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的水來源于


  1. A.
    原始地球大氣的降水
  2. B.
    到達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引起的地表物質(zhì)的轉變
  3. C.
    彗星冰物質(zhì)降落到地表融化而成
  4. D.
    地球內(nèi)部的結晶水汽化后逸出,再降至地表
D
地球內(nèi)部放射性元素衰變致熱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縮,使地球內(nèi)部溫度升高,結晶水汽化,隨著地球溫度降低,水汽凝結、降水,形成了地球表面的水。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設計必修一地理人教版 人教版 題型:013

地球表面的水來源于

[  ]

A.原始地球大氣的降水

B.到達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引起的地表物質(zhì)的轉變

C.彗星冰物質(zhì)降落到地表融化而成

D.地球內(nèi)部的結晶水汽化后逸出,再降至地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龍之脈新教材完全解讀 高中地理 必修1 (配中國地圖版) 中國地圖版 題型:013

地球表面的水來源于

[  ]

A.原始地球大氣的降水

B.太陽輻射引起的地表物質(zhì)的轉變

C.彗星冰物質(zhì)降落到地表融化而成

D.地球內(nèi)部的結晶水汽化后逸出,再降至地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4屆河北省高二第三次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當前各國新一輪空間競賽正向深空拓展,被稱為“袖珍地球”的火星正成為新一輪空間競爭的焦點。由于各國在空間探測中一般遵循“誰先占有,誰先開發(fā),誰先受益”的原則,多位專家預言,在未來幾個世紀內(nèi),各個發(fā)達國家將在火星開發(fā)中掀起一場新的“圈地運動”。分析該表,回答題。

行星

質(zhì)量

(地球為1)

體積

(地球為1)

平均密度(g/cm2)

公轉周期

自轉周期

四季更替

地球

1.00

1.00

5.52

1a

23小時56分

火星

0.11

0.15

3.96

1.9a

23小時37分

1.在下列條件中火星和地球最接近的是

A.重力加速度大小         B.公轉周期長短

C.晝夜交替周期長短       D.表面溫度高低

2.人類深空探測對火星情有獨鐘的原因是

A.有生命存在             B.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C.有晝夜交替             D.是八大行星中自然環(huán)境與地球最相近的行星

3.有關太陽輻射的敘述,正確的是

A.太陽輻射是一種電磁波,大約8分鐘即可到達地球

B.太陽輻射來源于其內(nèi)部的核裂變反應

C.太陽輻射是地球上大氣、水、生物和地震活動的主要動力

D.我國太陽輻射能西北地區(qū)最豐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地球表面的水來源于(  )

A.原始地球大氣的降水

B.到達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引起的地表物質(zhì)的轉變

C.彗星冰物質(zhì)降落到地表融化而成

D.地球內(nèi)部的結晶水汽化后逸出,再降至地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