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利用回聲可以測量聲源到障礙物的距離。科學工作者為了探測海底某處的深度,從海面向海底垂直發(fā)射超聲波,經(jīng)過4秒后接到回波信號。已知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為1530米。求:

(1)海洋的深度是多少?

(2)運用聲波的反射,能否測量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為什么?

【答案】見解析

【解析】

(1)根據(jù)題意知道,聲音到達海底的時間是:t=4s/2=2s;

所以海洋的深度是:s=vt=1530m/s×2s=3060m

(2)超聲波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因為地球到月亮之間是真空,所以超聲波不能傳播,故不能測量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為8V且不變,電阻R1的阻值為10Ω.閉合開關S,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0.5A.求:
(1)電阻R1兩端的電壓U1;
(2)電阻R2的功率;
(3)現(xiàn)有三個電阻Ra、Rb、Rc , 已知其中有一個電阻發(fā)生了故障,為了找出發(fā)生故障的電阻,從三個電阻中取出兩個分別替換R1和R2接入電路.當用Ra和Rb分別替換R1和R2時,電流表示數(shù)為0.8A;當用Rc和Rb分別替換R1和R2時,電流表示數(shù)為1A.通過推理和計算說明故障情況,并通過計算求出另外兩個電阻的阻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坐在汽車前排的司機和乘客都應系好安全帶,這是為了減輕在下列哪種情況時可能對人身造成的傷害( )
A.汽車車速太慢
B.汽車緊急剎車
C.汽車緩慢啟動
D.汽車突然加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的實驗中,小龍和小柳測量小明跑40m的速度.

(1)小龍和小柳用(填一種測量工具)在室外測出40m的路程.
(2)小柳擔任計時員,他用(填一種測量工具)測量小明跑步的時間,他應站在處(選填“起點”或“40m”).
(3)小龍擔任發(fā)令員,發(fā)令后,小明跑完40m的路程,小柳計時如圖所示,由圖可知,小明跑40m所用的時間為s.
(4)小明跑40m的速度是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汽車在出廠前要進行測試.某次測試中,先讓汽車在模擬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駛500s,緊接著在模擬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駛100s.求:
(1)該汽車在600s內(nèi)行駛的路程.
(2)汽車在整個測試過程中的平均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將標有“12V 6W”的燈泡L1和標有“6V 6W”的燈泡L2串聯(lián)接在12V的電源上,則(
A.燈泡L1正常發(fā)光
B.燈泡L2可能會燒壞
C.電路總功率為4.8W
D.通過L1的電流小于通過L2的電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用同一材料制成的一只酒壺,空壺質(zhì)量為250g,裝滿水后的總質(zhì)量為450g,再把該壺密封全部浸入裝滿水的溢水杯中,測得溢出水的質(zhì)量是283.3g。(水的密度1.0×103kg/m3)
求:
(1)酒壺的密度是多少?
(2)酒壺的容積是多少?
(3)如果這個酒壺裝滿密度為0.9×103kg/m3的白酒,它們的總質(zhì)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對下列幾種光現(xiàn)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

A. 湖光映彩霞光的反射現(xiàn)象

B. 潭清疑水淺光的折射現(xiàn)象

C. 皮影戲利用了平面鏡成像的原理

D. 風吹草低見牛羊光的直線傳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制作橡皮筋測力計”的活動中,同學們發(fā)現(xiàn):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橡皮筋受到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長度越長.根據(jù)這一現(xiàn)象,小明和小麗提出了如下猜想(如圖).究竟誰的猜想正確呢?他們決定一起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

(1)要完成實驗,除了需要一根橡皮筋、若干個相同的鉤碼、鐵架臺和細線外,還需要的器材是.
(2)小明和小麗的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表:

①沒有掛鉤碼時,橡皮筋的長度L0=cm.
②請將表格中第3行的數(shù)據(jù)補充完整.
③要判斷小麗的猜想是否正確,應對表格中的哪兩行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比較?
答:應對(選填序號)兩行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
④分析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你認為實驗能初步驗證誰的猜想是否正確?答:.
你是如何分析數(shù)據(jù)并做出如此判斷的?請簡要寫出你的判斷依據(j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