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NA表示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常溫常壓下,14gN2CO組成的混合氣體含有的原子數(shù)目為NA

B.0.5molO311.2LO2所含的分子數(shù)一定相等

C.10gCaCO3KHCO3的固體混合物含有0.1NA個陽離子

D.16.25gFeCl3制備Fe(OH)3膠體,Fe(OH)3膠體粒子數(shù)小于0.1NA

【答案】B

【解析】

A. N2CO的摩爾質量相同都為28g/mol,二者都為雙原子分子,14gN2CO組成的混合氣體物質的量為=0.5mol,含有的原子數(shù)目為NA個,故A正確;

B. 11.2LO2的狀態(tài)條件未知,無法計算物質的量,與0.5molO3所含的分子數(shù)不一定相等,故B錯誤;

C. CaCO3KHCO3的摩爾質量相同都為100g/mol,分別含有鈣離子和鉀離子,10gCaCO3KHCO3的固體混合物物質的量為=0.1mol,含有0.1NA個陽離子,故C正確;

D. 16.25gFeCl3=0.1mol,制備Fe(OH)3膠體0.1molFe(OH)3膠體膠粒是由許多Fe(OH)3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數(shù)小于0.1NA個,故D正確;

答案選B。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汽車劇烈碰撞時,安全氣囊中發(fā)生反應10NaN3+2KNO3K2O+5Na2O+16N2↑。若氧化產(chǎn)物比還原產(chǎn)物多1.75mol,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生成42.0LN2(標準狀況)

B. 0.250molKNO3被氧化

C. 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為2.25mol

D. 被氧化的N原子的物質的量為3.75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以下有十種物質:①氨水 ②稀硫酸 ③氯化氫 NaHSO4 ⑤蔗糖 ⑥二氧化碳 ⑦石墨 ⑧熔融氯化鈉 ⑨氫氧化鈉 ⑩碳酸鈣,請回答下列問題:

1)屬于混合物的是___;屬于電解質,但熔融狀態(tài)下不導電的是___;屬于電解質,且難溶于水的是___;屬于化合物,但不是電解質的是___;不是電解質,但可以導電的是___

2)上述物質中有兩種物質之間可發(fā)生離子反應:HOH-H2O,該離子反應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

3)⑦和SiO2在高溫下可發(fā)生如下反應:3C+SiO2SiC+2CO↑(已知SiCSi元素為+4價),上述反應中還原產(chǎn)物是___;氧化劑與還原劑物質的量之比為___;當有1.12L(標準狀況下)CO氣體產(chǎn)生時,反應過程中轉移的電子數(shù)是__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按如圖裝置進行實驗,下列描述正確的是(N裝置中兩個電極均為石墨棒)

A. C1上發(fā)生還原反應

B. Cu電極與C2電極上的電極反應相同

C. M 裝置中SO42移向Cu電極

D. 工作一段時間后裝置M 中溶液pH變小,裝置N中溶液pH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寫出離子方程式:向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4溶液至Ba2+剛好沉淀完全________;

2)標況下,將224L氯化氫氣體溶于V升水中,所得溶液密度為dg/mL,則此溶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為________mol/L

3)使物質的量濃度之比為1:2:3的氯化鈉、氯化鎂、氯化鋁溶液中的Cl-恰好完全沉淀時,若所用相同物質的量濃度的硝酸銀溶液的體積比為3:2:3,則上述三種溶液的體積之比是__________;

45.00g CuSO4·5H2O樣品受熱脫水過程的熱重曲線(樣品質量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則200℃時所得固體物質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

5)已知氧化性:Cl2>Fe3+>I2,寫出FeI2Cl2按物質的量之比為7:8反應的總離子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I 氫氣是一種常用的化工原料,應用十分廣泛。

1)以H2合成尿素CO(NH2)2的有關熱化學方程式有:

N2(g)3H2(g)===2NH3(g) ΔH1=-92.4 kJ·mol1

NH3(g)1/2CO2(g)===1/2NH2CO2NH4(s) ΔH2=-79.7 kJ·mol1

NH2CO2NH4(s)===CO(NH2)2(s)H2O(l) ΔH3=+72.5 kJ·mol1

N2(g)、H2(g)CO2(g)反應生成CO(NH2)2(s)H2O(l)的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某同學設計了一組電化學裝置如下圖所示,其中乙裝置中X為陽離子交換膜,甲醇(CH3OH)具有可燃性。

根據(jù)要求回答相關問題:

2)寫出裝置甲中負極的電極反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裝置乙中石墨電極(C)的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當裝置甲中消耗0.05molO2時,丙裝置中陽極產(chǎn)生氣體的體積___________L(標況下);裝置乙中溶液的pH___________(溶液體積為200mL不變),要使乙燒杯中的溶液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需要加入的物質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工業(yè)采用氯化銨焙燒菱錳礦制備高純碳酸錳的流程如圖所示:

已知:①菱錳礦的主要成分是MnCO3,其中含FeCa、Mg、Al等元素。

Al3+Fe3+沉淀完全的pH分別為4.7、3.2,Mn2+、Mg2+開始沉淀的pH分別為8.1、9.1。

③焙燒過程中主要反應為MnCO3+2NH4ClMnCl2+2NH3↑+CO2↑+H2O。

1)結合圖1、23,分析焙燒過程中最佳的焙燒溫度、、焙燒時間依次分別為_____、_____、_____。

2)浸出液“凈化除雜”過程如圖:

①已知幾種氧化劑氧化能力的強弱順序為:H2O2Cl2MnO2Fe3+,則氧化劑X宜選擇__(填字母)。

AH2O2 BCl2 CMnO2

②調節(jié)pH時,pH可取的范圍為______。

3)“碳化結晶”步驟中,加入碳酸氫銨時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

4)上述流程中可循環(huán)使用的物質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膽礬(CuSO4·5H2O)是銅的重要化合物,在工業(yè)生產(chǎn)中應用廣泛。實驗室制備膽礬的流程如下:

(1) 稀硫酸、稀硝酸與銅粉反應生成一種無色氣體,該氣體是_____(寫化學式),制得的膽礬晶體中可能存在的雜質是_____(寫名稱)。

(2) 實驗室可采用沉淀法測定所得膽礬晶體中CuSO4·5H2O的含量,步驟如下:

①取樣、稱量;②加水充分溶解;③加入BaCl2溶液;④過濾、洗滌、干燥;⑤稱量、計算。在過濾前,需要檢驗SO42-是否沉淀完全,檢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若改變反應條件可獲得化學式為Cux(OH)y(SO4)z·nH2O的晶體,用熱重分析儀對Cux(OH)y(SO4)z·nH2O晶體進行分析并推斷該晶體的化學式。取3.30 g晶體樣品進行熱重分析,所得固體質量的變化曲線如下圖所示。已知:體系溫度在650 ℃及以下時,放出的氣體只有水蒸氣;實驗測得溫度在650 ℃時,殘留固體的組成可視為aCuO·bCuSO4;溫度在1 000 ℃以上時,得到的固體為Cu2O。

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溫度6501 000 ℃產(chǎn)生的氣體中,n(O)n(S)____(“>”“<””)3

②通過計算推斷Cux(OH)y(SO4)z·nH2O晶體的化學式: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汽車尾氣中CO、NOx以及燃煤廢氣中的SO2都是大氣污染物,對它們的治理具有重要意義。

(1)氧化還原法消除NOx的轉化如圖所示:

NONO2N2

①反應Ⅰ為NO+O3===NO2+O2,生成標準狀況下11.2 L O2時,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是____mol。

②反應Ⅱ中,當n(NO2)∶n[CO(NH2)2]=3∶2時,氧化產(chǎn)物與還原產(chǎn)物的質量比為____。

(2)使用“催化轉化器”可以減少尾氣中的CONOx,轉化過程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NOx―→N2+CO2(未配平),若x=1.5,則化學方程式中CO2N2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為____

(3)吸收SO2NO,獲得Na2S2O4NH4NO3產(chǎn)品的流程圖如圖所示(Ce為鈰元素)。

裝置Ⅱ中,酸性條件下NOCe4氧化的產(chǎn)物主要是,請寫出生成等物質的量的時的離子方程式:__

(4)裝置Ⅲ的作用之一是用質子交換膜電解槽電解使得Ce4再生,再生時生成的Ce4在電解槽的___(填“陽極”或“陰極”),同時在另一極生成的電極反應式為____

(5)已知進入裝置Ⅳ的溶液中的濃度為a g·L1,要使1 m3該溶液中的NO完全轉化為NH4NO3,至少需向裝置Ⅳ中通入標準狀況下的氧氣___L(用含a代數(shù)式表示,結果保留整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