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題目】下表列出了相同條件下不同物質的密度及聲音在其中傳播的速度:

根據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A.聲音傳播的速度隨著物質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聲音傳播的速度隨著物質密度的增大而減小

C.聲音在金屬中傳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氣體中傳播的速度

D.聲音在金屬中傳播的速度隨著金屬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最大,在液體中次之,在氣體中最。

A、空氣的密度小于氧氣的密度,而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大于在氧氣中的傳播速度,不符合題意;

B、空氣的密度小于鋁的密度,而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小于在鋁中的傳播速度,不符合題意;

C、聲音在固體(金屬)中的傳播速度大于在氣體(空氣和氧氣)中的傳播速度,符合題意;

D、鐵的密度小于銅的密度,而聲音在鐵中的傳播速度大于在銅中的傳播速度,不符合題意;

故選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同學們想測量開水瓶軟木塞的密度,于是切下一塊干軟木,進行了實驗,實驗步驟如下:

①調整天平橫梁平衡;

②用天平測出軟木塊的質量m,示數如圖甲;

③在量筒中裝入適量的水,如圖乙;

④讀出水的體積V1;

⑤用細線系住軟木塊和鐵塊,將鐵塊浸沒在水中,如圖丙,讀出水和鐵塊的總體積V2

⑥將軟木塊和鐵塊同時浸沒在水中,如圖丁,讀出水、鐵塊和軟木塊的總體積V3;

請回答以下問題:

(1)在步驟①中,發(fā)現天平指針偏向分度盤中央刻度線右側,則應向______(選填“左”或“右”)調節(jié)平衡螺母。

(2)請根據上述實驗步驟,將下面表格內容填寫完整 _____。

(3)小紅同學發(fā)現在上述步驟中,有一步驟是多余的,這一步驟是______(填序號)。

(4)同學們經過評估交流后,發(fā)現干軟木具有吸水性,則所測密度應______(選填“大于”或“小于”)軟木的實際密度。請?zhí)岢鲆粋減小此偏差的辦法: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車自身重力為8000N,沿水平路面向右勻速行駛,小車上坐著重力為500N的小明, 小車受到的阻力為全部重力的0.1倍,

1)阻力的大小和方向

2)小車牽引力的大小和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射擊時,瞄準的要領是“三點一線”,這是利用光的_____原理.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_____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些物理量與物質的微觀結構有關,為了研究不同物質的密度與其內部粒子排列緊密程度的關系,小偉通過查閱資料,得到甲,乙,丙三種物質的密度關系是ρ>ρ>ρ,及其內部粒子排列的模型如圖所示.

(1)根據以上信息,關于物質的密度與其內部粒子排列緊密程度的關系,小偉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_____

(2)小張從其他資料中查到了與上述情況不符的實例,與小偉一起思考分析并查找原因,合理的選項是:______

A.物理量都與物質的微觀結構無關

B.物理的密度還與其他因素有關

C.由少數研究對象歸納出的結論,不具有普遍意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兩個電阻,分別標有“3V、0.5A”和“6V、0.3A”字樣.將它們串聯(lián)后接入電路使用,那么電路中的電流不能超過 A,電路兩端的電壓不能超過 V;將它們并聯(lián)后接入電路使用,那么電路兩端的電壓不能超過 V,干路電流不能超過 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汽油機的一個工作循環(huán)中,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是沖程,其內能的來源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軍采用如圖所示的電路,研究“通過某導體的電流與它的電阻關系”,他分別用5Ω和10Ω的電阻做兩次實驗,當完成第一次實驗后,小軍將A、B兩點間的電阻R由5Ω更換為10Ω,閉合開關后,滑動變阻器應該( )

A.保持變阻器滑片不動

B.將變阻器滑片向右移動

C.將變阻器滑片向左移動

D.更換阻值更大的滑動變阻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是一種自動測定油箱內油量多少的示意圖,R是滑動變阻器,它的金屬滑片是杠桿的一端,從油量表(由電流表改裝而成)指針所指的刻度,就能知道油箱內油量的多少,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油量減少,R減少,油量表指針偏轉變小

B.油量減少,R增大,油量表指針偏轉變大

C.油量增加,R減少,油量表指針偏轉變大

D.油量增加,R增大,油量表指針偏轉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