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溫度下,分別在溶液中達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變溶液,金屬陽離子濃度的變化如圖所示。據圖分析,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A.
B.加適量固體可使溶液由點變到點
C.兩點代表的溶液中與乘積相等
D.、分別在、兩點代表的溶液中達到飽和
【答案】B
【解析】A、由b、c兩點對應數據可比較出KSP[Fe(OH)3]與KSP[Cu(OH)2]的大小,KSP[Fe(OH)3]=c(Fe3+)·(OH-)3=c(Fe3+)·(10-12.7)3,KSP[Cu(OH)2]=c(Cu2+)·(OH-)2=c(Cu2+)·(10-9.6)2,因c(Fe3+)=c(Cu2+),故KSP[Fe(OH)3]<KSP[Cu(OH)2],A正確;
B、向溶液中加入NH4Cl固體,不會導致溶液中的c(OH-)增大,故不能使溶液由a點變到b點,B錯誤;
C、只要溫度不發(fā)生改變,溶液中c(H+)與c(OH-)的乘積(即Kw)就不變.該題中溫度條件不變,故c、d兩點代表的溶液中c(H+)與c(OH-)的乘積相等,C正確;
D、b、c兩點分別處在兩條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上,故兩點均代表溶液達到飽和,D正確.
選B.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無機礦物資源生產部分材料,其產品流程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制取粗硅時生成的氣體產物為CO2
B. 生產鋁、銅、高純硅及玻璃的過程中都涉及氧化還原反應
C. 電解精煉銅時,當電路中轉移0.2mol電子時陽極質量減輕6.4g
D. 粗硅制高純硅時,提純四氯化硅可用多次分餾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2L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 2NO(g)+O2(g)2NO2(g).
(1)某溫度時,按物質的量比2:1充入NO和O2開始反應,n(NO)隨時間變化如表:
時間(s) | 0 | 1 | 2 | 3 | 4 | 5 |
n(NO)(mol) | 0.020 | 0.010 | 0.007 | 0.006 | 0.006 | 0.006 |
0~4s內以O2濃度變化表示的反應速率1~5s內以NO濃度變化表示的反應速率(選填“小于”、“大于”、“等于”).
(2)該反應的平衡常數表達式為K=.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 . A.氣體顏色保持不變 B.氣體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保持不變
C.υ逆(NO)=2υ正(O2)D.氣體密度保持不變
(3)已知:K300℃>K400℃.下列措施能使該反應的反應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的是 .
A.升高溫度
B.充入Ar使壓強增大
C.充入O2使壓強增大
D.選擇高效催化劑
(4)將amolNO和bmolO2發(fā)生反應,要使反應物和生成物物質的量之比為1:2,則a/b的取值范圍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從A處通入新制備的Cl2,關閉B閥時,C處的紅色布條看不到明顯現象;當打開B閥后,C處紅色布條逐漸褪色。D瓶中裝的是( )
①濃硫酸 ②NaOH溶液 ③H2O ④飽和NaCl溶液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中,全部由過渡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 )
A.半導體材料砷化鎵
B.吸氫材料鑭鎳合金
C.超導材料K3C60
D.熒光材料硫化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圖1是銅鋅原電池示意圖.圖2中,x軸表示實驗時流入正極的電子的物質的量,y軸表示( )
A.銅棒的質量
B.c(Zn2+)
C.c(H+)
D.c(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鑒別方法不可行的是( )
A.用水鑒別乙醇、甲苯和溴苯
B.用燃燒法鑒別乙醇、苯和四氯化碳
C.用澄清石灰水溶液鑒別蘇打、小蘇打
D.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鑒別苯、環(huán)己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B、C和D是同一周期的四種元素,A、B、C的原子序數依次相差1;A元素的單質化學性質最活潑,能與水直接發(fā)生反應.B元素的氧化物2.0g恰好跟100mL0.5mol/L的H2SO4完全反應.B元素的單質跟D元素單質反應生成BD2型化合物.根據以上事實回答:
(1)A原子的結構示意圖為
(2)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BD2含有的化學鍵類型為
(4)A,C兩元素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相互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