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5.如圖1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實驗中,所用的實驗器材有,杠桿,支架、刻錄尺、細線和彈簧測力計,若干個質量相同的鉤碼.

(1)安裝杠桿,把支點放在質地均勻的杠桿中間,發(fā)現(xiàn)杠桿靜止在如圖甲所示位置,此時杠桿處于平衡(填平衡或非平衡)狀態(tài).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把杠桿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調節(jié),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好處是便于測量力臂.
(2)彈簧測力計使用前指針如圖乙所示,則測量時,首先您進行的操作是校零.
(3)操作過程中,當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達到量程仍不能使杠桿水平平衡如圖丙所示,你認為接下來合理的操作是讓拉力方向與杠桿垂直.(寫出一條即可)
(4)小明又提出了新的探究問題,“若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時,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利用如圖丁所示裝置進行探究,發(fā)現(xiàn)在杠桿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下拉,使杠桿處于水平平衡狀態(tài)時,測出的拉力大小都與杠桿平衡的條件不相符,其原因是杠桿有自重.
(5)使用杠桿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如圖2所示,下面杠桿能夠省距離的是D.

分析 (1)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就是力臂;杠桿左端低右端高,說明杠桿的重心在支點左側,調節(jié)平衡螺母應使杠桿重心右移,這一調節(jié)過程的目的是為了使杠桿的自重對杠桿平衡不產生影響;
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時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力臂的長度可以直接從杠桿上讀出來;
(2)在使用彈簧測力計時,要注意將指針調零;
(3)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分析;
(4)圖丁中,支點位于動力和阻力的右側,彈簧測力計不但提了鉤碼,而且還提了杠桿,杠桿的重力對杠桿轉動產生了影響;
(5)結合圖片和生活經驗,判斷杠桿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關系,再判斷它是屬于哪種類型的杠桿,省力的費距離、費力的省距離.

解答 解:(1)杠桿靜止時,就是處于平衡狀態(tài);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需要使杠桿重心右移,應將平衡螺母向右調節(jié);
力臂等于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力臂可以從杠桿標尺刻度上直接讀出來,因此第二組實驗設計的好,此時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與杠桿垂直,便于測量力臂;
(2)由圖知,在使用前,彈簧測力計的指針未指零,應調節(jié)指針在零刻度線處,即校零;
(3)當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達到量程仍不能使杠桿水平平衡,可以讓拉力方向與杠桿垂直或換用更大量程的測力計;
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也可以減少左側鉤碼的數(shù)量或者左側鉤碼右移;
(4)圖丁中,杠桿的重心不在支點上,杠桿的重力對杠桿轉動產生了影響,導致拉力F的大小比由杠桿平衡條件計算出來的數(shù)值偏大;
(5)4)A、鉗子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但費距離;
B、獨輪車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但費距離;
C、羊角錘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但費距離;
D、筷子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但省距離.故選D.
故答案為:
(1)平衡; 左; 便于測量力臂;(2)校零; (3)讓拉力方向與杠桿垂直;(4)杠桿有自重;(5)D.

點評 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是為了便于在杠桿上讀出動力臂和阻力臂.杠桿平衡條件是杠桿平衡計算的基礎內容,一定要掌握.
此題同時考查杠桿的分類,主要包括以下幾種:①省力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②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甲、乙兩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密度和體積都不同的液體,將同一個小球先后放入杯中,當小球在液體中靜止時兩杯中的液面相平,如圖所示.則
(  )
A.甲杯中液體的密度大于乙杯中液體的密度
B.甲杯中液體的密度小于乙杯中液體的密度
C.小球在甲杯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
D.小球在甲杯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估測值中不合理的是( �。�
A.夏天教室內的溫度約為25℃B.中性筆的筆芯直徑約為0.5mm
C.一瓶普通礦泉水的質量約為500gD.一份物理試卷所受的重力約為1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時,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這就是著名的牛頓第一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0.為方便市民出行,宜春市公共自行車進行投入運營,如圖所示是其中一處公共自行車存放點,綠白、橙白相間的公共自行車成了街頭一道靚麗的風景,同時也讓騎行成為一種新時尚.下面關于公共自行車結構及使用說法正確的是( �。�
A.自行車轉彎時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自行車坐墊表面積比較大,是為了減小壓強
C.下坡時自行車速度越來越大,是由于慣性越來越大
D.自行車把手的花紋凹凸不平是為了增大摩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小明沿水平方向用力推一張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桌子,但沒有推動,此過程中小明沒有(選填“有”或“沒有”)做功.小明想將桌子的左端抬起來,如圖中標出了三個不同方向的力,小明沿F1(選“F1”、“F2”或“F3)的方向最為省力.此時,杠桿的軸在C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由“舌尖上的中國”聯(lián)想到的物理知識,其中表述錯誤的是(  )
A.切菜用的刀,磨得較薄,是為了增大壓強
B.把雞蛋往碗沿上一碰,雞蛋就破了,這是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
C.包子皮上捏出了漂亮的花邊,是力改變了物體的形狀
D.煮熟的餃子浮在水面上,此時餃子所受浮力大于其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踢毽子起源于漢代,高承《事物紀原》記:“今時小兒以鉛錫為錢,裝以雞羽,呼為毽子,三四成群走踢…”.在如圖所示的游戲中,毽子被踢出主要表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被踢出后,在重力作用下,毽子最終會落向地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如圖所示,錘子的手柄松了,只要握住錘柄的迅速在板凳上撞擊幾下,錘頭就緊緊地套在錘柄上了.關于這一過程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識,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錘柄撞擊板凳隨即停止運動,說明錘柄沒有慣性
B.錘柄停止運動錘頭仍繼續(xù)往下運動,是由于錘頭具有慣性
C.增大錘柄撞擊板凳的速度,錘頭的固定效果更好,是由于錘頭的慣性隨著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了
D.這屬于生活中防止慣性帶來危害的典型實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