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物理實驗小組在實驗室測量液體的密度。

(一)小陸小組在測量酸奶的密度時,準備了量筒(如圖甲所示)和天平.

(1)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碼移至標尺左端0刻度線處,發(fā)現(xiàn)指針指在分度盤的左側,應將平衡螺母向 ______ 調,使天平橫梁平衡.

(2)他先用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為30g,接著他將酸奶倒入燒杯,用天平測量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天平平衡時的情景如圖乙所示,則燒杯和酸奶的總質量m1= ______ g.然后他打算將燒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由于酸奶比較粘稠且不透明,容易粘在筒壁上,對測量影響較大;于是他找到了5ml針筒(如圖丙所示),用針筒抽取5ml酸奶,測量燒杯和剩余酸奶的總質量m2=57.6g;則酸奶的密度為 ______ kg/m3.同組的小紅觀察發(fā)現(xiàn),用針筒測量酸奶體積,還有一個優(yōu)點是: ______

(3)同組的小昊同學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他發(fā)現(xiàn)5ml針筒的刻度線前的尖端還是有一點小“空隙”,這會導致測得的酸奶密度比實際值 ______ (偏大/偏小/不變);于是,小昊和小陸想出了一種正確測量方法,小陸接著做出了正確的操作:將此時抽滿酸奶的針筒中的一部分酸奶返回燒杯,測量燒杯和剩余酸奶的總質量m3,記下此時 ______ ,則酸奶密度表達式: ______

(4)若游碼未放到零刻度處就將衡梁調節(jié)平衡,用這樣的天平稱物體的質量,得到的數(shù)據(jù)比真實質量將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二)小華小組測量了醬油的密度

在實驗過程中,小華說如果天平沒有砝碼能不能測呢?老師說也能測量出醬油的密度.于是老師給小華添加兩個完全相同的燒杯、一個滴管和適量的水,設計了如下實驗步驟,請你補充完整.

①將天平放在水平臺上,調節(jié)好天平.

②將一個燒杯中倒?jié)M水,另一個燒杯中倒入醬油.分別放在天平的左、右兩盤中.

______,使天平平衡.

④用量筒分別測出燒杯中水的體積為V1,醬油的體積為V2

⑤則醬油的密度表達式ρ=______(已知水的密度為ρ水).

(三)小明同學在做完實驗后將文具盒放在天平右盤中秤其質量時,在左盤中放置的砝碼有一個50g,兩個20g,游碼的讀數(shù)為2.4g,則所稱文件盒的實際質量應為______g.

【答案】 63 1.08×103 針筒比量筒測量體積更精確 偏大 針筒內酸奶的體積V ρ酸奶=或ρ酸奶= 偏大 用滴管向右盤燒杯中添加適量醬油 87.6g

【解析】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碼移至標尺左端0刻度線處,發(fā)現(xiàn)指針指在分度盤的左側,應將平衡螺母向右 調,使天平橫梁平衡。

燒杯和酸奶的總質量m1=50g+10g+3g=63g。

②5ml酸奶的質量m=63g-57.6g=5.4g,所以酸奶的密度

用針筒測量酸奶體積,測量體積更精確。

(3)①小昊同學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他發(fā)現(xiàn)5ml針筒的刻度線前的尖端還是有一點小空隙”,使得測量酸奶的體積偏小,導致測得的酸奶密度比實際值偏大。

小昊和小陸想出了一種正確測量方法,小陸接著做出了正確的操作:將此時抽滿酸奶的針筒中的一部分酸奶返回燒杯,測量燒杯和剩余酸奶的總質量m3,記下此時針筒內酸奶的體積V ,則酸奶密度表達式:

(4)若游碼未放到零刻度處就將衡梁調節(jié)平衡,用這樣的天平稱物體的質量,得到的數(shù)據(jù)比真實質量將偏大。

(二)測醬油的密度

③用滴管向右盤燒杯中添加適量醬油,使天平平衡。

⑤由實驗設計可知,水和醬油的質量相等,即,則醬油的密度表達式

(三)根據(jù)m+2.4g=m=50g+2×20g=90g ,所稱文件盒的實際質量應為m=90g-2.4g=87.6g。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汽車在同一水平路面上以相同的速度行駛,則( )
A.兩汽車具有的動能一定相同
B.兩汽車具有的機械能一定相同
C.甲汽車的動能一定不會小于乙汽車的動能
D.兩汽車可能具有相同的機械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中考英語聽力測試時,清晰的朗讀聲是通過 傳入耳朵的;考試期間,考場周圍禁鳴喇叭,這是在 處減弱噪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日常生活中,“粘”字常用來表述一些物理現(xiàn)象,例如:用干毛巾擦鏡子,會有很多“毛毛”粘在鏡子上,這是鏡子經過干毛巾摩擦后帶上了;在剝粽子時,粽子葉上會粘有米粒,這是因為分子間有力(選填“引”和“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算式正確的是( )
A.3.6 m=3.6×100=360 cm
B.3.6 m=3.6 m×100 cm=360 cm
C.3.6 m=3.6m×0.0001km=0.003 6 km
D.3.6 m=3.6×100 cm=360 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制作一個橡皮筋測力計”的小組活動中,小軍提出了一個問題:“在一定的彈性范圍內,橡皮筋伸長的長度跟它受到的拉力可能存在什么關系?”小明和小麗經過思考并猜想后,他們決定一起通過實驗來驗證.小明和小麗的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表:

(1)沒有掛鉤碼時,橡皮筋的長度L0= ______ cm;

(2)請在方格紙中作出關于F與△L的關系圖象___________;

(3)分析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你認為實驗能得到的結論是(用語言敘述): ______ ;

(4)把小明和小麗實驗時所用的橡皮筋做成測力計,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則它的量程為 ______

(5)用上述的那種橡皮筋兩根A和B,用細線C(C的長度和質量不計)緊靠地串在一起,如下甲圖所示,小明在B的末端用了一大小為1.8N的水平拉力F,使其沿水平方向伸長,如下乙圖所示,則此時A和B串在一起的總長度為 ______ 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的四個情景中,可以用光的反射原理來解釋的是( )

A.

平面鏡成像

B.

水中“折筆”

C.

眼球成像

D.

旗桿的影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列車進站時,人必須站在離站臺邊緣1m左右的安全線以外候車,這是因為車體附近( )
A.氣流速度大,壓強小
B.氣流速度大,壓強大
C.氣流速度小,壓強大
D.氣流速度小,壓強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小明做了一系列實驗:以下是部分實驗步驟(實驗過程中保持長木板水平且固定,并保證所有實驗步驟操作規(guī)范。).

第一次:把木塊平放在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如左圖),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并記入表中;

第二次:把木塊側放在長木板上,用同樣的方法拉木塊(如中圖),記下相應的示數(shù);

第三次:把兩塊相同木塊疊在一起平放在長木板上,再用同樣的方法拉木塊(如右圖),記下相應的示數(shù).

(1)實驗中,應將彈簧測力計沿_________方向拉動,使木塊做_____________運動;

(2)請你幫助小明填全表格內的數(shù)據(jù)_________;

(3)比較_____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的大小______;(填“有關”或“無關”)

(4)比較1、3次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另一組的小華同學也準備探究“接觸面積的大小對滑動摩擦力的影響”,他將木塊沿豎直方向截去一半后,用彈簧測力計拉著另一半做如圖所示的實驗,測得木塊所受的滑動摩擦力變?yōu)樵瓉淼囊话耄纱说贸觯骸盎瑒幽Σ亮Φ拇笮‰S接觸面積的減小而減小”.你認為他的探究過程正確嗎?______

你做出這評價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