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地理 > 題目詳情

【題目】 2019年12月26日上演了“金環(huán)日食”天文現(xiàn)象。此次日環(huán)食于當天10時29分50秒開始,至16時05分43秒終止。本次日環(huán)食發(fā)生期間,只要不是特別陰天,我國全境都可以觀測到日偏食。

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日環(huán)食開始時,呼和浩特市的天文愛好者拍攝日偏食照片時,鏡頭朝向的方位

A.東北B.東南C.西南D.西北

2日環(huán)食開始時,處于黑夜的城市是

A.德黑蘭(35°N,51°E)B.新加坡(1°N, 104°E)

C.札幌(43°N,141°E)D.昆侖站(80°S,77°E)

【答案】

1B

2A

【解析】

1根據(jù)材料,日環(huán)食于當天102950秒開始,呼和浩特市大約位于110°E以東,故太陽位于東南方天空,則拍攝日偏食照片時鏡頭朝向東南方位,B對。

2根據(jù)材料,此次日環(huán)食于20191226102950秒開始,即120°E時間為102950秒,則可計算德黑蘭(35°N,51°E)時間大約為5點,未日出,則為黑夜,A對。新加坡(1°N, 104°E)時間大約為9點多,則已日出,為白天,B不對。札幌(43°N,141°E)時間大約為12點左右,則為白天,C不對。昆侖站(80°S,77°E)在南極圈以南,則該地位于極晝,D不對。故選A。

日出日落方位規(guī)律:

①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除出現(xiàn)極晝、極夜的地區(qū)外,全球各地日出東北,日落西北。

②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除出現(xiàn)極晝、極夜的地區(qū)外,全球各地日出東南,日落西南。

③二分日,全球各地日出正東,日落正西(極點除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理―選修3:環(huán)境保護)

“煤改電”是在煤炭產地發(fā)展坑口電站或利用其他能源發(fā)電,將電能輸送給用戶,用戶能源結構由直接燃煤為主改為用電為主。2018年以來,我國積極穩(wěn)妥地推進北方地區(qū)“煤改電”工作,取得了良好環(huán)境效益的同時,也有效地保護了煤炭資源。

分析我國北方地區(qū)“煤改電”對煤炭資源的保護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選修3:旅游地理)

從“游山玩水”“訪名山大川”的描迷中可知,河流旅游與名山旅游在國人旅游活動中占據(jù)了重要位置。與名山旅游相比,河流旅游有其獨特的游覽價值。

簡述河流為旅游業(yè)發(fā)展帶來的有利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蘇州地處我國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分布大量的出口組裝制造企業(yè),擁有較為完善的生產配套。在當前社會經濟條件變化的背景下,部分企業(yè)面臨遷移或不遷移的選擇。

(1)蘇州某組裝制造企業(yè)研究是否前往安徽的方案。如遷移,其生產條件有何變化?若不遷移,其需要采取什么應對措施?

(2)從產業(yè)轉移角度,說出影響部分皖籍從業(yè)人員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主要因素 、 ,并分析其具體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庫蓄水量變化的重要指標(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下表為某水庫各月水量盈余率統(tǒng)計表。讀下表完成下面小題。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水量盈余率

1.31

1.21

1

0.93

0.71

0.63

0.78

0.89

1

1.18

1.29

1.4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2月份水庫的儲水量最大B.3月份水庫的儲水量最大

C.6月份水庫的儲水量最小D.9月份水庫的儲水量最大

2該水庫最有可能位于

A.西歐地區(qū)B.東南亞地區(qū)C.地中海地區(qū)D.中亞地區(q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旅游地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洞穴探險作為一種新興旅游形式,因其神秘、刺激受到部分旅游者歡迎。用作探險的洞穴一般未經人類開發(fā)利用,洞穴周圍基本上保持原始狀態(tài),因而專業(yè)性要求高,風險較大。

說出洞穴探險中應該注意哪些風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

網上旅游是指利用互聯(lián)網上的多媒體、3D虛擬和攝像頭等技術,在網絡中瀏覽旅游景地信息,以此獲得旅游消費心理滿足的一種游覽方式。網上旅游僅需要一臺網絡速接的電腦,輕點鼠標,便可360°觀看景區(qū)風光,就像來到現(xiàn)場一樣,足不出戶也能遍覽萬里之外的風景,并可根據(jù)需求進行拍照留念等。

簡述網上旅游興起的原因及發(fā)展網上旅游可采取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張家口市張北縣位于距京津最近的內蒙古高原地區(qū),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且夏季氣候涼爽,是避暑勝地。2016年9月12日,阿里巴巴建成了張北數(shù)據(jù)中心,總投資200億元。阿里張北云計算基地占地630畝,規(guī)模為30萬臺服務區(qū)。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與北京市昌平區(qū)相比,張北縣建設數(shù)據(jù)中心的主要優(yōu)勢是( )

A.基礎設施完善B.緊鄰京津地區(qū)

C.能源比較充實D.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

2張北數(shù)據(jù)中心運行的有利自然條件是( )

A.地廣人稀B.氣候涼爽C.地形平坦D.白晝較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近來時見又一波霧霾洶涌來襲”“京津冀持續(xù)受霧霾困擾,以及中央氣象臺繼續(xù)發(fā)布霾黃色預警部分地區(qū)有重度霾等報道,霧霾已嚴重危害到了人們的身體健康。所以,新修訂的《環(huán)境保護法》,已涉及關于如何治理霧霾,尤其是霾的問題。

霾和霧有所不同。是一種自然天象,古人有薄霧濃云”“霧失樓臺之類吟詠,從詩畫的角度看,霧柔美、朦朧而神秘。霾就不同了。雖說也是自古就有的一種天象,卻全然無此美感,而且隨著人為因素越來越頻繁地介入,如今已成了一種污染。現(xiàn)代辭書因此釋義為空氣中因懸浮著大量的煙、塵等微粒而形成的渾濁現(xiàn)象。按當下民間流行的通俗說法,就是PM2.5(細顆粒物)嚴重超標。

霾習慣上也叫陰霾、灰霾或煙霾,這是霾給人的一種很形象的視覺感受:陰沉沉的,灰蒙蒙的,滿天煙塵。近來竟與組合成霧霾而頻頻見諸報端。詞典中不見霧霾這個詞,只有霾霧(如《后漢書·傳》霾霧蔽日)和風霾(如《魏書·崔光傳》昨風霾暴興),此外還有塵霾”“沙霾”“黃霾等。雖然詞典中不見霧霾一詞的身影,但它卻在2013年榮升為年度熱詞。

從形式上看,熱詞霧霾是舊詞霾霧的倒序,但詞義的重心卻因此起了變化。霾霧原是夾雜有塵霾的霧,中心詞是;霧霾則是像迷霧一樣的霾,中心詞就成了。

并非新字,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屢見,卜辭有癸卯卜,王占曰,其霾甲辰貞茲雨不霾之類的記載,可見霾很早就對人們的生活有影響了。前人對霾的認識,從《爾雅》到《康熙字典》乃至20世紀初編成的《中華大字典》,釋義幾乎是一以貫之的,其中漢劉熙《釋名·釋天》的釋義相對比較全面:風而雨土曰霾。霾,晦也,言如物塵晦之色也。”“在這里讀為yù,作動詞降下講,意謂大風揚起的塵土從天而下就是霾。因為空中滿是塵土,所以劉熙說霾的天象是,天色像物體被蒙上了塵土一樣昏暗!稌x書·天文志》說:凡天地四方昏濛若下塵,十日五日已上,或一月,或一時,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可見,滿天塵土的,與霧不同,可以持續(xù)多日,甚至長達一個月!对贰芬灿兄猎(1340年)臘月風霾蔽都城數(shù)日的記載。

字從結構上說,是從雨貍聲。義符是,說明是一種天象無疑。只是為何要叫?表聲的是否也有什么特殊含義?

《字匯補·雨部》說:霾,與埋通,瘞(yì,掩埋)也。”“之塵土蔽物,有似掩埋,所以古籍多有借作的,如《楚辭·國殤》中霾兩輪兮縶四馬。是可以互相通用的。現(xiàn)在的讀音是lí,是的異體字,指一種野貓。原來的讀音為mái。原來,表示掩埋義的漢字,最初并非,而是。據(jù)說,之有義,是因為野貓善于藏伏的緣故。后來,又另造字,于是貍于草中就變?yōu)?/span>埋于土中,也由此替代了,而成為表掩埋義的規(guī)范字。

字而言,之所以借表聲,恐怕也是因為原有的掩埋義,與雨塵義相近的緣故吧。

(選自《咬文嚼字》,略有刪節(jié))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霾是一種天象,它不僅毫無美感,而且由于人為因素的介入,一直被認為是一種污染。

B.新修訂的《環(huán)境保護法》已涉及關于如何治理霧霾的問題,由此可見,霧霾已嚴重危害到了人們的身體健康。

C.霾習慣上也叫陰霾、灰霾或煙霾,霾的這些稱號與霾給人的視覺感受有很大關系。

D.霧霾是個新詞,在以前的詞典中見不到它。但霧霾近來頻繁見諸報端,并在2013年成為年度熱詞。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霧與霾雖然同是自然天象,但有所不同,其主要區(qū)別就在于霧柔美朦朧神秘而霾沒有霧的這種美感。

B.熱詞霧霾與舊詞霾霧,雖然只有次序的顛倒,但詞義重心卻因此起了較大的變化。

C.霾霧夾雜有塵的霧,中心詞是,霧霾則是像迷霧一樣的霾,中心詞成了。

D.在甲骨文中就已屢見,卜辭有癸卯卜,王占曰,其霾甲辰的記載。這說明在商代就影響到人們的生活了。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爾雅》《康熙字典》乃至20世紀初編成的《中華大字典》,它們對的釋義幾乎是一樣的。

B.《晉書·天文志》說:凡天地四方昏濛若下塵,十日五日已上……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這句話意思是說,盡管持續(xù)時間長短不同,但塵土中夾雜著未能濕透衣服的小雨。

C.是個形聲字,義符為,說明是一種天象,聲符為,說明的讀音。

D.表聲,除了取其聲音外,也可能是因為有掩埋義,與雨塵義相近的緣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