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8分)制作饅頭時常加入泡打粉,在制作過程中由于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使饅頭變得松軟可口。小明對泡打粉的發(fā)面原理產生興趣,進行了以下實驗探究。

【查閱資料】 
泡打粉是一種復合膨松劑,又稱為發(fā)泡粉,可作為快速發(fā)面劑用于制作面食。某種泡打粉的主要成分是小蘇打粉和酒石酸氫鉀。
【提出問題】泡打粉為什么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
【猜想】
猜想1:小蘇打受熱分解產生二氧化碳氣體
猜想2:酒石酸氫鉀受熱分解產生二氧化碳氣體
猜想3:小蘇打和酒石酸氫鉀在溶液中發(fā)生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
【實驗探究】 小明利用以下實驗裝置進行探究

裝置1                                       裝置2
序號
實驗方案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在裝置1的a試管中放入小蘇打,加熱
  a試管口內壁有無色液滴,_________。
b試管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猜想1正確

在裝置1的a試管中放入酒石酸氫鉀,加熱
a試管口內壁有無色液滴,石灰水不變渾濁
 
______________

在裝置2的c試管中放入小蘇打和酒石酸氫鉀的混合物,滴加________。
            ,
石灰水變渾濁
 
猜想3正確
【實驗反思】
(1)通過以上實驗探究,小明又查閱到碳酸氫鈉分解的反應為: 2NaHCO3  Na2CO3 + H2O + CO2↑,根據以上實驗結論和所學知識,小明對探究問題又提出了第4個猜想,并在以上實驗的基礎上,利用裝置2完成實驗驗證,其實驗方案為____。
(2)通過以上實驗探究,下列關于泡打粉的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
A.泡打粉保存時要注意防潮    
B.使用泡打粉前不需要將面進行發(fā)酵
C.用純堿替代泡打粉能起到完全相同的效果
D.泡打粉在加水揉面與蒸饅頭的過程中均能起到發(fā)面作用
【實驗探究】Ⅰ:石灰水變渾濁       CO2 + Ca(OH)2 ="=" CaCO3↓+ H2O Ⅱ:猜想2 不正確  Ⅲ:水     c試管中有氣泡產生 【實驗反思】(1)待實驗I充分反應后,取試管a中剩余固體和酒石酸氫鉀,放入裝置2的試管c中,滴加一定量水后,若試管c中有氣泡產生,試管d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猜想4正確。(2)ABD

試題分析:【實驗探究】Ⅰ在裝置1的a試管中放入小蘇打,加熱,根據結論及猜想可知,試管口內壁有無色液滴,同時石灰水變渾濁,b試管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O2 + Ca(OH)2 ="=" CaCO3↓+ H2O;Ⅱ、在裝置1的a試管中放入酒石酸氫鉀,加熱,a試管口內壁有無色液滴,石灰水不變渾濁,說明猜想2不正確;Ⅲ、在裝置2的c試管中放入小蘇打和酒石酸氫鉀的混合物,根據猜想3和結論,可知應滴加水,現(xiàn)象為c試管中有氣泡產生,石灰水變渾濁,,證明猜想3正確;【實驗反思】猜想4為碳酸鈉和酒石酸氫鉀溶液反應,生成二氧化碳,(1)利用裝置2完成實驗驗證,其實驗方案為待實驗I充分反應后,取試管a中剩余固體和酒石酸氫鉀,放入裝置2的試管c中,滴加一定量水后,若試管c中有氣泡產生,試管d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猜想4正確。(2)通過以上實驗探究,下列關于泡打粉的說法中,正確的是泡打粉保存時要注意防潮,.使用泡打粉前不需要將面進行發(fā)酵,泡打粉在加水揉面與蒸饅頭的過程中均能起到發(fā)面作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方案或操作中,正確的是
A.用燃燒的木條即可把N2、O2和CO2區(qū)別開來
B.按溶解、過濾、洗滌、蒸發(fā)結晶的操作順序,可分離氯化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
C.測定某溶液pH的操作是:將pH試紙直接插入待測液中,再取出與標準比色卡對照
D.在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不變色,可斷定兩者恰好完全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8分)(1)小方用下圖所示裝置對二氧化碳的滅火實驗進行研究,
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問題】二氧化碳能否支持燃燒?
【猜想假設】鎂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燒。
【查閱資料】①氧化鎂、氫氧化鎂均是白色難溶于水的固體。  
②MgO+2HCl= MgCl2+H2O 、
③MgCl2+2NaOH=Mg(OH)2↓+2NaCl 。
【實驗探究】
①下圖中鎂帶劇烈燃燒,冒白煙,有黑色固體生成,并放出大量的熱。

②為檢驗生成物的成分,做如下實驗。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和化學方程式
向廣口瓶中加入過量鹽酸,充分反應后過濾,在濾紙上留有黑色固體。
I、將黑色固體收集、洗滌、干燥后,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個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
黑色固體燃燒,燒杯內壁出現(xiàn)白色渾濁。
黑色固體是______;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
II、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
開始_______,后有白色沉淀產生。
 
白煙的成分是______。
 
③為了回收II中的白色沉淀,證明沉淀完全的實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寫出步驟、試劑、現(xiàn)象和結論)。
【反思提高】實驗室中由某些活潑金屬引起的著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滅火,應用細沙滅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8分)小林同學在做探究質量守恒定律實驗時,稱取2.4g鎂條在點燃的條件下與充足的空氣反應,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實驗完畢后,稱得所得固體的質量小于4.0g.
【提出問題】固體質量為什么會小于4.0g呢?是否發(fā)生了其他反應呢?
【查閱資料】鎂在空氣中燃燒時,除了鎂與氧氣反應外,還可發(fā)生反應:
①2Mg+CO2點燃C+2MgO     ② 3Mg+N2點燃Mg3N2
【猜想與假設】反應后固體質量小于4.0g是由于發(fā)生反應_______(填“①”或“②”)造成的,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實驗探究】根據初中化學所學知識用圖所示裝置除去空氣中的氧氣得到氮氣(含少量稀有氣體).可燃物應選擇的物質是_________(填寫物質的字母代號).
A.木炭    B.紅磷   C.硫粉
選擇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將點燃的鎂條伸入所制得的氮氣中,鎂條在氮氣中劇烈燃燒.
【實驗結論】2.4g鎂在空氣中完全反應后所得固體質量小于4.0g,是由于生成的產物是___________的混合物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FeCl3溶液腐蝕銅、鐵的反應分別為:Cu+2FeCl3=2FeCl2+CuCl2、Fe+2FeCl3=3FeCl2。
從腐蝕過鍍銅器件的廢液中回收銅,并重新制得FeCl3的流程如下: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步驟②中發(fā)生化合反應與置換反應
B.“濾液1”中一定含F(xiàn)eCl2,可能含CuCl2
C.步驟④反應為:2M+2FeCl2+ H2O2=2FeCl3+2H2O,M是HCl
D.若濾渣也為m1g,則廢液中FeCl3與CuCl2的質量比為65∶5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小明同學看到媽媽將買來的排水口洗凈劑(主要成分:過碳酸鈉、檸檬酸)灑在廚房排水口網狀蓋的底部,倒上溫水后迅速冒出氣泡。為了解其反應過程,他與學習小組的同學進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小組同學根據所學的化學知識設計并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要保證實驗的效果,實驗裝置要有良好的氣密性,檢查A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                 
                                                 
實驗中觀察到如下現(xiàn)象:A中有氣泡產生;B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中收集到的氣體能使燃著的木條燃燒更旺。由此同學們得出結論:生成的兩種氣體分別是              、          (填化學式)。
【探究二】
(1)實驗過程:
教師提供了一瓶過碳酸鈉(Na2CO4),小組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探究:

(2)提出問題:無色溶液X中的溶質有哪些物質?
(3)猜想與假設:根據以上實驗現(xiàn)象,X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質是        ;還可能存在Na2CO3、NaHCO3、NaOH中的一種或幾種。
寫出上述實驗探究中②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4)查找資料:
資料1:氯化鈣溶液呈中性;氯化鈣溶液與碳酸氫鈉溶液混合不發(fā)生反應;
氯化鈣溶液與碳酸鈉溶液混合后發(fā)生如下反應:Na2CO3 + CaCl2 ===CaCO3↓ +2NaCl
資料2:NaHCO3溶液呈堿性,與石灰水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碳酸氫鈉、碳酸鈉與足量的酸反應產物相同。
(5)實驗過程:小組同學對溶液X中的溶質進行了如下實驗。請將下列實驗方案填寫完整。
實驗操作
主要實驗現(xiàn)象
結論

 
證明溶液中有Na2CO3

 
證明溶液中既無NaHCO3又無NaOH
(6)實驗反思:①根據資料,NaHCO3溶液能與石灰水反應生成白色沉淀。于是,同學們猜想:碳酸氫鈉與氫氧化鈉是否反應?                         (如反應,請寫出化學方程式,如不反應此空不填)。②Na2CO3、NaHCO3兩種物質性質上既有共性又有差異,其差異性可用于鑒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二十一世紀是海洋開發(fā)與利用的世紀,我市規(guī)劃確立了“藍色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海洋化學資源的綜合利用將是重點發(fā)展領域之一。以下是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在探究海水綜合利用中遇到的問題,請你參與解決并填空:
問題一、海水制鎂過程中如何富集鎂離子?
甲、乙、丙三位同學各自提出自己的設想:
甲:直接往海水中加入石灰乳。
乙:高溫加熱蒸發(fā)海水后,加入石灰乳。
丙:向曬鹽后的鹵水中,加入石灰乳。
通過分析比較,你認為       的設想最為經濟合理(選填“甲”、“乙”或“丙”)。
問題二、粗鹽純化過程中如何除去可溶性雜質?
粗鹽中含有硫酸鈉、氯化鈣等雜質。提純時,先向粗鹽水中加過量的氫氧化鋇溶液,目的是完全除盡硫酸鈉;再加過量的碳酸鈉溶液,除去雜質陽離子;濾去沉淀,向濾液中加入            ,將溶液的pH調為7,即得到精鹽水。
問題三、海水“制堿” 的產物成分是什么?
同學們從某企業(yè)取回少量碳酸氫鈉受熱完全分解后的固體樣品,為確定其成分,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甲的猜想:樣品中只含有碳酸鈉;
乙的猜想:樣品中含有碳酸鈉和氫氧化鈉;
丙的猜想:樣品中只含有氫氧化鈉。
他們做出上述三種猜想的科學依據是                  。
【實驗、記錄與分析】
步驟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結論
1
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水完全
溶液,再加入過量       
 生成白色沉淀
丙的猜想
不成立
2
取步驟1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
                      
            
只有甲的
猜想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某品牌純堿中含有少量氯化鈉。某化學探究小組欲測定該品牌純堿的純度(即碳酸鈉的質量分數)。(一)甲組同學設計如圖所示實驗:

【實驗步驟】
①組裝好如圖儀器,并檢查                   ;
②稱取13.0g樣品放入錐形瓶中,加入少量蒸餾水溶解,并在其他裝置中加入相應的藥品;
③稱量裝置C的質量;
④打開分液漏斗旋塞滴入稀硫酸,直到不再產生氣泡為止;
⑤再次稱量裝置C 的總質量;
⑥計算出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
【實驗分析】
(1)A裝置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B裝置的作用是                                       
(3)如果沒有B裝置則所測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     。(填偏大、偏小、不變)
(4)小明提出能否用鹽酸代替硫酸?同學們經過討論認為不能,理由是                             。
(5)稱得純堿樣品的質量為13.0g,實驗前、后C裝置(包含藥品)的質量分別為61.2g和65.6g,則該純堿樣品的純度為         %(精確到0.1%)。
(二)乙組同學采用生成沉淀的方法來測定樣品中純堿的質量分數,設計了如下實驗:

(1)判斷加入氯化鋇溶液是否過量的合適方法是         ,然后觀察現(xiàn)象判斷。
A.靜置混合物X,向上層清液中繼續(xù)滴加氯化鋇溶液,若無白色沉淀生成,則氯化鋇已經過量; 
B.向混合物X中滴加稀硫酸,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則說明氯化鋇已經過量。
(2)判斷濾渣是否洗滌干凈,可以采取向最后的洗出液中滴加         ,然后觀
察現(xiàn)象判斷。
A.氯化鋇溶液      B.稀硫酸       C.硝酸銀溶液       D.稀鹽酸
(3)根據實驗數據,乙組測得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為         %(精確到0.1%)。
【實驗反思】
甲乙兩組同學所測該品牌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你認為       組(填“甲”或“乙”)更準確,另一組存在較大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環(huán)境問題日益關注,化學小組進行了化石燃料之一的煤的相關探究活動:
【查閱資料】①酸雨中含有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質。
②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燃燒煤及機動車排放的尾氣。
【提出問題】煤中是否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閱資料】①二氧化硫能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由紫紅色變?yōu)闊o色),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5SO2 + 2KMnO4 + 2H2O = K2SO4 + 2MnSO4 + 2 X ,其中X的化學式是        。
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樣,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SO2+Ca(OH)2=CaSO3↓+H2O。
根據上述資料,甲、乙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探究。
【實驗探究】
實驗1:甲同學進行了如下圖所示A、B兩步實驗:

實驗現(xiàn)象:A中稀高錳酸鉀溶液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實驗結論: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甲得出此結論的依據是        。
乙質疑甲同學的方案的合理性,其質疑的理由是    。
實驗2:乙設計并進行了如下圖所示實驗(夾持裝置略去):

【現(xiàn)象與結論】證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現(xiàn)象是    
【實驗反思】(1)將煤塊粉碎成煤粉的目的是    。
(2)實驗中C裝置的作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