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地理 > 題目詳情

【題目】如圖為某地地質地貌剖面示意圖.讀圖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①處的地表形態(tài)主要是風蝕作用的結果
B.②處的地貌形態(tài)主要是由崩塌作用造成的
C.③指示的巖層分解面曾遭受過風化作用
D.④指示的巖層彎曲現象是內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答案】C
【解析】A、①處是峰林地貌,應該是石灰?guī)r在流水侵蝕作用下形成的,故A選項說法錯誤;B、②是地下洞穴,因該巖層為砂巖,裂隙發(fā)育,且地下水豐富,所以洞穴應該是流水侵蝕作用的結果,故B選項說法錯誤;C、③處為頁巖和砂頁巖交界面,且底部頁巖屬背斜構造,由此可知交界面是背斜頂部,且圖中顯示巖層頂部不完整,說明遭受過外力的風化侵蝕作用,故選項C說法正確;D、④處巖層向上拱起,應該是背斜構造,所以它是內力作用的結果,故選項D說法錯誤.

故選: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列圖文資料,回答問題.
材料1:2010年上海人口金字塔圖和1990年一2008年上海不同區(qū)域常住人口年均增量示意圖.

材料2:根據上海經濟發(fā)展水平和水資源總量,有學者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見下表).隨著上海城市化進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已達2301.91萬人.
上海市人口容量的估算(萬人)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水資源限制的人口容量

1535.95

1705.68

1894.17

經濟發(fā)展限制的人口容量

1460.99

1543.03

1596.84

綜合常住人口容量

1788.5﹣1870

1841.5﹣1935

1894.5﹣2000


(1)根據2010年上海人口年齡構成,說明上海勞動人口數量特點,并分析其對社會和經濟發(fā)展的影響.
(2)據圖乙說明隨著城市的發(fā)展,1990年至2005年上海人口在地域分布上的變化.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區(qū)人口數量變化出現了新的趨勢,請推測其原因.
(3)運用相關知識,從水資源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高人口容量可采取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黃土高原上韭園溝小流域治理縱剖面圖,回答下列問題。

(1)黃土高原地區(qū)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表現在哪些方面?

(2)從水土流失治理的三大類措施來看,圖示治理措施有哪些類型?

(3)“小流域綜合治理開發(fā)模式圖”,將各字母代表的相關內容填寫在下方對應的數字空格處。

A.修基本農田 B.貯水攔沙 C.改善生產條件 D.平整土地 E.蓄水保土 F.發(fā)展多種經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東部、中部和西部能源生產量、消費量占全國比例圖,完成下列各題。

1西部地區(qū)能源資源儲量及開發(fā)遠景十分可觀,但能源生產量比重卻最小,其原因是

A. 能源消費量小 B. 資金技術缺乏 C. 國家政策傾斜 D. 能源資源總量小

2擴大東部能源供應的對策中,正確是

①開發(fā)新能源 ②跨區(qū)域調配能源 ③調整產業(yè)結構,實施產業(yè)轉移 ④改進生產工藝,降低能源消耗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甲、乙兩區(qū)域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深圳、喀什兩市成為經濟特區(qū)的共同區(qū)位因素是

A. 河流眾多 B. 科技發(fā)達 C. 交通便利 D. 地理位置優(yōu)越

2甲、乙兩地區(qū)的城市分布特點是

A. 都沿礦區(qū)分布

B. 都沿交通線分布

C. 甲多分布在山麓和綠洲上,乙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沿海

D. 乙多分布在山麓和綠洲上,甲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沿海

3甲圖示區(qū)域風電發(fā)展迅速的原因是 ( )

A. 風能資源豐富,國家大力支持 B. 位于邊疆地區(qū),電力出口量大

C. 風力發(fā)電成本低,地區(qū)適應性強 D. 工農業(yè)生產規(guī)模大,能源缺口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撒哈拉沙漠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為近代重要的內陸食鹽產地,鹽農在靠近地面的含水層挖出洼地,將滲出的地下鹽水經過蒸發(fā)結晶后制成鹽塊。非洲的“食鹽之路”是指每年9月鹽商隊用駱駝帶著當地物產從地中海沿岸出發(fā),到產鹽區(qū)換取鹽塊,運往缺鹽的幾內亞灣沿岸,換取當地特產珍品,再販賣到西亞、歐洲。下圖為“食鹽之路”示意圖。

(1)分析撒哈拉沙漠內陸盛產食鹽的原因。

(2)結合撒哈拉沙漠的地理環(huán)境特征,說出鹽商隊出發(fā)前應做的準備。

(3)分析廷巴克圖在“食鹽之路”上成為重要中轉地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是把長江的水調往北方的調水工程,調水線路主要為大運河。讀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調水線路圖,完成下列各題。

1對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及其可能帶來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

①可以解決華北平原的鹽堿化問題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運河航運條件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④可緩解戊地的用水緊張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對長江可能帶來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

A. 可提高社會對長江水質的關注 B. 可促使長江的泥沙向海洋輸送

C. 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發(fā)生的可能 D. 可改變長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規(guī)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科技日報》報道:專家在甘肅河西走廊,發(fā)現一處面積約為100多平方千米、形狀特殊的花崗巖地貌,其外圍分布著沉積巖.該處花崗巖巖體表面千瘡百孔,形如蜂巢,偉碩的巖體已被侵蝕得薄如蛋殼,據此完成下題.
(1)形成這種“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質作用是( 。
A.巖漿活動
B.風力沉積
C.風力侵蝕
D.流水侵蝕
(2)下圖中的地貌與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
A.
B.
C.
D.
(3)該處沉積巖在巖漿的作用下,最有可能形成( 。
A.花崗巖
B.板巖
C.玄武巖
D.石灰?guī)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判斷回答下題.

(1)若此圖為熱力環(huán)流側視圖,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溫度:b>c>d>a
B.氣壓:a>c>b>d
C.引起該環(huán)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熱不均
D.熱力環(huán)流是大氣運動最復雜的形式
(2)若此圖是城市風環(huán)流側視圖,①處為綠地,則通過此環(huán)流對城市空氣起到的作用(  )
A.凈化、增溫
B.凈化、增濕
C.增溫、增濕
D.減溫、減濕
(3)若該圖為海濱地區(qū)海陸風模式示意圖,且b表示海洋,a表示陸地,則此圖所示情形為( )
A.白天的海風
B.夜晚的海風
C.白天的陸風
D.夜晚的陸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