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速度是表示物體的物理量.在平直公路上行駛的兩輛車,甲車的速度為36km/h,乙車的速度是8m/s,則速度大的是車.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實驗中,小陽同學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電路.
(1)為粗略判斷A、B兩點間導體電阻的大小,可觀察 ,這個裝置的不足是 .
(2)另有小芳、小華兩位同學分別對小陽的電路作了如下的改進:小芳把燈泡更換為電流表;小華在原電路中串聯(lián)接入一只電流表,如圖乙所示.你認為 同學的改進更好一些,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華媽媽擔心從市場買回的色拉油是地溝油,小華為消除媽媽的擔擾,由網(wǎng)絡查得優(yōu)質色拉油的密度在0.91g/cm3~0.93g/cm3之間,地溝油的密度在0.94g/cm3~0.95g/cm3之間,并完成用測密度的方法鑒別油的品質的實驗.
(1)將托盤天平放于水平的桌面上,移動游碼至標尺左端“0”刻度處,調節(jié)平衡螺母使橫梁平衡.
(2)往燒杯中倒入適量的色拉油,用天平稱出燒杯和色拉油的總質量為70g,然后把燒杯中一部分色拉油倒入量筒,如圖a所示,量筒內(nèi)色拉油的體積是 cm3;再稱燒杯和剩下色拉油的總質量,加減砝碼總不能使天平平衡時,應移動 .天平再次平衡時所用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b所示,則倒入量筒的色拉油的質量為 g.
(3)該色拉油的密度為 g/cm3,色拉油的品質是 (選填“合格”或“不合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1)它觀察到該溫度計的分度值為 ,目前其示數(shù)為 ,放入水中后,小明便開始讀數(shù),如圖2所示.
(2)小明在此操作過程中有多處錯誤請指出其中兩處:錯誤①: 錯誤②: .
當水溫升到89℃時,小剛開始計時,每隔1min記錄一次水的溫度.然后,小剛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了如圖3所示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
(3)小剛觀察到沸騰前和沸騰時水中氣泡上升過程中的兩種情況,如圖4中A、B所示,則圖中 是水沸騰前的情況,圖中 是水沸騰時的情況:
(4)由圖象可以看出,把水從91℃加熱到剛開始沸騰所需時間為 min.水的沸點為 ℃.根據(jù)圖象可以推斷,如果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繼續(xù)對水加熱1min,則水的溫度是 ℃.
(5)由圖象可知水沸騰的規(guī)律: .
(6)實驗中發(fā)現(xiàn),水從開始加熱到沸騰的這段時間過長,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甲所示,是“探究物質的熔化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實驗時先將固體物質和溫度計分別放入試管內(nèi),再放入大燒杯的水中,觀察固體的熔化過程.
(1)試管內(nèi)物質在熔化過程中,某時刻溫度如圖乙所示,讀數(shù)方法正確的是 (選填“A”、“B”或“C”),示數(shù)為 ℃,某同學根據(jù)實驗記錄的數(shù)據(jù)描繪出該物質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丙ABCDE),則可知該物質是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
(2)在該物質熔化過程中,如果將試管從燒杯中拿出來,該物質將停止熔化.將試管放回燒杯后,該物質又繼續(xù)熔化.說明固體熔化時需要 (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
(3)根據(jù)描繪的圖線,該物質在第5min時處于 態(tài),該物質的熔點為 ℃,仔細觀察圖象發(fā)現(xiàn),該物質熔化前(AB段)升溫比熔化后(CD段)升溫 (選填“快”或“慢”).
(4)圖象中DE段是 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諺語”是我國民間文化的一部分,其語言簡練,含義深刻.有句諺語說:“霜前冷,雪后寒.”它說明了,霜是由于氣溫 而使空氣中的水蒸氣發(fā)生 而形成的;雪后寒是由于雪 導致氣溫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蒸發(fā)和沸騰,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蒸發(fā)可以在任何溫度下進行,沸騰必須在一定溫度下進行
B. 蒸發(fā)不需要吸熱,沸騰需要吸熱
C. 蒸發(fā)是在液體表面的汽化現(xiàn)象,沸騰是在液體表面和內(nèi)部同時進行的汽化現(xiàn)象
D. 蒸發(fā)是緩慢的汽化現(xiàn)象,沸騰是劇烈的汽化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