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穿過岑寂的碎片
朱以撒
那方不毛之地一直為我神往。
像我這般珍惜故紙的人,常常會留意典籍上、畫冊上的一些殘破紙片。這些紙片都沒頭沒腦,殘損得不象樣了。這時我總是心弦一顫:該不會又是樓蘭的碎片吧?湊近前一瞥,十有七八,真是樓蘭出土的殘破紙片。
樓蘭,真是離我太遙遠,又太親近了。
曾經(jīng)想過,樓蘭于我來說,已不是地域上的一個名稱了,而是一種精神領(lǐng)域的烙印。一開始我不知它具體的方位,只為那種莽原氣象蒼涼氣息吸引,心想什么時候也走去看看。后來有人告知樓蘭在羅布泊附近,不由讓我倒吸了一口冷氣:天啊!行動的信念頓時萎縮了不少。倘沒有天賜的力量,是斷斷難以進入這神秘領(lǐng)地的。
我分外喜愛樓蘭的殘紙,從外觀上看,邊緣都被時光的風(fēng)霜啃噬得斑駁陸離,猶如一片片洞見筋脈的黃葉。這些殘紙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漢字,古樸而稚拙。只是由于殘片,即便從內(nèi)容上細審,我也弄不清哪頁殘紙居先哪頁殘紙在后。原先,貫穿紙片使其排列有序的細韌皮條,經(jīng)不過風(fēng)雨磨洗,不知哪一日清晨呼啦啦分崩離析,這一摞摞記載樓蘭心跡的古紙本霎時如天女散花,散亂而破碎,再也無從整理。有序頓成無序,整飭變成蕪雜。一些重要的記載被風(fēng)吹雨打腐爛去,一些關(guān)鍵的詞組也剝蝕風(fēng)化,神秘的氣息開始飛揚,越往后越神秘莫測。我想會有一些人,面對那無盡荒漠的方位,踮起腳神往地張望。
我們完全可以在精神上還原、再現(xiàn)當(dāng)年豐饒的場景啊!
兩千多年前的樓蘭,何等富庶和滋潤呀!這個美麗的綠洲王國有如豐滿而嫵媚的少婦,林木蔥蘢,水草豐茂,波光蕩漾,百鳥啁啾,真正是一片樂土。它使黃河文化、恒河文化和古希臘文化水乳交融。樓蘭以它的消失,使人感到再滋潤飽滿的生命,也會如流星一般,在瞬間化為虛無。
這些古典的碎片由于沒有完整性,它使人們也就看到一個碎片的樓蘭,只看到那些舞文弄墨的樓蘭人迷蒙的背影。在我把玩到的一些墨跡里,這時的書體,正處在隸楷若即若離的階段,那種楷有隸意、隸含楷法的駁雜膠著狀態(tài),醰醰有味品之不厭。這些墨跡和相應(yīng)時期的魏晉名流風(fēng)格如隔江海。樓蘭殘紙墨跡總是那么素樸,淡墨青衫一般天然動人。當(dāng)然,有些筆畫真的沒有寫好,讀起來直讓我皺眉頭,不像是專門訓(xùn)練過的書手所為。深目高鼻的樓蘭人,此時還沒有學(xué)會含蓄呢。有時用筆恍若馬背上揮刀,直通通地就揮了過去。這宛如在紙面上作長槍大戟格斗,咣當(dāng)作響。我當(dāng)然不太習(xí)慣這種表現(xiàn)方式,覺得太拋筋露骨,只是書寫中一如既往地不作態(tài),則是我屢屢贊美的。這時的江南名士,已經(jīng)能寫得一手流暢婉轉(zhuǎn)的好字了,樓蘭人的字跡卻都處在未完成的品相里,似乎等著后人去彌補。可是我感到了字里行間充溢的宗教神秘的氣息。佛教進入中原,首先要途經(jīng)此地,是這里的人過早地皈依了嗎?這真是一個饒有深味的問題:有技巧的人足以達到完美,卻全然寫不出如此韻致,
是心靈空間缺少了什么吧?
我覺得沒有必要回避斯文赫定這個也許會讓人不愉快的名字。20世紀初,這個具有探險血統(tǒng)的人就來到羅布泊附近的荒漠上,發(fā)現(xiàn)了遺棄千年的樓蘭遺址,挖掘的序幕就此拉開?梢暂p易推想,20世紀初親近羅布泊邊緣會是何等的艱難。但是斯文赫定還是千里迢迢地趕來了。有些人有著狼狗一般敏銳的嗅覺,而且不是一個人,而是一伙、一群,只要破舊的中國哪里有寶藏浮出土面,都會把這伙子人招引過來。斯坦因不是到了敦煌,輕易就把藏經(jīng)洞的珍貴經(jīng)卷搬走了一大批嗎?華爾納則動了點科學(xué)的腦筋,發(fā)明了一種特殊的膠水,專門用來粘走那些活靈活現(xiàn)的鮮艷壁畫;還有一位叫范萊考克的德國人更絕,跑到荒無人煙的高昌故城的柏孜克里克石窟,硬是用犀利的狐尾鋸,把壁畫連土鋸了下來,然后裝箱運走。
這類事情在那個時節(jié)委實太多了。如今我只能粗疏地在自己那張記事地圖上作種種顏色的記號,這里或者那里。這種登堂入室的文化搬運行徑,曾使我們蒙羞并且憤慨不已。
風(fēng)沙越來越沉重地覆蓋在樓蘭遺址上,終日無絕,漫過基礎(chǔ),漫過墻堞,漫過城樓,著力剝蝕著突兀處,料想在不久,就連高聳的烽燧也要被遮埋,遺址外相將蕩然無存。一切絢麗和輝煌,在如許長的歲月中,被黃沙摧殘成一片迷蒙。
只余下樓蘭殘紙了。它們盡管是殘片,卻必將長存,就像樓蘭上空的長風(fēng)和樓蘭身體上的沙丘一樣長存。這些碎片有自身的特性,獲得樸素的色調(diào)和質(zhì)地,尤其是時日賦予了它們長存的生命力,已不懼怕世俗的侵入了。
我慢慢地走近樓蘭,當(dāng)然是心路歷程接近了。樓蘭在我心目中破碎萬端,和碎片的紙本一個模樣。其實,認識一個世界要達到周全是不可能的。面面俱到,反而什么都達不到,什么都膚淺之至。
從史料的完整性要求來衡量,碎片使人憐愛不已,但它的物質(zhì)價值已抵不上完好者。若從審美價值上說,碎片卻具有相當(dāng)強的象征性,借殘象以會意,妙在存殘之間、藏顯之外。
(選自《散文》,略有改動)
1.讀完全文,你認為文章的立意是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五段說,“我分外喜愛樓蘭的殘紙”。在這里,文章重點寫了哪兩方面的內(nèi)容?(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說“是心靈空間缺少了什么吧?”根據(jù)文意,你認為缺少了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對文章理解不當(dāng)?shù)膬身検牵?分)( )
A.作者面對那些古樓蘭出土的殘破紙片,讓精神穿行在歷史的長河,回顧歷史,感慨萬千,可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 |
B.在精神漫游中,作者思到筆隨,信手點染,在那些“樓蘭的殘紙”上渲染出濃郁的歷史氛圍。 |
C.我們從文章中讀到的是依照時空順序著意結(jié)撰的記敘描述性文字。 |
D.文章蕩開一筆,提到近代史上幾個千里迢迢來中國“登堂入室”進行“文化搬運”的西方盜賊。這無疑是本文沉重的一筆。然而作者卻僅用“曾使我們蒙羞并且憤慨不已”一語輕輕帶過,實在是舉重若輕的神來之筆。 |
E.文章的美感來自作者自由思想的自由表達,以“精神漫游”方式在古籍殘片上營造出歷史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