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實驗設計能達到目的是( 。
選項 | A | B | C | D |
實驗設計 | ||||
實驗目的 | 證明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 證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大于空氣 | 證明可燃物燃燒需要氧氣和溫度達到著火點 | 證明鐵生銹是水和氧氣共同作用的結果 |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A、將二氧化碳倒入盛水的塑料瓶中,擰緊瓶蓋后瓶子變癟,只能證明二氧化碳溶于水或和水反應,不能證明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應該通過加入紫色的石蕊試液變成紅色證明,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B、高低不等的蠟燭熄滅的順序說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蠟燭熄滅說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的性質(zhì),故能達到實驗目的;
C、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只能證明燃燒與溫度是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有關,不能證明是否需要氧氣,故不能達到目的;
D、鐵生銹是鐵與水、氧氣共同作用的結果,圖示實驗只能說明鐵在水中不易生銹,應補充一個鐵釘不與水接觸的實驗即在干燥的空氣中,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故選:B。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是自然界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循環(huán)簡圖,請仔細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①④所指過程的含義:
①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⑦所示的過程中臭氧層中的臭氧在日光的作用下轉化成O2.臭氧是淡藍色氣體,臭氧層能有效阻擋紫外線,保護地球的生存環(huán)境.
①寫出圖示中臭氧轉化為氧氣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請從組成和構成的角度,指出氧氣和臭氧的相同點和不同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學家的長期研究發(fā)現(xiàn),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和氣溫變化有密切關系,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科學家應用現(xiàn)代技術預測,如果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為0.028%上升到0.056%,全球平均氣溫可能上升1.5℃到4℃,科學家作出此結論科學方法屬于(_________)
A.推理 B假說 C. 類推 D.對比
②為減小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我們應提倡使用的能源是(_________)
A、風能、煤、電能;B、太陽能、煤、潮汐能
C、石油、核能、草木燃料;D、太陽能、風能、水能等
(4)為解決溫室效應加劇問題,科學家正在研究如下圖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環(huán)體系(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從圖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_____)
A.化合物甲可能含碳、氫、氧三種元素 B.I、II、Ⅲ中都消耗了二氧化碳
C.循環(huán)過程中不需要吸收能量 D.涉及的化學反應中元素的化合價不變
(5)日本科學家研制成功一種新型催化劑,在常壓、300℃條件下,CO2和H2反應生成甲烷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興趣小組做如下實驗探究微粒的運動.請回答實驗中的有關問題.
(1)實驗I:在盛有少量蒸餾水的小燒杯中滴入2~3滴酚酞試液,再向其中滴加濃氨水,由實驗I得出的結論有_____.
(2)實驗Ⅱ(如圖甲所示):燒杯B中的現(xiàn)象是_____;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_____.
(3)為使實驗結論準確可靠,該興趣小組設計實驗Ⅲ(如圖乙所示)作為對比實驗.你認為有無必要_____(填“有”或“無”),理由是_____.
(發(fā)現(xiàn)問題)雖然課本上這個實驗的現(xiàn)象明顯,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氨水的用量大、實驗裝置無法固定、有很多氨氣逸出大燒杯等.
(查閱資料)
①氨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
②T形三通管屬于微型化學儀器.
(實驗改進)在老師指導下,同學們改用圖丙裝置探究微粒的運動性.
在T形三通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濕潤的酚酞紗布條.
(4)用_____(填寫儀器名稱)吸取少許濃氨水,將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細彎管處,然后用橡皮帽封閉管口.
(5)一會兒,觀察到_____(填“ba”或“bc”)段紗布條變成紅色.
(6)微熱細彎管處的濃氨水,紗布條變紅的速率會加快.
(實驗反思)改進實驗與課本實驗相比較,有不少的優(yōu)點,請你寫出其中的一條: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硝土中含有硝酸鎂、硝酸鈣、氯化鈉等物質(zhì),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鉀,民間曾用硝土和草木灰作原料來制取硝酸鉀.其主要生產(chǎn)流程如圖1:
硝土和草木灰(加水、攪拌、過濾 )①生成濾液和濾渣,濾液(加熱蒸發(fā)、過濾)②生成熱濾液和NaCI晶體,熱濾液(冷卻至室溫、過濾)③生成KNO3晶體和濾液.如此重復使用④
(1)寫出步驟①中生成MgCO3沉淀的化學方程式:_____,反應類型:_____.
(2)步驟④中濾液可重復使用的理由是_____.
(3)參考圖2,解釋生產(chǎn)流程中用蒸發(fā)結晶得到NaCl晶體,而用冷卻結晶得到KNO3晶體的原因:_____
(4)不同植物燃燒得到的草木灰中碳酸鉀的含量不同.為測定玉米桿燃燒得到的草木灰中鉀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某同學稱取了100g該草木灰,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待完全反應后,收集到6.6gCO2氣體(假設草木灰中其它成分不與酸反應).
求:①100g草木灰中K2CO3的質(zhì)量_____.
②該草木灰中鉀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小吳用鐵、硫酸、氫氧化鋇、硫酸銅和碳酸鈉五中物質(zhì)玩化學拼圖游戲(如圖),游戲規(guī)則要求圖中相鄰物質(zhì)之間能發(fā)生反應。其中C物質(zhì)的溶液呈藍色,A與E 反應產(chǎn)生的氣體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1)C物質(zhì)是_____,A物質(zhì)的用途是_____。
(2)D與E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反應的基本類型是_____。
(3)B與E反應的現(xiàn)象為_____。
(4)B物質(zhì)是_____,按游戲規(guī)則,下列能替代B物質(zhì)的是_____(填序號)。
①銀 ②氯化鐵 ③氯化鋇 ④氧化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紅棗包裝中常使用一種袋裝防腐劑,品名為“504雙吸劑”,其標簽如圖所示。同學們對一包久置的“504雙吸劑”固體樣品很好奇,設計實驗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久置固體的成分是什么?
(查閱資料)鐵與氯化鐵溶液在常溫下發(fā)生反應生成氯化亞鐵。
(猜想)久置固體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實驗探究1)甲同學的方案:
實驗操作 | 實驗現(xiàn)象 | 實驗結論 |
(1)取少量固體放于試管中,加足量蒸餾水溶解,靜置后取上層清液滴加無色酚酞溶液 | 固體溶解時試管外壁發(fā)燙,試管底部有不溶物,溶液變紅 | 固體中一定含有____和Ca(OH)2. |
(2)另取少量固體放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的____ | 固體逐漸消失,有無色氣體產(chǎn)生,得到淺綠色溶液 | 固體中一定含有Fe,一定不含Fe2O3 |
(3)將步驟(2)中產(chǎn)生的氣體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 | ____ | 固體中一定含有CaCO3 |
(實驗質(zhì)疑)
(1)乙同學認為甲同學的實驗中不能得出一定含Ca(OH)2的結論,理由是_____。
(2)丙同學認為甲同學的實驗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結論,理由是_____。
(實驗探究2)
乙、丙同學設計如下實驗方案繼續(xù)驗證:
(1)③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
(2)乙、丙同學實驗中能得出固體樣品中一定還含有_____,仍有一種物質(zhì)不能確定,該物質(zhì)是_____。
(3)乙、丙同學又經(jīng)過實驗測得上述殘留固體中含鈣物質(zhì)的總質(zhì)量為1.6g,濾渣B中CaCO3的質(zhì)量為1.0g,濾渣C的質(zhì)量為1.0g。
(實驗結論)綜合上述實驗及所給數(shù)據(jù),久置固體的成分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5分)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發(fā)生反應過程中溶液的pH變化如圖一,請分析并回答問題:
(1)由圖一可判斷,該反應的實驗過程是按照圖二中的 (填“圖甲”或“圖乙”)來進行的。
(2)圖一中A、B、C三點表示的溶液,兩種反應物恰好完全反應的點是 點,加入紫色石蕊試液會呈現(xiàn)紅色的是 點的溶液,此時溶液中的含有的陽離子是 。
(3)加了探究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后的生成物,小軍的實驗過程如下:
實驗過程:先按圖甲操作,振蕩后加入硝酸銀溶液。觀察現(xiàn)象:出現(xiàn)白色沉淀。得出結論:證明生成了氯化鈉。小明認為這個結論不正確,合理的解釋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9分)某化學小組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圖中固定裝置已略去)測定銅鋅合金中鋅的質(zhì)量分數(shù).
探究過程如下:
①連接實驗裝置并檢查裝置氣密性.
②向裝置Ⅰ中的錐形瓶加入2.0g的銅鋅合金樣品粉末,由注射器緩緩注入稀硫酸,待到錐形瓶中不再產(chǎn)生氣體時,準確讀取注射器內(nèi)讀數(shù),減少10.5mL稀硫酸,同時立即夾緊彈簧夾,移出裝置Ⅲ中的導管,準確讀取量筒內(nèi)水的體積為214.0mL.(注:樣品中的雜質(zhì)不參加反應)
③裝置Ⅰ中剩余固體物質(zhì)經(jīng)過適當處理后,準確稱量其質(zhì)量1.4g.
④該小組的三位同學利用實驗過程測得不同數(shù)據(jù),計算銅鋅合金樣品中鋅的質(zhì)量分數(shù).
甲同學利用裝置Ⅰ中反應前后固體的質(zhì)量進行計算;
乙同學利用裝置Ⅰ中加入稀硫酸的量進行計算;
丙同學利用裝置Ⅲ中量取水的體積進行計算,并查得:在標準狀況下,氫氣的密度為0.09g/L.
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Ⅰ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實驗過程中須加入稀硫酸至不再產(chǎn)生氣體,目的是 .
(2)步驟③中稱量剩余固體之前的正確操作是 、洗滌、干燥.
(3)根據(jù)實驗測定的數(shù)據(jù),上述三位同學中 (填“甲”、“乙”或“丙”)同學無法進行計算樣品中鋅的質(zhì)量分數(shù).
(4)化學小組同學發(fā)現(xiàn):按照丙同學的方案進行計算,致使實驗結果出現(xiàn)較大偏差.以下因素可能造成偏差的有 (填標號).
A.移出裝置Ⅲ時,導管內(nèi)留存了一部分水
B.實驗測量前,沒有排除裝置Ⅰ中的空氣
C.數(shù)據(jù)處理時,未排除加入稀硫酸所占的體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科學拓展課中,甲同學向兩個充滿CO2氣體的塑料瓶中分別加入NaOH溶液和Ca(OH)2溶液,迅速蓋緊瓶蓋后充分振蕩,結果發(fā)現(xiàn)兩個塑料瓶都變癟。他認為據(jù)此實驗現(xiàn)象,可以判定NaOH和Ca(OH)2均能與CO2發(fā)生反應。
(1)乙同學認為上述判定方法還存在不嚴密之處,他的理由是______。
(2)丙同學根據(jù)B瓶中出現(xiàn)的渾濁現(xiàn)象,判定Ca(OH)2與CO2發(fā)生了反應,提出了可以從是否有新物質(zhì)生成的角度去判斷。那么,若要判定NaOH和CO2發(fā)生了反應,在排除了(1)中的干擾因素后,接下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