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結合雨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養(yǎng)分循環(huán)圖,回答下列各題。
【1】【1】雨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最主要也是最關鍵的部位是圖中( )
A. a B. b
C. c D. d
【2】【2】圖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對應正確的是( )
A. a—枯枝落葉 B. b—土壤 C. c—生物 D. d—供給養(yǎng)分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對歐洲西部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形成,下列哪一項不正確
A. 從緯度位置看,大部分處于40°N~60°N 的西風帶中
B. 西臨大西洋,海岸線平直,利于濕潤氣流的深入
C. 南北高,中部低的地勢,平原為主的地形有利于溫暖濕潤的海洋風深入內陸
D. 北大西洋暖流起到了增溫增濕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近年來海洋地理學家研究發(fā)現全球氣候變化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海冰的進退:冰進(海冰較常年增多)會導致狹窄的海峽水流通量減少,海峽西側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冰退則相反。下圖某海峽內一年365天,風力都在8級以上。即便是萬噸巨輪,在波濤洶涌的海面,也被震顫得像一片樹葉。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示海峽的冰進現象會出現在
A. 2月 B. 5月 C. 9月 D. 12月
【2】該海峽發(fā)生冰進時,短期內將導致圖中區(qū)域
A. 赤道附近海域東西溫差增大 B. 赤道向南極輸送的熱量減少
C. 澳大利亞東岸地區(qū)降水減少 D. 南美大陸西岸地區(qū)降水增加
【3】下列敘述不屬于導致海峽波濤洶涌的是
A. 南極大陸的干冷空氣與美洲大陸相對濕暖的氣流南北交換
B. 南極輻合帶在南緯60°附近通過海峽中部,東風環(huán)流和兩風環(huán)流在此匯合
C. 太平洋、大西洋在這里交匯,水域面積窄,狹管效應明顯
D. 水面對風力的阻擋作用小,風浪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2005--2012我國某省常住人口數量變化圖。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該省常住人口變化的原因主要包括( )
①生活和醫(yī)療水平下降
②計劃生育的有效實施
③本地青壯年的大量遷出
④農業(yè)生產結構的變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該省最可能是( )
A.海南
B.四川
C.廣東
D.浙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我國甲、乙兩區(qū)域,回答下列各題。
【1】【1】關于甲、乙兩區(qū)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 甲區(qū)域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乙區(qū)域以雨水補給為主
B. 甲區(qū)域河流以春汛為主,乙區(qū)域河流以夏汛為主
C. 甲區(qū)域以內流河為主,乙區(qū)域以外流河為主
D. 甲區(qū)域水系呈向心狀,乙區(qū)域水系呈放射狀
【2】【2】甲、乙兩區(qū)域分別盛產棉花和天然橡膠,其共同的區(qū)位優(yōu)勢是( )
①夏季熱量充足②勞動力價格較低 ③農業(yè)科技發(fā)達④農業(yè)機械化程度高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3】【3】
A. B兩地是我國少數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國家重點扶貧地區(qū),制約兩地經濟發(fā)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氣候③對外聯(lián)系不便 ④生產方式落后 ⑤水資源短缺
A.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區(qū)域某時刻海平面與相應6 000 m高空等氣壓差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若空氣中水汽含量較豐富,此時甲、乙兩地近地面的天氣最有可能分別為( )
A. 晴天、陰雨天 B. 晴天、晴天
C. 陰雨天、晴天 D. 陰雨天、陰雨天
【2】此時,丙處近地面的風向最有可能為( )
A. 西北風 B. 東北風 C. 東南風 D. 正南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我國某地景觀示意圖。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景觀所示的地區(qū)可能是
A. 內蒙古高原 B. 黃土高原
C. 云貴高原 D. 青藏高原
【2】下列條件與形成這一居住景觀最相關的是
A. 降水豐富 B. 地表平坦
C. 土質特性 D. 水系發(fā)達
【3】該地區(qū)最主要的環(huán)境問題是
A. 水土流失 B. 洪澇災害
C. 地層下陷 D. 土壤鹽漬化
【4】該地區(qū)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是
A. 水稻 B. 小麥 C. 青稞 D. 甘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近年來農村人口省際遷出量統(tǒng)計分布圖”,圖例1、2、3依次表示遷出量由多到少的排列順序。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下列關于我國省級“農民工現象”描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遷出量最多的是四川、廣西、安徽三個省區(qū)
B.從內地的省、自治區(qū)到工礦區(qū)或者沿海城市
C.圖中各省區(qū)的人口遷移以自發(fā)流動為主
D.人口遷移的主要目的是務工和經商
(2)影響圖示區(qū)域“近年來農村人口省際遷出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國家政策允許農民進城務工
B.交通條件的改善
C.農業(yè)現代化水平與耕地減少
D.經濟發(fā)展水平
(3)北京、天津、上海和廣東等地農村人口省際遷出量較少,其原因是( )
A.農村人口比例很低,已沒有可供遷出的農業(yè)人口
B.農村人口比例較低,大多已通過省內人口遷移的方式轉化為城市人口
C.農村人口比例較高,大多已通過建設新農村的途徑加以解決
D.農村人口比例很高,大多已通過就地實施工業(yè)化的途徑進行人口轉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關地球外部圈層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大氣圈是由大氣組成的簡單的系統(tǒng)
B.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總稱
C. 水圈是一個連續(xù)但不規(guī)則的圈層
D. 地球的外部圈層之間關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內部圈層沒有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