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下圖為2017年我國部分。ㄊ校┏W∪丝、城鎮(zhèn)化率以及近一年的常住人口增量情況示意圖,實心圓圈表示人口增加,空白圓圈表示人口減少,圓圈的大小表示增減的多少。

據(jù)此完成下列小題。

1由示意圖可以推斷

A. 廣東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B. 安徽勞動力需求量增加

C. 上海市城鎮(zhèn)化率增長最快D. 遼寧人口遷入大于遷出

2北京、上海、天津常住人口增量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嚴格的房地產政策B. 產業(yè)結構調整與升級

C. 人才引進政策變化D. 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

【答案】

1B

2B

【解析】

試題考查人口數(shù)量變化

1廣東經濟發(fā)達,人口自然增長率較低,人口增加主要是機械增長;安徽人口增加較多,說明勞動力需求量增加,原因是安徽距長三角近,長三角的產業(yè)轉移到安徽,安徽工業(yè)企業(yè)增多,對勞動力需求增加,B正確;從圖中看上海城鎮(zhèn)化率最高,但人口減少,城鎮(zhèn)化率增長不是最快的;從圖中看遼寧人口減少,遷出大于遷入,即ACD錯,選B。

2從圖中看北京、上海、天津常住人口減少,原因是產業(yè)結構調整,高耗能、勞動力導向型產業(yè)外遷,高技術產業(yè)和服務產業(yè)成為該地主導產業(yè),產業(yè)轉移伴隨勞動力轉移,B正確;嚴格的房地產政策、人才引進政策、戶籍管理制度對人口數(shù)量變化有一定的影響,但不會成主要原因。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烏爾米耶湖位于伊朗西北部,海拔1275 m.,是世界第三大成水湖,水域面積季節(jié)變化大,已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生物圈保留區(qū)。湖中有一種紅色水藻,當鹽度達到一定高度時快速繁殖,把湖水染成血紅色.造成其他野生生物大量死亡.環(huán)境惡化,讀豐水期湖’自水域面積圖(下圖)和湖區(qū)氣候統(tǒng)計表。

(1)簡述烏爾米耶湖豐水期主要補給水源。

(2)指出湖水顏色最紅的季節(jié),并分析自然原因。

(3)針對湖泊面積不斷縮小,請?zhí)岢龊侠淼膽獙Υ胧?/spa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地區(qū)城市分布及圖中甲城市地租等值線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關于圖中城市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共有三級城市等級體系 ②甲城市服務范圍比乙城市廣

③二級城市數(shù)目比三級城市數(shù)目多、芤、丙都是甲城的衛(wèi)星城,服務功能相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關于圖中甲城市地租值大小的描述,正確的是(  )

①a<b、赽<c、踒<d、躢<d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長三角”經濟區(qū),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qū),土地面積約占全國的1%,人口約占全國5.8%。目前被列入“長三角”城市群的共有16座城市,成為中國第一大城市群和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材料二 規(guī)劃建設中的“西三角經濟區(qū)”將重慶、成都與西安三大城市整合起來,突破秦嶺屏障,使成渝經濟帶和關中經濟帶貫通,將打造成繼長三角、珠三角、環(huán)渤海經濟區(qū)之后的我國經濟第四增長極,這也是深化西部大開發(fā)的必由之路。

材料三 圖甲為長三角城市分布圖;圖乙為中國局部區(qū)域圖,陰影部分為“西三角經濟區(qū)”。

(1)“西三角”中成都到西安的直線距離僅為600公里,但氣候特征差異卻非常大。指出西安和成都一月的氣候差異,并分析原因。

(2)描述“長三角”主要城市的空間分布特點。

(3)分析影響“長三角”城市群形成的社會經濟條件。

(4)與“長三角”經濟區(qū)相比,規(guī)劃建設中的“西三角”經濟區(qū)有哪些優(yōu)勢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非洲大陸氣候類型分布及景觀圖,回答下列各題。

1景觀圖中的高大樹木,俗稱猴面包樹。樹干雖然都很粗壯,木質卻非常疏松,可謂外強中干、表硬里軟。這種像多孔的海綿的木質最利于儲水。據(jù)此分析,它生長地區(qū)的氣候特征是( )

A. 終年炎熱,干濕季分明B. 終年高溫多雨

C. 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濕潤D. 終年干旱少雨

2猴面包樹在非洲主要分布在(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條城市地鐵線穿越大河,途經的主要客流集散地。圖中示意該地鐵線各站點綜合服務等級。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地鐵站點綜合服務等級的高低主要取決于(

A. 站點的用地面積

B. 周邊的人流量

C. 站點的信息化水平

D. 周邊的環(huán)境質量

2根據(jù)所處區(qū)位和地鐵站點綜合服務等級,推測甲、乙、丙站點沿線區(qū)域為。

A. 中心商務區(qū)B. 森林公園

C. 大型住宅區(qū)D. 產業(yè)園區(qū)

3該城市空間形態(tài)的形成最有可能(

A. 圍繞一個核心向四周擴展

B. 沿河流呈條帶狀延展

C. 圍繞多個核心向四周擴展

D. 沿交通線呈條帶狀延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聯(lián)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13次締約方大會于2017年9月6日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舉辦。

圖為“我國部分地區(qū)荒漠化狀況圖”,讀圖回答下題。

1圖示區(qū)域荒漠化加劇的主要原因有

①過度放牧

②森林破壞

③過度樵采

④過度農墾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下列對圖中荒漠化擴展及治理措施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土地荒漠化的擴展與夏季風有關B.荒漠化正向東、向北推進

C.在牧區(qū)多掘水井以增加水資源D.退耕還牧,合理限制載畜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烏江鎮(zhèn)位于黑河中游,盛產“烏江貢米”。烏江貢米種植始于唐代,生長周期長,品質優(yōu)良。上世紀80年代,烏江鎮(zhèn)引進外地高產品種,傳統(tǒng)的烏江貢米種植面積逐年萎縮。2000年,黑河開始實行分水制(每年將上游來水的60%分給下游),此后,張掖市大力推進節(jié)水農業(yè),發(fā)展種子繁育農業(yè)。2013年被農業(yè)部認定為國家級雜交玉米種子生產基地。由于制種玉米面積產值逐年上揚,水稻種植面積逐年縮減,“烏江貢米”幾近銷聲匿跡。2016年,烏江鎮(zhèn)建起“烏江貢米”標準化栽培示范基地,恢復“烏江貢米”生產。

(1)說明“烏江貢米”幾近銷聲匿跡的原因。

(2)分析張掖能夠建成國家級優(yōu)質玉米種子生產基地的自然原因。

(3)請在下列兩個問題中,選擇其中一個問題作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個問題計分。

問題①:分析烏江鎮(zhèn)恢復“烏江貢米”生產的原因。

問題②:為栽培示范基地種植“烏江貢米”提出合理化建議。

你是否贊同這種做法?請闡述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河谷剖面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該河谷(

A.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B.位于背斜構造的頂部

C.乙處位于河流的凸岸D.右岸侵蝕,左岸形成沙洲

2圖中(

A.地層形成的先后順序是④①②B.③處地層因地殼運動而彎曲

C.沉積巖層因地殼運動而彎曲D.甲地適合聚落的發(fā)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