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題目】下列實例中,為了增大摩擦的是(

A.在旅行箱下端裝有底輪

B.在冰壺比賽中運動員用力刷冰面

C.汽車輪胎上制有較深的花紋

D.磁浮列車運行時使車身與軌道分離形成間隙

【答案】C

【解析】

A.旅行箱下端裝有底輪是為了將滑動摩擦變成滾動摩擦,從而減小摩擦,故A不符合題意;
B.在冰壺比賽中,運動員用力刷冰面,是為了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從而減小摩擦,故B不符合題意;
C.汽車輪胎上的花紋,是為了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從而增大摩擦,故C符合題意;
D.磁浮列車運行時,車身與軌道分離,是為了減小與軌道的摩擦,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溝油中含有大量對人體有毒的物質,一些不法商人對其進行簡單的脫水、脫雜、脫臭處理后,提供給無良餐館使用,假冒色拉油,嚴重傷害市民身體健康.小明學了密度后,想用測密度的方法來鑒別色拉油和地溝油.他查得優(yōu)質色拉油的密度在0.90g/cm3﹣0.93g/cm3之間,地溝油的密度在0.94g/cm3﹣0.96g/cm3之間.然后,他進行了如下實驗鑒別:

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游碼移至左端的零刻線處后,發(fā)現(xiàn)指針在分度盤上的位置如圖甲所示,此時應將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調節(jié)使天平平衡;

B.取適量樣品油倒入燒杯,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樣品油的總質量M1,如圖乙所示m1= ;

C.然后將燒杯中部分樣品油倒入量筒中,測出燒杯和剩余樣品油的總質量m2=25g,則量筒中樣品油的質量表達式為m1﹣m2;

D.讀出量筒中樣品油的體積V,如圖丙所示;

E.利用實驗數(shù)據(jù),計算出樣品油的密度ρ= g/cm3

F.根據(jù)測算出的密度,小明通過比對,該樣品油 地溝油(選填“是”或“不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物理量與物理量單位符號相符的是( 。

A.力單位的符號是JB.功率單位的符號是W

C.功單位的符號是PaD.效率單位的符號是J/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潛水艇是靠改變_________實現(xiàn)上浮或下沉的。某潛水艇在水下下潛過程中,所受的浮力大小將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做法中,屬于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的是

A.濕衣服在太陽下晾干B.鉆木取火

C.汽車剎車后,剎車片溫度升高D.燒開水時,水蒸氣將壺蓋頂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重力的方向總是垂直向下

B.重心一定在物體的幾何中心上

C.手壓縮彈簧時,手對彈簧的力大于彈簧對手的力

D.物體在施加作用力的同時也一定會受到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壓強和浮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A.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的壓強均相等

B.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的方向與重力的方向相反

C.潛水艇是通過改變自身的浮力實現(xiàn)上浮和下潛的

D.大氣壓強隨著海拔的升高而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板栗不僅含有大量淀粉,而且含有蛋白質,維生素等多種營養(yǎng)素,素有“干果之王”的美稱,糖炒板栗也被稱為冬季第一零食。小邦想知道板栗品質和密度是否有關,于是他和小冊利用家庭實驗室的器材測出了板栗的密度。

(1)小邦的方法:

A.用天平測一個板栗的質量,天平平衡時右盤砝碼和游碼如圖甲所示,則板栗的質量為________kg。

B.如圖乙所示,往量筒中加入適量的水,記下此時水的體積;將這個板栗放入量筒,再次記錄讀數(shù)。板栗的體積為________cm3

C.板栗的密度為___________kg/m3。

(2)小冊認為小邦的方法不當,應當取更多的板栗測量。

小冊的方法:

A.隨機挑選6顆板栗,用天平測得它們的總質量為m。

B.任意選出其中2顆用量筒測得體積為V

C.板栗的密度。

你認為小冊這種測密度的方法是否正確,并簡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將0°C純凈的冰水混合物裝在密封的容器中,放在0°C的房間內經過足夠長的時間后,容器內冰的質量將__________,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將__________(兩空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