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在周期表中,與主族元素位置有關的是 ( )
A. 相對原子質量B. 核內中子數(shù)
C. 次外層電子數(shù)D. 電子層數(shù)和最外層電子數(shù)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13年3月1日14時,云南省昭通市鎮(zhèn)雄縣木卓鎮(zhèn)涼水溝煤礦發(fā)生瓦斯爆炸,黑煙沖天,事故現(xiàn)場產(chǎn)生大量的廢氣:①濃煙中的炭粒;②氮的氧化物;③碳的氧化物;④硫的氧化物;⑤碳氫化合物的蒸氣。其中對大氣造成污染并導致雨水酸化的有害、有毒成分是 ( )
A.①③⑤
B.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個原電池的總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該反應的原電池的正確組成是( )
正極 | 負極 | 電解質溶液 | |
A | Zn | Cu | CuCl2 |
B | Zn | Cu | ZnCl2 |
C | Cu | Zn | H2SO4 |
D | Cu | Zn | CuSO4 |
A. AB. BC. C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升高溫度,下列數(shù)據(jù)不一定增大的是
A. 化學反應速率vB. AgCl的溶度積Ksp(AgCl)
C. 化學平衡常數(shù)KD. 水的離子積K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澳大利亞研究人員開發(fā)出被稱為第五形態(tài)的固體碳,這種新的碳結構稱作“納米泡沫”,他外形類似海綿,比重極小,并具有磁性。納米泡沫碳與金剛石的關系是
A. 同素異形體B. 同分異構體C. 同一種物質D. 同位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興趣小組發(fā)現(xiàn)實驗室有多件表面呈灰綠色的金屬制品,經(jīng)了解其來源并查閱相關資料(如下表),初步確認為銅制品.
紫銅 | 青銅 | 銅綠 | |
主要成分 | 純銅 | 銅錫合金 | Cu2(OH)2CO3 |
性質與用途 | 紫紅色,質軟,導電性能良好;主要用作電線電纜. | 多呈灰綠色,熔點低、硬度大、可塑性強;可鑄造成各種器具. | 不溶于水的灰綠色粉末,溶于酸,加熱易分解;可作顏料、殺蟲劑. |
針對銅制品表面的灰綠色物質究竟是什么,同學們提出了多種猜想并展開實驗探究.
(1)【猜想假設】
小吳同學認為可能是純銅制品表面涂上了灰綠色的油漆;
小周同學認為可能是青銅(銅錫合金),因為常見的青銅是灰綠色的;
小黃同學認為是純銅制品,只是表面長出了銅綠[Cu2(OH)2CO3];
除上述猜想外,其他合理的猜想是(只寫一個).
(2)【實驗驗證】三位同學為了驗證各自上述的猜想,進行了以下探究:
小吳刮下部分灰綠色物質放入燃燒匙中進行灼燒,發(fā)現(xiàn)該物質不能燃燒,證明灰綠色物質不是油漆.其判斷依據(jù)是 .
(3)小周刮下足量的灰綠色物質投入鹽酸溶液中,觀察到有氣體產(chǎn)生,實驗表明該氣體不能燃燒.將表面刮凈后的銅制品也投入鹽酸中,并無氣體產(chǎn)生.由此證明該銅制品不是青銅,理由是 .
(4)根據(jù)上述實驗,小黃認為灰綠色物質可能是銅綠[Cu2(OH)2CO3].于是按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實驗證明小黃的猜測是正確的,因為在A中觀察到灰綠色物質變黑,B中觀察到了的現(xiàn)象,C中觀察到了的現(xiàn)象.
B中所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如果將實驗裝置中的B和C進行調換,將無法得出灰綠色物質是銅綠的結論,原因是 .
(5)【實驗拓展】
小黃同學還從網(wǎng)上找到了利用氨水擦拭去除銅綠的方法,其原理是氨水與堿式碳酸銅反應生成銅氨絡離子[Cu(NH3)42+],其離子方程式可表示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葡萄酒中常加入亞硫酸鹽作為食品添加劑,為檢測某葡萄酒樣品中亞硫酸鹽的含量(通常以酒樣中SO2的量計),某研究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已知還原性:SO32﹣>I﹣>Cl﹣).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葡萄酒中加亞硫酸鹽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氧化,利用了亞硫酸鹽的還原性
B.通入N2和煮沸的目的是為了將產(chǎn)生的氣體從溶液中全部趕出
C.若試劑A選擇氯水,則試劑B可選擇NaOH標準液
D.若試劑A選擇堿液,調節(jié)吸收后溶液為中性,則試劑B可選擇I2標準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除去下列物質中所含雜質(括號中的物質)所選用的試劑和裝置均正確的是( )
Ⅰ.試劑:
①KMnO4/H+②NaOH溶液③飽和Na2CO3溶液④H2O⑤Na⑥Br2/H2O⑦Br2/CCl4
Ⅱ.裝置:
選項 | 物質 | 試劑 | 裝置 |
A | C2H6(C2H4) | ⑥ | ① |
B | 苯(苯酚) | ① | ③ |
C | CH3COOC2H5(CH3COOH) | ③ | ② |
D | 甲苯(二甲苯) | ⑦ | 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