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鉛精礦可用于冶煉金屬鉛,其主要成分為PbS。

I.火法煉鉛將鉛精礦在空氣中焙燒,生成PbO和SO2。

(1)用鉛精礦火法煉鉛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法煉鉛的廢氣中含低濃度SO2,可將廢氣通入過量氨水中進行處理,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濕法煉鉛在制備金屬鉛的同時,還可制得硫磺,相對于火法煉鉛更為環(huán)保。濕法煉鉛的工藝流程如下:

已知:①不同溫度下PbCl2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溫度(℃)

20

40

60

80

100

溶解(g)

1.00

1.42

1.94

2.88

3.20

②PbCl2為能溶于水的弱電解質,在Cl-濃度較大的溶液中,存在平衡:PbCl2(aq)+2Cl-(aq)PbCl42-(aq)

(3)浸取液中FeCl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a為加適量水稀釋并冷卻,該操作有利于濾液1中PbCl2的析出,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將溶液3和濾液2分別置于如圖所示電解裝置的兩個極室中,可制取金屬鉛并使浸取液中的FeCl3再生。

①溶液3應置于_______________(填“陰極室”或“陽極室”)中。

②簡述濾液2電解后再生為FeCl3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鉛精礦的質量為a g,鉛浸出率為b ,當電解池中通過c mol電子時,金屬鉛全部析出,鉛精礦中PbS的質量分數(shù)的計算式 為_______________。

【答案】 2PbS + 3O2 2PbO + 2SO2 2NH3·H2O + SO2 2NH4+ + SO32- + H2O 使Pb元素從難溶固體PbS轉化成溶液中的PbCl4-,S元素轉化成單質硫成為濾渣 加水稀釋使PbCl2(aq) + 2Cl-(aq) PbCl42-(aq)平衡向左移動;溫度降低PbCl2溶解度減小 陰極室 陽極發(fā)生電極反應:Fe2+ - e- Fe3+(或2Cl- -2e- Cl2;Cl2 + 2Fe2+ = 2Fe3+ + 2Cl-,文字表述也可),使c(Fe3+)升高,同時Cl-通過陰離子交換膜向陽極移動,使FeCl3再生

【解析】I.(1)火法煉鉛將鉛精礦在空氣中焙燒,生成PbO和SO2;2PbS + 3O2 2PbO + 2SO2正確答案2PbS + 3O2 2PbO + 2SO2。

(2)SO2與過量的氨水反應生成亞硫酸銨,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NH3·H2O + SO2 2NH4+ + SO32- + H2O ;正確答案2NH3·H2O + SO2 2NH4+ + SO32- + H2O 。

(3)鐵離子具有氧化性,能夠把PbS中的Pb氧化為PbCl4-,把S氧化為單質硫;正確答案:使Pb元素從難溶固體PbS轉化成溶液中的PbCl4-,S元素轉化成單質硫成為濾渣。

(4)加水稀釋使PbCl2(aq) + 2Cl-(aq) PbCl42-(aq)平衡向左移動;溫度降低PbCl2溶解度減小,兩種操作都有利于PbCl2的析出;正確答案:加水稀釋使PbCl2(aq) + 2Cl-(aq) PbCl42-(aq)平衡向左移動;溫度降低PbCl2溶解度減小。

(5)①根據(jù)流程可知溶液3為PbCl42-,濾液2為氯化亞鐵溶液,因此溶液3放入陰極室,發(fā)生還原反應生成鉛;正確答案:陰極室。

②濾液2放入到陽極室,陽極發(fā)生電極反應:Fe2+ - e- Fe3+(或2Cl- -2e- Cl2;Cl2 + 2Fe2+ = 2Fe3+ + 2Cl-),使c(Fe3+)升高,同時Cl-通過陰離子交換膜向陽極移動,使FeCl3再生;正確答案:陽極發(fā)生電極反應:Fe2+ - e- Fe3+(或2Cl- -2e- span> Cl2;Cl2 + 2Fe2+ = 2Fe3+ + 2Cl-,文字表述也可),使c(Fe3+)升高,同時Cl-通過陰離子交換膜向陽極移動,使FeCl3再生。

③根據(jù)PbCl42-+2e- Pb+4Cl- 可知,當電解池中通過c mol電子時,析出金屬鉛為0.5cmol,根據(jù)PbS~Pb關系可知,純PbS的量為0.5c mol,因此鉛精礦中PbS的質量分數(shù)的計算式0.5c×239/a×b×100%=;正確答案: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 如圖所示為二維平面晶體示意圖,所表示的化學式為AX3的是____。

(2)圖為一個金屬銅的晶胞,請完成以下各題。

①該晶胞“實際”擁有的銅原子數(shù)是____個。

②該晶胞稱為____。(填序號)

A.六方晶胞 B.體心立方晶胞 C.面心立方晶胞

③此晶胞立方體的邊長為a cm,Cu的相對原子質量為64,金屬銅的密度為ρ g·cm-3,則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a、ρ表示,列出表達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合物NH3與BF3可以通過配位鍵形成NH3·BF3

(1)配位鍵的形成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NH3·BF3中,________原子提供孤對電子,________原子接受電子。

(3)寫出NH3·BF3的電子式并用“→”標出配位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堿式碳酸鎂可用于牙膏、醫(yī)藥和化妝品等工業(yè),化學式為,Mg(OH)24MgCO35H2O某堿式碳酸鎂中含有SiO2雜質,為測定其純度,某興趣小組設計了如下幾個方案:

方案Ⅰ

取一定質量的樣品,與硫酸充分反應,通過測定生成CO2的質量計算純度

(1)乙中發(fā)生反應的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儀器接口的連接順序為(裝置可以重復使用)a________ ,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關閉止水夾K,向樣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當樣品充分反應完后,為了測定準確還應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Ⅱ

①稱取堿式碳酸鎂樣品m克;②將樣品充分高溫煅燒,冷卻后稱量;③重復操作②,測得剩余固體質量為m1克。

(4)下列儀器中,該方案不會用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斷樣品完全分解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同學認為方案Ⅱ高溫煅燒的過程中會發(fā)生MgCO3+SiO2 MgSiO3+CO2,會導致測定結果有誤,你認為這位同學的觀點正確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正確”或“錯誤”)請說明自己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求堿式碳酸鎂的純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有m,m1的式子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人類對原子結構的探究經(jīng)歷了多個歷史階段.下列各階段的先后順序正確的是( 。
①徳謨克利特提出的古典原子論 ②道爾頓提出的近代原子論
③盧瑟福提出原子結構的“行星模型”④湯姆遜提出原子結構的“葡萄干面包模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④②
D.④③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易形成簡單陰離子的元素是(  )
A.O
B.Mg
C.Na
D.H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符合如圖所示的轉化關系,且當X、Y、Z的物質的量相等時,存在焓變H=H1+H2。滿足上述條件的X、Y可能是

C、CO S、SO2 Na、Na2O AlCl3、Al(OH)3 Fe、Fe(NO3)2 NaOH、Na2CO3

A. ①④⑤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③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Na2CO3、NaHCO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生成氣體的量隨鹽酸加入量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則下列離子組在對應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a點對應的溶液中:Na+、Ca2+、SO42-、NO3-

B. b點對應的溶液中:K+、Na+、OH-、Cl-

C. c點對應的溶液中: Na+、Ca2+、NO3-、Cl-

D. d點對應的溶液中: Cl-、NO3-、Fe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砷(As)是一些工廠和礦山廢水中的污染元素。常溫下,H3AsO4水溶液中含砷的各物種的分布分數(shù)(平衡時某物種的濃度占各物種濃度之和的分數(shù))與加NaOH溶液調節(jié)pH的關系如圖所示(已知:pKa=-lgKa),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Na2HAsO4溶液顯堿性

B. H3AsO4溶液pKa2為2.2

C. m點對應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OH)為10-2.5mol·L-1

D. n點對應溶液中離子濃度關系為:c(Na+)>c(HAsO42-)=c(H2AsO4)>c(H+)=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