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地理 > 題目詳情

【題目】讀地球圈層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①圈層的主要成分是( )
A.氫氣、氧氣
B.氮氣、二氧化碳
C.氧氣、氮氣
D.氧氣、二氧化碳
(2)有關③圈層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陸地的厚度小于海洋的厚度
B.既屬于地球外部圈層又屬于地球內部圈層
C.高原的厚度大于平原的厚度
D.和④圈層共同組成了巖石圈
(3)從火山口噴發(fā)出的熾熱巖漿,一般來源于( )
A.①圈層
B.②圈層
C.③圈層
D.④圈層
(4)地震波經過古登堡界面時( )
A.橫波消失,縱波減小
B.橫波、縱波都增大
C.橫波增加,縱波減少
D.橫波減少,縱波增加

【答案】
(1)C
(2)C
(3)D
(4)A
【解析】⑴讀圖分析可知,①圈層為大氣圈。大氣圈包圍著地球,是由氣體和懸浮物組成的復雜系統,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是外部圈層中厚度最大的圈層。
⑵讀圖分析可知,③圈層位于地表以下,莫霍面以上的部分,屬于地殼,屬于地球內部圈層,B錯誤;地殼是地球表面的一層薄殼,各處厚度不一,其平均厚度為17千米,大陸部分平均厚度33km多,而海洋部分平均厚度則只有約6km,一般說來,高山、高原部分地殼最厚,如我國青藏高原地殼最厚可達70km。因此,高原的厚度大于平原的厚度,A錯誤,C正確;巖石圈是由地殼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頂部組成,D錯誤。
⑶地表以下為地球的內部圈層,包括地殼、地幔和地核。在地幔的上部存在一個由塑性物質組成的軟流層,是巖漿的重要發(fā)源地。圖中④為地幔。
⑷本題主要考查了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依據和波速的變化,要求學生熟練掌握相關知識并能靈活運用。古登堡界面位于2900千米處,地震波通過該界面時,橫波消失,縱波波速減小。
所以答案是:(1)C(2)C(3) D (4)A 。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世紀80年代之后我國出現了民工潮,主要原因是(  )

A. 國家政策調控的結果 B. 東南沿海地區(qū)勞動力嚴重不足

C. 我國農村人口密度過大 D. 城市和沿海地區(qū)經濟迅速發(fā)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

重慶是一座有著3000多年歷史的旅游熱點城市.旅游資源豐富,擁有眾多世界級自然與人文景觀。下圖示意重慶某區(qū)城部分景區(qū)游覽線路示意圖。

列舉旅游者在圖示景區(qū)游覽時可能遇到的安全問題,并提出應對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島國地理環(huán)境要素關系圖”,完成下列各題。

(1)推斷該國地形形成中的主要內、外力作用是( )
A.板塊張裂、流水作用
B.板塊擠壓、流水侵蝕沉積作用
C.火山噴發(fā)、流水和海浪侵蝕作用
D.斷裂抬升、海浪侵蝕與沉積作用
(2)該國可能出現的自然現象是( )
A.亞熱帶緯度范圍界線低于其他國家
B.同種植物在各地開花日期大體相同
C.山麓森林茂密,山頂白雪皚皚
D.一年四季降水量總是東岸大于西岸
(3)適宜該國的經濟發(fā)展方式是( )
A.以農業(yè)及農產品加工業(yè)為主
B.以出口林礦產品為經濟支柱
C.以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為主
D.以發(fā)展資源能源型工業(yè)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地區(qū)略圖,完成下列各題。

(1)決定巴拉那河上游水電站密度的主要因素是( )
A.技術水平
B.水能蘊藏量
C.能源需求量
D.工業(yè)結構
(2)甲地區(qū)是世界某經濟作物的主要分布區(qū),影響該經濟作物布局在甲地最主要的社會經濟因素是( )
A.沿海人口稠密,勞力充足
B.靠近對外貿易港口
C.開發(fā)早,種植經驗豐富
D.靠近城市,需求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一臺風中心位于上海以東洋面,其邊緣影響上海,上海吹()

A. 偏東風 B. 偏北風 C. 東南風 D. 西南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夏季風勢力偏強的年份,我國()

A. 南旱北澇 B. 南澇北旱 C. 東旱西澇 D. 南北都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所示區(qū)域一直是世界關注的熱點地區(qū),2010年末以來,該地區(qū)一些國家持續(xù)動蕩。結合圖回答下列各題。

(1)該地區(qū)石油資源豐富,被稱為世界經濟發(fā)動機的“燃料庫”,其石油資源集中分布在( )
A.地中海及其沿岸地區(qū)
B.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qū)
C.紅海及其沿岸地區(qū)
D.里海及其沿岸地區(qū)
(2)傳統民居與當地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密切。下列屬于對該地區(qū)傳統民居的描述的是( )
A.墻厚窗小——防曬又涼快
B.高腳屋——涼爽、防潮
C.輕質木材做建筑材料——防震
D.窯洞——冬暖夏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1959~2009年秦嶺山地1月0℃等溫線位置變化圖”;卮鹣旅嫘☆}

(1)該地1月0℃等溫線的位置總體上( )
A.向亞熱帶地區(qū)偏移
B.向海拔較低地區(qū)偏移
C.向低緯度地區(qū)偏移
D.向落葉闊葉林帶偏移
(2)根據圖中等溫線的位置及其變動可知( )
A.甲地為山嶺、冬季平均氣溫趨于下降
B.乙地為山谷、冬季平均氣溫趨于上升
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
D.甲地年平均氣溫高于乙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