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AB、CD、EF、G為常見的物質,其中B、EG屬于單質,反應②是煉鐵工業(yè)中的主要反應,下圖是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請回答:

⑴寫出物質的化學式:A________;B_________,X溶液中的溶質是__________(填化學式)。

⑵寫出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反應④的實驗現(xiàn)象_________

CD的化學性質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

⑷如圖轉化中產(chǎn)生無色氣體G的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AG反應的基本類型是__________。

【答案】CuO Fe CuCl2、HCl CuO+2HCl==CuCl2+H2O 紅色固體表面變黑 分子構成不同 Fe+2HCl==FeCl2+H2 置換反應

【解析】

反應②是煉鐵工業(yè)中的主要反應,B是單質,則BFe,C是CO2。E是紅色固體單質,則E是Cu,F是淺綠色溶液,則FFeCl2。反應④是2Cu+O22CuOA是CuO,反應①是CuO+2HCl==H2O+CuCl2 ,因為加入過量稀鹽酸,所以X溶液中的溶質是CuCl2HCl。Fe+2HCl==FeCl2+H2↑,G是H2。

ACuO,B Fe,X溶液中的溶質是CuCl2HCl。

⑵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是:CuO+2HCl==H2O+CuCl2 ,反應④的化學方程式是:2Cu+O22CuO,銅是紅色固體,氧化銅是黑色固體,所以實驗現(xiàn)象是紅色固體表面變黑。

C是CO2D是CO,它們的化學性質不同,其原因是分子構成不同。

⑷如圖轉化中產(chǎn)生H2的原因是Fe+2HCl==FeCl2+H2。

ACuO,G是H2,它們之間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2 +CuOCu+H2O,由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與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是置換反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911年著名物理學家盧瑟福為探索原子的內(nèi)部結構進行了實驗.在用一束帶正電的、質量比電子大得多的高速運動的α粒子轟擊金箔時發(fā)現(xiàn):

(1)大多數(shù)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

(2)一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

(3)有極少部分α粒子被彈了回來.

下列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錯誤的是(

A.原子核體積很小 B.原子核帶正電

C.原子內(nèi)部有很大的空間 D.原子是實心的球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三種不同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與對應濃度的鹽酸反應的曲線。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在a、b、c三種曲線所示的實驗中,所用鹽酸濃度越大,V時所得溶液的pH越大

B. 在a曲線所示的實驗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劑,酚酞溶液由紅色變?yōu)闊o色

C. 在a、b、c三種曲線所示的實驗中,反應速率相同

D. 在a、b、c三種曲線所示的實驗中,溶液酸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a>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同學們在初中化學實驗室中,發(fā)現(xiàn)一瓶如圖所示久置的瓶口有白色固體、瓶塞丟失的無色溶液。已知原溶液可能是NaCl、NaOHNa2CO3三種溶液中的一種,為確定溶液成分,同學們進行了如下探究:

1)探究成分

①小張同學取待測液測得pH=10,他得出的關于溶液成分的結論是____。他取少量待測液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的稀HCl,看到_________,由此小張同學認為,溶液為Na2CO3溶液。

②小李同學對小張同學的結論提出疑問,擬進行了以下實驗:取少量待測液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的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該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過濾,取濾液,(寫出還需進行的操作及現(xiàn)象)___________。通過實驗,小李認為小張結論不正確。

③同學們通過討論認為試劑瓶原標簽應該是氫氧化鈉,但因吸收空氣中 ______的而變質。

2)測定碳酸鈉的濃度

取該試劑瓶中溶液50g倒入燒杯中,再向燒杯中逐滴滴加鹽酸使其充分反應至無氣泡產(chǎn)生(假設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逸出)。測得加入鹽酸的質量與燒杯中的物質的質量關系如下表所示。

累計加入鹽酸的質量/g

0

25

37.5

50

燒杯中物質的總質量/g

50

75

85.3

97.8

請你計算:

①這一測定過程中產(chǎn)生二氧化碳質量為_______g

②這一瓶試劑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_______(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種不含結晶水的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 t2℃時,甲、乙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相等

C. t1℃時,在50g水中加入15g甲,可得到 65g 溶液

D. 要使接近飽和的甲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可采用降溫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lián)系是化學學科的特點。

1)物質是由_____組成的。

2)構成物質和微粒有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銅和氯化鈉三種物質中,由分子構成的是 _____ ,由原子構成的是_____。

3)已知“o”、“●”表示質子數(shù)不同的原子。下列表示的氣體物質中,屬于純凈物的是_____,屬于混合物的是_____,屬于于化合物的是_____,屬于單質的是_____,可能是氧化物的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元素周期表中鉻元素的相關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鉻為非金屬元素

B. 鉻原子核內(nèi)質子數(shù)為24

C. 鉻原子核內(nèi)有24個中子

D. 鉻的相對原子質量為52.0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P點表示t1℃時,a、c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相等

B. t2℃時,將30ga物質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攪拌,得到80ga的飽和溶液

C. t2℃時等質量的三種飽和溶液降溫至t1℃,所得溶液中溶劑質量c>b>a

D. 將t1℃時a、b、c三種物質的溶液分別升溫至t2℃,其溶質質量分數(shù)都不可能發(fā)生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某校同學開展的燃燒的條件的探究活動。根據(jù)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一是探究燃燒條件的部分圖示。可得出燃燒需要的條件之一是_____。

2)實驗二中原來在熱水里不燃燒的白磷,在通入氧氣后燃燒了,說明燃燒還需要_____,寫出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

3)實驗三中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說明了可燃物燃燒需要滿足的條件是_____。

4)高樓起火時,消防隊員常用高壓水槍滅火,此措施依據(jù)的滅火原理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