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下列給出的自然現象中,屬于液化現象的是( 。
分析:(1)在一定條件下,物體的三種狀態(tài)--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之間會發(fā)生相互轉化,這就是物態(tài)變化;
(2)物質由氣態(tài)直接變?yōu)楣虘B(tài)叫凝華,物質由固態(tài)直接變?yōu)闅鈶B(tài)叫升華;由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叫液化,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叫汽化;由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叫熔化,由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叫凝固.
解答:解:A、衛(wèi)生球日久天長逐漸變小或消失,是由固態(tài)直接變成了氣態(tài),屬于升華現象,該選項不符合題意;
B、在草、荷葉上出現露水,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屬于液化現象,該選項符合題意;
C、糖放在水中變成糖水,物質由固態(tài)變成了液態(tài),屬于熔化現象,該選項不符合題意;
D、海波加熱到48℃變成液態(tài)的海波,由固態(tài)變成了液態(tài),屬于熔化現象,該選項不符合題意.
故選B.
點評:分析生活中的熱現象屬于哪種物態(tài)變化,關鍵要看清物態(tài)變化前后,物質各處于什么狀態(tài).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短文,回答下列問題
云、雨、露、霧、霜、雪、雹的形成
空氣中含有的水蒸氣,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層中的水不斷地蒸發(fā)而來的.當夜間氣溫降低時,白天在空氣中形成的水蒸氣會在夜間較冷的地面、花草、石塊上液化成小水珠,這就是露水.如果空氣中有較多的浮塵,當溫度降低時,水蒸氣就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這些浮塵上面,這就是霧.
深秋或冬天的夜晚,當地面的溫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空氣中的水蒸氣就會放出大量的熱而直接在地面、花草、石塊上迅速凝華而形成固態(tài)的小晶體,這就是霜.
當含有很多水蒸氣的空氣升人高空時,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華成小冰晶,這些小顆粒很微小,能被空氣中的上升氣流頂起,從而形成云.
在一定條件下,云中的小水滴不斷蒸發(fā)成水蒸氣再凝華到小冰晶上,小冰晶變得越來越大,當上升的氣流托不住它時,冰晶就會從天上落下來,如果在下落過程中的溫度低于或接近0℃,就形成雪如果溫度高于0℃,冰晶就熔化形成雨.夏季,上升的氣流很強、很不穩(wěn)定.小水滴在空氣對流中受冷凝固成小冰雹塊,小冰雹塊在流動過程中又與小冰晶、小水滴合并,形成透明與不透明交替層次的大冰塊.當增大到一定程度時,氣流無法支持,降到地面,這就是冰雹.
(1)請根據短文提供的資料,說出以上自然現象主要涉及哪些物態(tài)變化過程?在這些物態(tài)變化過程中是吸熱還是放熱?
(2)根據你的生活經驗和當地生產、生活實際,談談你對這些自然現象給當地生產、生活帶來的好處和災害,并提出合理利用這些自然現象給人類帶來降水和減小這些自然現象給人類帶來災害的建議和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內容,完成下面4題
大海的波濤是自然界最純美、渾厚,且頗具神秘色彩的“音樂”。然而是誰“彈奏”了這一曲曲動人的音樂呢?美國科學家一項最新的研究發(fā)現,浪花中大大小小的氣泡便是一位天才的“演奏家”。
海洋學研究所科學家認為,濤聲的音質取決于形成海浪所特有的浪端氣泡的體積大小。他們分別對在實驗室水池和海洋中拍攝到的高速錄像進行了分析,并測算了浪端氣泡的體積,進而為我們勾畫出了一幅浪花中氣泡形成的完整圖畫。
根據測算,科學家將氣泡分成一大一小兩個種類,“大氣泡”直徑約在1毫米至1厘米之間,而“小氣泡”的直徑則小于1毫米?茖W家介紹說,大氣泡和小氣泡的形成過程不盡相同。海浪形成初期,浪尖會卷裹一部分空氣形成一個管狀空洞,當海浪下落時,這個空洞便被分割成若干部分,從而形成大氣泡。當浪尖與海水再次相遇,飛濺起的浪花將海水表面的空氣帶入水中,小氣泡就此誕生。根據科學家的結論,小氣泡爆裂時所發(fā)出的聲音要比大氣泡更為激烈。雖然大小氣泡的形成過程不同,但兩種過程都遵循了能量守衡的規(guī)律。這一規(guī)律在自然界中十分常見,如在地震和山體滑坡等自然形象中都可以找到它。
科學家認為,千萬不要小瞧這些不起眼的氣泡,它們不僅是“大海之音”的締造者,更是大氣與海洋相互作用的關鍵因素。通常,大大小小的氣泡會將空氣帶入海水中,為海洋生物提供大量所需的二氧化碳氣體。氣泡的大小決定著海水溶解二氧化碳氣的數量,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氣中這一溫室氣體的含量。與此同時,氣泡在海面爆裂的一瞬間,又向空中輸送了豐富的水汽,有助于云的形成。上述看似簡單的正反兩個過程,卻對整個地球的氣候有著深遠的影響。
【小題1】第四段中加點的“兩個過程”指的是                                         (   )
A.氣泡將空氣帶入水中,同時為海洋生物提供二氧化碳氣體。
B.飛濺的浪花形成小氣泡,并將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
C.氣泡將空氣帶入海水中,并向空中輸送豐富的水汽。
D.氣泡溶解二氧化碳氣體,并將它提供給海洋中的生物。
【小題2】能作為海浪氣泡“對整個地球的氣候有著深遠的影響”這一結論依據的一項是(   )
A.大小氣泡的形成都遵循了能量守恒的規(guī)律。
B.海浪氣泡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大氣中二氧化碳氣體的含量。
C.形成海浪的浪端氣泡的體積大大決定著濤聲的音質。
D.不起眼的氣泡是大氣與海洋相互作用的關鍵因素。
【小題3】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海浪中的氣泡能發(fā)出純美、渾厚的聲音,這是海洋學研究所的科學家通過實驗和觀測發(fā)現的。
B.地球上二氧化碳氣的數量影響著大氣的溫度,而二氧化碳的數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海水中的大小氣泡決定的。
C.科學家將氣泡分成一大一小兩個種類,大小氣泡形成的過程不盡相同,但都遵循了能量守衡的規(guī)律。
D.浪尖卷裹的空氣被海浪分割成大氣泡,海水表面的空氣同時被浪花帶入水中,形成小于1毫米的小氣泡。
【小題4】根據原文所給的信息,以下推斷不恰當的一項是                      (    )
A.大氣泡是管狀空洞被海浪切割形成的,其直徑超過了1毫米,因此在爆裂時所發(fā)出的聲音也就更急促、更洪亮。
B.在地震和山體滑坡等自然現象中都可以發(fā)現能量守恒的規(guī)律,可見這個規(guī)律是對物質運動現象的準確的抽象。
C.有關科學家對海水溶解二氧化碳的研究,可能為減弱地球“溫室效應”提供新的思路。
D.浪花氣泡成了彈奏動人音樂的天才的演奏家,這種奇妙的比喻表明科學和藝術常常是聯系在一起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11.4 水資源危機與節(jié)約水資源》2013年同步練習(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閱讀短文,回答下列問題
云、雨、露、霧、霜、雪、雹的形成
空氣中含有的水蒸氣,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層中的水不斷地蒸發(fā)而來的.當夜間氣溫降低時,白天在空氣中形成的水蒸氣會在夜間較冷的地面、花草、石塊上液化成小水珠,這就是露水.如果空氣中有較多的浮塵,當溫度降低時,水蒸氣就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這些浮塵上面,這就是霧.
深秋或冬天的夜晚,當地面的溫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空氣中的水蒸氣就會放出大量的熱而直接在地面、花草、石塊上迅速凝華而形成固態(tài)的小晶體,這就是霜.
當含有很多水蒸氣的空氣升人高空時,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華成小冰晶,這些小顆粒很微小,能被空氣中的上升氣流頂起,從而形成云.
在一定條件下,云中的小水滴不斷蒸發(fā)成水蒸氣再凝華到小冰晶上,小冰晶變得越來越大,當上升的氣流托不住它時,冰晶就會從天上落下來,如果在下落過程中的溫度低于或接近0℃,就形成雪如果溫度高于0℃,冰晶就熔化形成雨.夏季,上升的氣流很強、很不穩(wěn)定.小水滴在空氣對流中受冷凝固成小冰雹塊,小冰雹塊在流動過程中又與小冰晶、小水滴合并,形成透明與不透明交替層次的大冰塊.當增大到一定程度時,氣流無法支持,降到地面,這就是冰雹.
(1)請根據短文提供的資料,說出以上自然現象主要涉及哪些物態(tài)變化過程?在這些物態(tài)變化過程中是吸熱還是放熱?
(2)根據你的生活經驗和當地生產、生活實際,談談你對這些自然現象給當地生產、生活帶來的好處和災害,并提出合理利用這些自然現象給人類帶來降水和減小這些自然現象給人類帶來災害的建議和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2-2013學年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圩豐中學八年級(上)第一次質檢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給出的自然現象中,屬于液化現象的是( )
A.衛(wèi)生球日久天長逐漸變小或消失
B.在草、荷葉上出現露水
C.糖放在水中變成糖水
D.海波加熱到48℃變成液態(tài)的海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