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實例工作中,屬于減小壓強的是
A. 錐尖尖銳 B. 圖釘釘帽寬大 C. 刀刃鋒利 D. 縫衣針尖細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如圖甲,先將平面鏡A放在水平桌面上,再經(jīng)硬紙板B______放置在平面鏡A上,讓激光緊貼紙板射向O點.
(2)為了顯示光路,紙板的表面應______(光滑/粗糙)些,在紙板上標出刻度是為了方便測量______的大。
(3)多次改變?nèi)肷涔獾姆较,測得了幾組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由此可得出,反射角與入射角大小______(相等/不相等).
(4)接下來老師進行了如下演示,先用加濕器使整個教室充滿霧氣,將平面鏡放在一能轉動的水平圓臺上,在柱M上固定一紅色激光筆,使其發(fā)出的光垂直射向平面鏡上的O點,其作用是為了顯示 ______ 的位置,然后打開固定在柱N上的綠色激光筆,使綠色激光射向O點,出現(xiàn)了如圖乙所示的情景,老師水平方向緩慢轉動圓臺,當我們觀察到 ______ 時,可判斷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2年6月29日10時許,在經(jīng)過近13天太空飛行后,神舟九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安全返回地面,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健康出艙,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獲得圓滿成功.神舟九號返回艙從運行軌道返回地面時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返回艙在軌道運行時沒有重力勢能
B. 返回艙在下落過程中機械能不守恒
C. 返回艙在進入大氣層后與空氣摩擦會產(chǎn)生大量的熱量
D. 返回艙要有較好的隔熱材料才能保證航天員的生命安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事實中最能說明物質吸收熱量跟物質種類有關的是
A.體積相同的兩杯水溫度都升高10℃,它們吸收的熱量相同
B.體積相等的水和煤油溫度都升高10℃,它們吸收的熱量不相同
C.質量相等的兩塊鋼溫度分別升高5℃和10℃,它們吸收的熱量不相同
D.質量相等的水和銅溫度都升高10℃,它們吸收的熱量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西氣東輸工程讓南寧市民用上物美價廉的天然氣.在標準大氣壓下,將質量為2kg、溫度為20℃的水加熱至沸騰,至少需要吸收 J的熱量,這相當于完全燃燒 m3的天然氣放出的熱量.[c水=4.2×103J/(kg℃),天然氣的熱值為8×107J/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暑假,小紅買了一盒巧克力去旅游,由于氣溫過高,巧克力有些融化了,形狀發(fā)生了改變,巧克力的質量將_____(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這是因為質量是指物體所含_____的多少,質量是物體的一種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和小華同學在做“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
()小明的操作如圖A所示,其中錯誤之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糾正上述錯誤后繼續(xù)實驗,某時刻按圖B方法讀溫度計示數(shù),其結果會偏________,正確讀書的讀數(shù)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華實驗中,溫度計示數(shù)如圖C,則此時水溫為________,若同時觀察到水中氣泡上升情況如圖D,觀察D可知,水的沸點________________(選填“高于”或“低于”).此時溫度計的讀數(shù),若溫度計是完好的,則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據(jù)E實驗情況分析可知,小華將水加熱至沸騰所用時間明顯較長,最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1所示,規(guī)格相同的容器裝了相同質量的純凈水,用不同的加熱器加熱,忽略散熱,得到如圖所示的水溫與時間的圖線,則
A.乙中溫度計的示數(shù)為32℃
B.加熱相同的時間,兩杯水吸收的熱量相同
C.吸收相同的熱量,甲杯的水升溫比乙杯多
D.甲杯的水加熱2min與乙杯的水加熱3min吸收的熱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