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小軍將籃球向籃框拋出,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球離手后,由于 繼續(xù)向上運動;球碰到籃框彈起并上升,則上升過程中 增大.
【答案】運動狀態(tài);慣性;重力勢能
【解析】
試題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有兩個:一是改變物體的形狀,二是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2)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的性質稱之為慣性;
(3)動能與物體的質量和速度有關,重力勢能與物體的質量和高度有關.
解:小軍將籃球向籃框拋出球的運動速度和方向都發(fā)生了變化,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拋出去的球由于具有慣性,仍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所以會在空中能夠繼續(xù)向上運動;
球在上升過程中,質量不變,速度減小,因此動能減小,但是球的高度增大,因此重力勢能增大.
故答案為:運動狀態(tài);慣性;重力勢能.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電源電壓為6V,圖甲為伏安法測電阻的電路圖;圖乙為連接不完整的實物圖.
(1)對照電路圖甲,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乙中未連接部分連接起來.
(2)完成電路連接、閉合開關時,發(fā)現(xiàn)電流表有示數(shù)、電壓表示數(shù)為0V,該故障可能是 .
A.電壓表的量程選小了
B.電壓表的正、負接線柱接反
C.電阻Rx發(fā)生了短路
D.把滑動變阻器下端兩接線柱連入電路
(3)排除故障后,閉合開關,將滑片P向左移動時,電壓表示數(shù)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4)實驗過程中,電流表和電壓表的示數(shù)如圖丙所示,此時測得的Rx= Ω.
(5)此實驗要進行多次測量,最后求電阻值的平均值,其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古詩《小兒垂釣》中有“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1)這個釣魚的小兒面對路人的詢問,只是招招手卻默不作聲.這是因為他知道聲音不僅能在空氣中傳播,還能在________中傳播.
(2)小兒招手________(選填:會/不會)產生波動,魚兒聽不見的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溫度、熱量和內能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溫度高的物體內能比溫度低的物體內能大
B、物體的內能增加,溫度必然升高
C、物體的溫度升高,內能增加
D、溫度高的物體含有的熱量比溫度低的物體含有的熱量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同學在“研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中:
(1)實驗時應先調節(jié)杠桿在______位置平衡。若出現(xiàn)圖甲所示情況,應將杠桿的螺母向______調(填“左”或“右”)。
(2)杠桿平衡后,小明在圖乙所示的A位置掛上3個鉤碼,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時應在B位置掛上______個鉤碼。
(3)下表是該組某同學在實驗中記錄杠桿平衡的部分數(shù)據:
實驗中測量三組數(shù)據的目的是:______
(4)分析上表中的實驗數(shù)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該結論最早是由古希臘物理學家______(填人名)得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取一根飲料吸管,將一些銅絲從吸管的下端塞入作為配重,并用石蠟將吸管的下端封起來,初步做成一支密度計(如圖)。為了給密度計標上刻度,他進行了如下實驗。
a. 將其放入水中,豎立靜止后,在密度計上與水面相平處標上水的密度值1.0g/cm3;
b. 將其放入植物油中,用同樣的方法在密度計上標上植物油的密度值0.9g /cm3;
c. 像標示彈簧測力計刻度的方法一樣,他以兩刻度線間的長度表示0.1g /cm3將整個吸管均勻標上刻度;
(1) 如圖所示,小明制作的密度計,你認為刻度0.9應該在______點(選填“p”或“q”)。
(2) 小明用刻度尺測出密度計1.0g/cm3與0.9g /cm3刻度線間的距離為0.80cm,則該密度計豎直漂浮時浸入水中的深度______cm。
(3) 在步聚c中,小明這樣均勻標示刻度對不對?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便捷的交通與互聯(lián)網給人們出行帶來了極大的方便。某天王爺爺帶小孫子駕車到萍鄉(xiāng)北站,然后乘高鐵去南昌參觀滕王閣,8:20開車出發(fā),并看到路邊如圖所示的交通標志牌,此刻吩咐小孫子通過鐵路12306網站查詢列車時刻表,如表。求:
(1)在交通正常情況下,依據以上信息并通過計算,爺孫倆最快能趕上哪一車次?
(2)該趟高鐵運行的平均速度為多少km/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下圖所示是一次測量遙控玩具小車運動平均速度的實驗:
(1)小車運動的路程用___________測量,運動的時間用___________測量,實驗依據的原理是_________。
(2)實驗得到的數(shù)據:AB全程長4 m,通過全程的時間為8 s,通過前半程的時間為3 s。那么小車在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m/s。
(3)由實驗結果可知,小車___________做勻速直線運動。(選填“是”或“不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