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在下列粒子①氫原子、②氧原子、③氫分子、④氧分子、⑤水分子中,

保持水的化學性質的粒子是 ;

通電分解水的變化過程中的最小粒子是 ;

通電分解水反應后生成新物質的粒子是 ;

當水變成水蒸汽時, 粒子沒有發(fā)生變化;水由 構成.(填序號)

【答案】⑤;①、②;③、④;⑤;⑤.

【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所以保持水的化學性質的粒子是水分子,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所以通電分解水的變化過程中的最小粒子是氫原子和氧原子,由于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氫氣是由氫分子構成,氧氣是由氧分子構成,所以通電分解水反應后生成新物質的粒子是氫分子和氧分子;當水變成水蒸氣時發(fā)生的是物理變化,水分子沒發(fā)生變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中的兔首和鼠首(如圖)均為青銅器(銅、錫合金),某些銅器表面呈綠色,這是因為銅器長期暴露在空氣中生了銅銹(俗稱銅綠)。為了弄清銅綠的組成和銅生成銅綠的條件,某化學興趣小組進行了如下探究:探究銅生銹的條件。

【查閱資料】銅綠的化學式是Cu2(OH)2CO3,它受熱會分解生成三種氧化物。銅綠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與假設】依據(jù)銅綠的組成和查閱的資料判斷,銅綠可能是銅與氧氣及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設計與實驗】借鑒課本鐵釘銹蝕條件的探究實驗,小梁設計了銅片銹蝕條件的探究實驗,實驗如圖所示(所用銅片潔凈、光亮):實驗較長時間后,發(fā)現(xiàn)________試管中銅片最先生銹(填試管字母編號)。

【評價與改進】小風認為小梁設計的實驗還不夠完善,要得出正確的結論,還要補充一個實驗。你認為要補充的一個實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與應用】小明發(fā)現(xiàn)從不同地點收集到的兩個銅器(一個材質是純銅,一個材質是青銅)中,純銅器的銅綠比青銅器的少,他據(jù)此分析認為青銅比純銅易銹蝕。小明的分析是否全面?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廣告語中,你認為不科學的是(

A.食鹽中含有碘可預防甲狀腺腫大

B.使用含氟牙膏可能預防齲齒

C.本飲料由天然物質配制而成,絕對不含化學物質

D.經衛(wèi)生部門檢驗合格的礦泉水中含少量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是一種健康飲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下圖是某同學用來除去水中難溶性雜質時所采用的過濾裝置圖.試回答

(1)該圖中存在的兩處明顯錯誤是:① ______ ______ ;

(2)過濾后觀察發(fā)現(xiàn),濾液仍然渾濁,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寫出一種即可)

(3)該同學將過濾裝置進行了改進,改進后過濾,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興奮的宣布:我終于制得了純水!這種說法對嗎?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主要區(qū)別是:在變化時是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污染空氣的物質主要有粉塵和氣體兩大類.常見的氣體污染物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物質中:①二氧化碳;②海水;③氫氣;④五氧化二磷;⑤鎂(選擇合適的代號填空),屬于混合物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物質的性質決定其用途,填寫下列物質對應的性質或用途。

(1)銅具有優(yōu)良的導電性,可以做___________。

(2)天然氣具有___________,可以做生活中的氣體燃料。

(3)氫氣的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用來填充升空氣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H都是初三化學前三個單元中的常見物質,A、B均為黑色粉末,C、D在常溫時均呈液態(tài),BC混合立即產生大量的無色氣體H,H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加熱EB的混合物也有H氣體生成,它們之間有如下的轉化關系,且B在反應①和③中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均不變,試回答下列問題:

寫出下列物質的名稱。

A________ D、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

寫出HA反應的符號表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