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天然氣水合物化學式為,外形晶瑩剔透酷似冰塊卻能燃燒,俗稱可燃冰。我國科技人員已勘探到海洋中儲存有大量可燃冰。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可燃冰屬于不可再生資源
B.可燃冰的開采需要有計劃的進行
C.可燃冰中含碳元素、氫元素和氧元素
D.可燃冰在氧氣中充分燃燒只生成二氧化碳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分子和原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是不斷運動的,原子是靜止的
C、分子能構成物質,原子不能 D、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的是實驗室常用的制備氣體的實驗裝置,根據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實 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應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 (填字母),
(2)C裝置的優(yōu)點是
(3)實驗室可用加熱氫氧化鈣固體與氯化銨固體在常溫下混合制取少量氨氣,應選擇的發(fā)生裝置
是 (填字母)
(4)收集某氣體的方法,主要取決于這種氣體的性質。在標況下,氨氣的密度為0.771g/L,且氨氣極易溶于水,所以收集氨氣是應選用的裝置是 。(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6分)人類的生產生活離不開燃料的利用。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__和天然氣。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2)燃燒是人類最早利用的化學反應之一,燃燒發(fā)生的條件是:有可燃物、可燃物與氧氣接觸和________。
(3)為了證明燃燒發(fā)生的條件,進行了如下實驗。
實驗一中可觀察到的現象為。
實驗二中,觀察到濾紙條始終不燃燒,由此推知的化學性質為_。
對比實驗一和實驗二中紙條燃燒情況的不同,可以證明的燃燒發(fā)生條件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6分)化學興趣小組設計的創(chuàng)新實驗是“火龍生字”,在成果展示現場,某同學用硝酸鉀的熱飽和溶液先在白紙上書寫“火”字,晾干后白紙上出現硝酸鉀晶體(見圖1),用帶火星的木條接觸硝酸鉀晶體,就會觀察到白紙上寫過字的地方燃燒并迅速蔓延,留下“火”字的黑色痕跡(見圖2)。在場的同學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進行了如下研究:
【提出問題】為什么附有硝酸鉀的白紙更容易燃燒?
【查閱資料】硝酸鉀受熱易分解,生成亞硝酸鉀(KNO2)和一種常見的氣體單質。
【猜想與假設】對于生成的是什么氣體,四位同學有如下猜測:
甲:二氧化氮; 乙:氮氣; 丙:氧氣; 。簹錃猓
同學丙指出不可能是二氧化氮、氫氣,理由是: 。
【進行實驗】四位同學設計了實驗對同學丙的猜想進行了驗證,他們的操作方法是: ,觀察到的現象是 ,說明同學丙的猜想正確,硝酸鉀分解的化學方程式是 。
【解釋與結論】白紙上寫過字的地方更容易燃燒的原因是:
【反思與評價】為什么要用“硝酸鉀的熱飽和溶液”書寫文字?已知硝酸鉀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如下表:
溫度/℃ | 20 | 40 | 60 | 80 | 100 |
溶解度/g | 31.6 | 63.9 | 110 | 169 | 246 |
你對上述問題的解釋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2分)在實驗室選用如圖中A~G的裝置可以制取氣體
(1)用分子的觀點解釋H操作的現象 。
(2)某同學選用裝置A和F來制取氧氣.請寫出該方法制氧氣的化學方程式: .
(3)實驗室制二氧化碳氣體可選用裝置B和C,其中裝置B中的長頸漏斗下端管口要浸在液面下,其目的是: ,與裝置B相比,C裝置的優(yōu)點有: .
(4)向集氣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蕩,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說明發(fā)生了化學變化。實驗室常用氯化銨固體與熟石灰固體共熱來制取氨氣.常溫下NH3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NH3極易溶于水.請根據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①實驗室制取氨氣,可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 ,收集裝置可以是 (填序號);
②若用如圖G裝置進行“排空氣法”收集制取的NH3,請把圖中的“導氣管”補畫完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