有引起燃燒爆炸的危險.
(1)請根據(jù)所給乙烯的化學式,寫出其表示意義(寫出兩點即可):
①
②
(2)寫出乙烯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
(3)根據(jù)乙烯的化學性質(zhì),在生產(chǎn)、運輸、貯存乙烯時應注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金屬材料包括________,以及它們的_________。目前已制得的純金屬有______余種,但由這些純金屬按一定________和_________制得的合金已達_____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是A、B兩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物質(zhì)A和物質(zhì)B的溶解度相等
B. 兩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情況相同
A. t2 ℃時,A的飽和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約為33.3%
B. 降低溫度可使接近飽和的B溶液變?yōu)轱柡?/p>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