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把下列物質分別加入盛冷水的錐形瓶內(nèi),立即塞緊帶U形管的塞子。已知U形管內(nèi)預先裝有少量水且液面相平(為便于觀察,預先染成紅色),加入下列

哪些物質后,發(fā)生如圖變化( )

NaOH粉末;濃硫酸;硝酸銨晶體;過氧化鈉固體;生石灰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⑤ D.③④⑤

【答案A

解析】

試題分析U形管中現(xiàn)象的實質是錐形瓶內(nèi)的氣壓高于大氣壓,錐形瓶內(nèi)氣壓增大的原因,可能是化學反應生成了氣體,也可能是物質溶解或化學反應放出熱量,還可能是既生成氣體又放出熱量。NaOH粉末溶于水放熱,錐形瓶內(nèi)的氣體壓強增大,符合題意;濃硫酸溶于水放熱,錐形瓶內(nèi)的氣體壓強增大,符合題意;硝酸銨晶體溶于水吸收熱量,錐形瓶內(nèi)的氣體壓強減小,不符合題意;Na2O2與H2O反應2Na2O2+2H2O4NaOH+O2,生成O2并放出熱量,錐形瓶內(nèi)的氣體壓強增大,符合題意;生石灰與H2O反應CaO+H2O=Ca(OH)2,放出熱量錐形瓶內(nèi)的氣體壓強增大,符合題意;答案選A。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L密閉容器中,800℃時反應2NOg)+O2g2NO2g)體系中,nNO)隨時間的變化如表:

時間/s

0

1

2

3

4

5

nNO/mol

0.020

0.010

0.008

0.007

0.007

0.007

1)上述反應________(填不是)可逆反應。

2)如圖所示,表示NO2變化曲線的是 ________。用O2表示從02 s內(nèi)該反應的平均速率v________。

3)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_______(填序號)。

avNO2)=2vO2 b.容器內(nèi)壓強保持不變

cvNO)=2vO2 d.容器內(nèi)密度保持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用濃硫酸和乙醇制取乙烯時,常會看到燒瓶中液體變黑,制得的乙烯中混有CO2、SO2等雜質。某課外小組設計了如下裝置,證明乙烯中混有CO2、SO2并驗證乙烯的性質。

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A是乙烯的發(fā)生裝置。圖中一處明顯的錯誤是__________,燒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

(2)若要檢驗A中所得氣體含有SO2,可將混合合氣體直接通入__________(填代號,下同)裝置;若要檢驗,A中所得氣體含有CH2=CH2,可將混合氣體先通入B裝置,然后通入__________裝置。

(3)寫出實驗室制取乙烯的化學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碳、氮廣泛的分布在自然界中,碳、氮的化合物性能優(yōu)良,在工業(yè)生產(chǎn)和科技領域有重要用途。

(1)氮化硅(Si3N4)是一種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SiO2與過量焦炭在1300~1700oC的氮氣流中反應制得:3SiO2(s)+6C(s)+2N2(g) Si3N4(s)+6CO(g)。H =-1591.2 kJ/mol,則該反應每轉移1mole,可放出的熱量為 。

(2)某研究小組現(xiàn)將三組CO(g)與H2O(g)的混合氣體分別通入體積為2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CO(g)+H2O(g) CO2(g)+H2(g),得到如下數(shù)據(jù):

① 實驗1中,前5min的反應速率v(CO2)= 。

②下列能判斷實驗2已經(jīng)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

a.容器內(nèi)CO、H2O、CO2、H2的濃度不再變化 b.容器內(nèi)壓強不再變化

c.混合氣體的密度保持不變 d.v(CO) =v(CO2

e.容器中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隨時間而變化

③若實驗2的容器是絕熱的密閉容器,實驗測得H2O(g)的轉化率H2O%隨時間變化的示意圖如下圖所示, b點v v(填“<”、“=”或“>”),t3~t4時刻,H2O(g)的轉化率H2O%降低的原因是

(3)利用CO與H2可直接合成甲醇,下圖是由“甲醇-空氣”形成的綠色燃料電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圖,寫出以石墨為電極的電池工作時負極的電極反應式 ,利用該電池電解1L 0.5mol/L的CuSO4溶液,當消耗560mLO2(標準狀況下)時,電解后溶液的pH= (溶液電解前后體積的變化忽略不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有A、B、C、DE五種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數(shù)由AE逐漸增大。①A元素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次外層電子數(shù)的2倍。②B的陰離子和C的陽離子與氖原子的電子層結構相同。在通常狀況下,B的單質是氣體,0.1 mol B的氣體與足量的氫氣完全反應共有0.4 mol電子轉移。④C的單質在點燃時與B的單質充分反應,生成淡黃色的固體,此淡黃色固體能與AB2反應可生成B的單質。⑤D的氣態(tài)氫化物與其最高價含氧酸間能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請寫出:

1A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的結構式___________;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

2C單質在B單質中燃燒的生成物中所含化學鍵類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D 能形成化合物的電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元素的低價氧化物與E的單質的水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元素D與元素E相比,非金屬性較強的是_______(用元素符號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證明這一事實的是________(填選項序號)。

a.常溫下D的單質和E的單質狀態(tài)不同 bE的氫化物比D的氫化物穩(wěn)定

c.一定條件下DE的單質都能與鈉反應 dD的最高價含氧酸酸性弱于E的最高價含氧酸

eD的單質能與E的氫化物反應生成E單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高鐵酸鹽在能源環(huán)保領域有廣泛用途。用鎳(Ni)、鐵作電極電解濃NaOH溶液制備高鐵酸鹽Na2FeO4的裝置如圖所示。下列推斷合理的是

A. 鎳是陽極,電極反應為4OH4e= O2↑+ 2 H2O

B. 電解時電流的方向為:負極→Ni電極溶液→Fe電極正極

C. 若隔膜為陰離子交換膜,則OH自右向左移動

D. 電解時陽極區(qū)pH降低、陰極區(qū)pH升高,撤去隔膜混合后,與原溶液比較pH降低(假設電解前后體積變化忽略不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I. “立方烷”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烴,其分子為正方體結構,其碳架結構如圖所示:

(1)“立方烷”有多種同分異構體,其中一種屬于芳香烴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是 。

(2)立方烷”的三氯代物具有同分異構體的數(shù)目是 。

II.有機化學中的反應類型較多,將下列反應歸類(填序號)。

①乙烷在空氣中燃燒 ②由乙炔制氯乙烯

③甲烷與氯氣在光照的條件下反應 ④乙烯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⑤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⑥實驗室制乙烯

⑦由甲苯制取TNT ⑧溴乙烷和氫氧化鈉的乙醇溶液共熱

⑨乙苯的制備:

(1)其中屬于取代反應的是__________;屬于氧化反應的是_______;

(2)寫出⑦和⑧的化學方程式: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3,5-二甲氧基苯酚是重要的有機合成中間體,可用于天然物質白檸檬素的合成。一種以間苯三酚為原料的合成反應如下:

甲醇、乙醚和3,5-二甲氧基苯酚的部分物理性質見下表:

物質

沸點/℃

熔點/℃

密度(20℃) / g·cm-3

溶解性

甲醇

64. 7

0. 7915

易溶于水

乙醚

34. 5

0. 7138

微溶于水

3,5-二甲氧基苯酚

33-36

易溶于甲醇、乙醚,微溶于水

反應結束后,先分離出甲醇,再加入乙醚進行萃取。

(1)①分離出甲醇的操作是的

②萃取用到的分液漏斗使用前需 并洗凈,分液時有機層在分液漏斗的 填(“上”或“下”)層。

(2)分離得到的有機層依次用飽和NaHCO3溶液、飽和食鹽水、少量蒸餾水進行洗滌。用飽和NaHCO3 溶液洗滌的目的是 ;用飽和食鹽水洗滌的目的是 。

(3)洗滌完成后,通過以下操作分離、提純產(chǎn)物,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填字母)。

a.蒸餾除去乙醚 b.重結晶 c.過濾除去干燥劑 d.加入無水CaCl2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煤是寶貴的化石燃料,但是將煤直接作為燃料太浪費!可以通過煤的______獲得焦炭、煤焦油和出爐煤氣等產(chǎn)品。煤的氣化是指將煤在高溫下與水接觸轉變?yōu)榭勺鳛楣I(yè)或民用燃料以及化工合成原料的煤氣,請寫出煤的氣化的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A1和Fe2O3組成的鋁熱劑充分反應后的固體分成兩等份,一份與足量的NaOH溶液反應生成標況下6.72升的氣體,另一份與足量的HCl溶液反應生成標況下17.92升的氣體則鋁熱反應的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原鋁熱劑中鋁為______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