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33916  133924  133930  133934  133940  133942  133946  133952  133954  133960  133966  133970  133972  133976  133982  133984  133990  133994  133996  134000  134002  134006  134008  134010  134011  134012  134014  134015  134016  134018  134020  134024  134026  134030  134032  134036  134042  134044  134050  134054  134056  134060  134066  134072  134074  134080  134084  134086  134092  134096  134102  134110  211419 

科目: 來源: 題型:


銅(Cu)長時間暴露于空氣中,會與空氣中的氧氣和空氣中另外兩種常見物質(zhì)發(fā)生化學反應而生成銅綠[化學式為Cu2(OH)2CO3]。

(1)請判斷,生成銅綠時,參加反應的空氣中的另外兩種物質(zhì)是           

            。

(2)請判斷,銅生成銅綠后,質(zhì)量會增加、減少還是不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在一個密閉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種物質(zhì),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化學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有關數(shù)據(jù)如下表:

物 質(zhì)

應前質(zhì)量/g

18

1

2

32

反應后質(zhì)量/g

X(未知)

26

2

12

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

A.反應后物質(zhì)甲的質(zhì)量為13 g

B.乙是反應物

C.反應中乙、丁的質(zhì)量比為5∶4

D.物質(zhì)丙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二分子的甲反應生成二分子的乙與一分子的丙,已知甲、乙、丙三者為不同的純凈物。則從圖示中獲得的下列信息中錯誤的是 (  )

A.分子的種類在化學反應中發(fā)生了改變

B.該反應的反應類型為分解反應

C.化學變化中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

D.乙分子中含有4個A原子、2個B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將4.6 g某物質(zhì)在足量的氧氣中燃燒,生成8.8 g二氧化碳和5.4 g水,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該物質(zhì)中只含碳、氫兩種元素

B.該物質(zhì)中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

C.該物質(zhì)的化學式為C2H6O

D.該物質(zhì)的化學式為C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用爐甘石(主要成分是ZnCO3)、赤銅(Cu2O)與木炭粉混合加熱到800℃,得到了多種物質(zhì)。其中不可能得到的物質(zhì)是 (  )

A.鋅   B.金   C.銅   D.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燃燒的鎂帶和生成的白色粉末質(zhì)量相等

B.蠟燭燃燒,固體質(zhì)量減少,不符合質(zhì)量守恒定律

C.水分解的質(zhì)量等于生成的氫氣和氧氣的質(zhì)量總和

D.12 g碳在40 g氧氣中充分燃燒,一定能生成52 g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某科學興趣小組查閱資料得知鎂可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氧化鎂,可在氮氣中燃燒生成氮化鎂,于是設計了如下方案進行驗證。

步驟1:用盛水的水槽、無底的廢廣口瓶、燃燒匙、蒸發(fā)皿、橡皮塞等裝配成如圖所示的裝置。另準備一個有一根銅絲穿過的橡皮塞,銅絲末端固定一根鎂條。

步驟2:引燃燃燒匙中足量的紅磷,塞好橡皮塞。待充分冷卻,觀察到廣口瓶內(nèi)水面上升的體積約占原瓶內(nèi)水面上方空間的1/5左右。

步驟3:往水槽中加水使廣口瓶內(nèi)外水面相平。點燃鎂條,更換橡皮塞,鎂條在廣口瓶內(nèi)繼續(xù)燃燒,發(fā)出紅光,放出熱量。待冷卻后廣口瓶內(nèi)水位繼續(xù)上升。

(1)步驟2的目的是                                                。

(2)在步驟3“待冷卻后廣口瓶內(nèi)水位繼續(xù)上升”是由于瓶內(nèi)氣壓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氣壓。

(3)拓展應用

①通過該實驗可知,    (填“能”或“不能”)用鎂條代替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若使用鎂條,則測得結果    (填“偏大”或“偏小”);

②由此實驗可知,選取代替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的可燃物應具有的性質(zhì)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取一塊木炭做如下實驗:

(1)觀察木炭的顏色、狀態(tài);

(2)另取一塊體積相仿的煤塊,比較它們的質(zhì)量,可知木炭比煤塊質(zhì)量小;

(3)點燃木炭并檢驗生成了二氧化碳;

(4)將木炭粉碎;

(5)將木炭放入水中,木炭漂在水面上。

上述各項中發(fā)生的變化,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填序號),理由是                                                              ;

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填序號),理由是                         ;

由此可知,木炭的物理性質(zhì)有                                       ;

木炭的化學性質(zhì)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設計實驗鑒別下列物質(zhì)(操作、現(xiàn)象、結論):

(1)水和酒精

利用物理性質(zhì)鑒別:                                                ;

利用化學性質(zhì)鑒別:                                                

(2)氧氣和二氧化碳

利用化學性質(zhì)鑒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有以下幾種物質(zhì):①氧氣、谑炒住、畚逖趸住、芗兣D獭、菅趸、扌迈r的空氣

(1)其中屬于純凈物的是    ;

(2)氧氣和空氣中的氧氣化學性質(zhì)    (填“相同”或“不相同”);

(3)請選出一種混合物并分析其中的成分                              ;

(4)請再舉出生活中常見的兩種混合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