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同學設計了利用氯酸鉀分解制O2測定標準狀況下氣體摩爾體積的探究實驗。
實驗步驟如下:①連接好實驗裝置,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②把適量的氯酸鉀粉末和少量二氧化錳粉末混合均勻,放入干燥的試管中,準確稱量試管和藥品的總質量為15.95g。③加熱,開始反應,直到不再有氣體產生為止。④測量排入量筒中水的體積為285.0mL,換算成標準狀況下氧氣的體積為279.7mL。⑤準確稱量試管和殘留物的質量為15.55g。根據上述實驗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1)如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________。
(2)以下是測量收集到的氣體體積必須包括的幾個步驟:①使試管和廣口瓶內氣體都冷卻至室溫;②_____;③讀取量筒內液體的體積。進行③的實驗操作時,若仰視讀數,則讀取氧氣的體積__ (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3)實驗過程中產生氧氣的物質的量是______mol;實驗測得標準狀況下氧氣的摩爾體積是__ (保留小數點后兩位)。
【答案】往廣口瓶中注滿水,塞緊橡膠塞,按裝置圖連接好裝置,用手將試管底部捂熱,若觀察到廣口瓶中長玻璃管內液面上升,松開手后,過一會兒長玻璃管內的液面下降,則證明該裝置不漏氣 調整量筒的高度使廣口瓶和量筒內的液面高度相同 偏小 0.0125 22.38 L·mol-1
【解析】
(1)裝置氣密性檢驗的原理是:通過氣體發(fā)生器與附設的液體構成封閉體系,根據改變體系內壓強時產生的現象(如氣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來判斷裝置氣密性;
(2)要準確測量氣體體積必須保持量筒內外氣體的溫度和壓強相等,因此在讀取量筒內氣體的體積之前,應使試管和量筒內的氣體都冷卻至室溫,再調節(jié)量筒內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仰視讀數偏;
(3)試管和藥品在實驗前后的質量差即為生成的氧氣的質量,根據氣體摩爾體n=V/Vm計算。
(1)裝置氣密性檢驗的原理是:通過氣體發(fā)生器與附設的液體構成封閉體系,根據改變體系內壓強時產生的現象(如氣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來判斷裝置氣密性: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的檢驗裝置氣密性的方法為:往廣口瓶中注滿水,塞緊橡皮塞,按裝置圖連接好裝置,用手將試管底部捂熱,若觀察到廣口瓶中長玻璃管內液面上升,松開手后,過一會長玻璃管內的液面下降,則證明該裝置不漏氣;
故答案是:往廣口瓶中注滿水,塞緊橡膠塞,按裝置圖連接好裝置,用手將試管底部捂熱,若觀察到廣口瓶中長玻璃管內液面上升,松開手后,過一會兒長玻璃管內的液面下降,則證明該裝置不漏氣;
(2)因為排出的氣體是需要用排出的水的體積衡量的,而反應前后的量筒溫度是不同的,因此反應終止應該先停止加熱,待體系恢復到室溫時,才取出導管;這一步操作跟通常的實驗不同,所以停止加熱時導管的出口要高于量筒內的液面,此時即使不取出導管而停止加熱,也不會造成水的倒吸;停止加熱、回到室溫后,將量筒下移以調節(jié)量筒內的液面與水槽一致,此時量筒內氣體壓強也為大氣壓,讀數才是正確的;所以操作順序為:①使氣體都冷卻至室溫;②調整量筒內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③讀取量筒內氣體的體積;根據量筒的結構可知,仰視讀數使得讀數偏。
故答案是: 調整量筒的高度使廣口瓶和量筒內的液面高度相同;偏;
(3)生成的氧氣的質量m=15.95-15.55=0.4g,氧氣物質的量n=m/M=0.4/32=0.0125mol;氧氣的體積V=279.7mL=0.2797L,則氣體摩爾體積Vm=V/n=0.2797L/0.0125mol=22.38 L·mol-1;
故答案是: 0.0125; 22.38L·mol-1。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漂白粉在工業(yè)上有著重要的應用,某同學利用下列儀器在實驗室進行制備漂白粉的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I.氯氣的制備
(1)裝置C的名稱為_______________。
(2)實驗室選擇上圖中的裝置制備并收集干燥氯氣,其連接順序為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裝置F的作用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漂白粉的制備
(4)已知:氯氣和石灰乳在反應的過程中會放熱,當溫度較高時會生成Ca(ClO3)2。為了制得純度較高的漂白粉并提高產率,實驗中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改變石灰乳的濃度和體積)。
(5)若將100 mL 12.0 molL-1鹽酸與3.48 g MnO2反應制得的氯氣全部通入足量的石灰乳中,理論上最多可制得Ca(ClO)2______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測定實驗室長期存放的Na2SO3固體的純度,準確稱取w g固體樣品,配成250 mL溶液。設計了以下兩種實驗方案:
方案I:取25.00 mL上述溶液→加入足量的鹽酸酸化的BaCl2溶液→操作I→洗滌→操作Ⅱ→稱量,得到沉淀的質量為m1 g
方案Ⅱ:取25.00 mL上述溶液,用a mol/L 的酸性KMnO4溶液進行滴定。(5SO32-+2MnO4-+6H+=5SO42-+2Mn2++3H2O)
滴定次數實驗數據 | 1 | 2 | 3 | 4 |
待測溶液體積/mL | 25.00 | 25.00 | 25.00 | 25.00 |
滴定管初讀數/mL | 0.00 | 0.20 | 0.10 | 0.15 |
滴定管末讀數/mL | 19.95 | 20.20 | 19.15 | 20.20 |
實驗中所記錄的數據如下表:
(1)配制250 mL Na2SO3溶液時,必須用到的實驗儀器有: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量筒、藥匙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I為________操作Ⅱ為____________
(3)方案I中如何判斷加入的氯化鋇已經過量_____________,在方案Ⅱ中滴定終點的判斷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4)根據方案Ⅱ所提供的數據,計算Na2SO3的純度為_________。
(5)上述實驗中,由于操作錯誤所引起的誤差分析正確的是_________
A.方案I中若沒有洗滌操作,實驗結果將偏小
B.方案I中若沒有操作Ⅱ,實驗結果將偏大
C.方案Ⅱ中,滴定管在滴定前無氣泡,滴定后出現氣泡,實驗結果偏小
D.方案Ⅱ中,滴定終點時仰視讀數,實驗結果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有200mLMgCl2和AlCl3的混合溶液,其中c(Mg2+)為0.2moI·L-1,c(Cl-)為1.3mol·L-1,要使Mg2+完全轉化為沉淀分離出來,至少需要加4mol·L-1 NaOH溶液的體積為___mL。
(2)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SO42-四種離子,已知前三種離子的個數比為3∶2∶1,則溶液中Al3+和 SO42-的離子個數比為___。
(3)5.85gNaCl和xgMgCl2一起溶于水配成1L溶液,測得Cl-物質的量濃度為0.3mol·L-1,則x的值為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利用反應6NO2+8NH3===7N2+12H2O構成電池的裝置如圖所示。此方法既能實現有效清除氮氧化物的排放,減輕環(huán)境污染,又能充分利用化學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電流從左側電極經過負載后流向右側電極
B. 為使電池持續(xù)放電,離子交換膜需選用陰離子交換膜
C. 電極A極反應式為2NH3-6e-===N2+6H+
D. 當有4.48 L NO2被處理時,轉移電子數為0.8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對于Zn+H2SO4→ZnSO4+H2↑+Q的化學反應,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反應過程中能量關系如圖所示
B.Q的值與反應的計量系數有關
C.若將反應設計成原電池鋅為負極
D.若將其設計為原電池,當有32.5g鋅溶解,正極放出的氣體一定為11.2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苯甲酸(C6 H 5COOH)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廣泛應用于制藥和化工行業(yè)。某化學小組用甲苯作主要原料制備苯甲酸的步驟如下:
步驟一:在如圖甲所示裝置的三頸瓶中加入2.7mL甲苯(2.3g)、100mL水和2~3片碎瓷片,開動電動攪拌器,a中通入流動的水,在石棉網上加熱至沸騰,然后分批加人8.5g高錳酸鉀,在100℃時,繼續(xù)攪拌約4~5h,再停止反應。
步驟二:將反應后的混合液過濾,濾液用濃鹽酸酸化后用圖乙所示的裝置抽濾得粗產品。
步驟三:將粗產品進行重結晶即得純品苯甲酸。
甲苯、苯甲酸鉀、苯甲酸的部分物理性質見下表:
(1)儀器A的名稱為___________,其出水口是___________(填“a”或“b”)。
(2)步驟一中,應在三頸瓶中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現象時才停正反應。
(3)反應結束時,測得三頸瓶中混合液為堿性,則三頸瓶內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本實驗條件下,高錳酸鉀的還原產物是MnO2)
(4)步驟二中抽濾的優(yōu)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圖乙所示抽濾完畢時,應先斷開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間的橡皮管。
(6)步驟二中,如果濾液呈紫色,要先加KHSO3,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提純得到2.9g苯甲酸,則甲酸的產率是___________%。(保留到小數點后一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室溫時,CH3COOH的電離平衡常數為K,向20mL 0.1mol/L 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 NaOH溶液,其pH變化曲線如圖所示(忽略溫度變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b點表示的溶液中c(Na+)>c(CH3COO﹣)
B. c點表示CH3COOH和NaOH恰好反應完全
C. d點表示的溶液中c(CH3COO﹣) c(H+)/c(CH3COOH)大于K
D. b、c、d三點表示的溶液中一定都存在:c(Na+)+c(H+)═c(CH3COO﹣)+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