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化學課本上有許多圖表資料,使用圖表獲取信息也是學習化學的一種能力。下列對課本圖表資料理解不正確的是( )
A.根據(jù)元素周期表可以判斷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
B.根據(jù)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判斷金屬能否置換出稀硫酸中的氫
C.根據(jù)溶解度曲線圖,可以判斷某物質(zhì)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
D.根據(jù)酸、堿、鹽的溶解性表,可以判斷某復分解反應能否進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圖是硝酸鉀的溶解度曲線。某同學在20℃時進行了如下實驗,得到相應的溶液①~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保持溫度不變,若在④中加入4.5KNO3固體可得到飽和溶液
B.②③⑤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相等
C.①③④均為不飽和溶液
D.④→⑤可析出53.9gKNO3晶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為測定某地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zhì)量分數(shù),進行了以下實驗;向裝有l(wèi)0.0g石灰石樣品的燒杯中,加入47.2g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燒杯中剩余物質(zhì)的總質(zhì)量隨時間變化關系如下表:
(石灰石中的雜質(zhì)不參加反應且難溶于水)
求:(1)最終生成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為 g:
(2)樣品中碳酸鈣的質(zhì)量分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小明為了驗證CO的化學性質(zhì),他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
置,請你結(jié)合裝置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下列裝置中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裝置A ,
裝置D ,
(2)裝置B的作用是 ;
(3)裝置有一個明顯不足,請指出具體的改進措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3)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 ;
(4)用裝置A制氧氣,裝置A中的試管口略向下傾斜的目的是___ _;
(5)實驗室用電石(固體)與水常溫下反應制取乙炔(C2H2)。常溫下,乙炔是一種無色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于水。制取并收集乙炔的裝置是 (填裝置序號),若改用右圖裝置來收集乙炔,則氣體應從 端進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A、B、C、D四種物質(zhì)有如圖所示的相互轉(zhuǎn)化關系。其中A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D為含有相同元素的兩種氣體,請回答:
(1)實驗室制取B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C為固體單質(zhì),則其化學式為_______;
若C為氣體單質(zhì),則其化學式為________。
(3)D B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寫一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1)生活中到處都蘊藏著化學知識,例如:在家里將未喝完的酒沿著筷子倒入酒瓶中,你認為筷予所起的作用是 :你可以建議媽媽用 的方法來中降低自來水的硬度;而用紗布把豆?jié){和豆渣分開的原理與化學實驗中 操作相似。
(2)洪澇災害之后,農(nóng)戶們會收到政府發(fā)的漂白粉和明礬用于凈水,你認為明礬在凈水時主要起的作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1)科學家把工業(yè)上排出的二氧化碳氣體采用“組分轉(zhuǎn)化”技術(shù),將CO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O2+6H2 X十4H2O,
(1)請寫出X的化學式 , 判斷依據(jù)是 。
(2)為了減緩大氣CO2含量的增加,下列建議中,目前可行的是 (填序號)
①嚴格遵守國際相關“低碳”公約
②禁止使用煤、石油等礦物能源
③更多地利用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
④少開私家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用下列所給物質(zhì)的番號按要求填空:
①二氧化碳 ②石墨 ③金剛石 ④活性炭 ⑤氫氣 ⑥氖氣
(1)可用于霓虹燈的是 (2)可用于切割玻璃的是
(3)可制碳酸飲料的是 (4)可作燃料的氣體單質(zhì)是
(5)可用于制鉛筆芯的是 (6)可用于冰箱除昧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按照要求寫出下列化學方程式:
(1)實驗室用氯酸鉀制取氧氣
(2)木炭粉與氧化鐵發(fā)生化學反應
(3)鐵在氧氣中燃燒產(chǎn)生黑色固體
(4)碳酸在常溫下發(fā)生分解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