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常溫下1體積pH=2.5的鹽酸與10體積某一元強堿溶液恰好完全反應,則該堿溶液的pH等于(  )

A. 9.0 B. 9.5 C. 1 0.5 D. 1 1.0

【答案】C

【解析】

設鹽酸的體積為V,則強堿的體積為10V。酸堿中和反應的實質(zhì)是H+OH-的反應,鹽酸是一元強酸,能和該一元強堿溶液恰好完全反應,說明n(H+)=n(OH-),則酸和堿的物質(zhì)的量也相等:V×10-2.5=10V×10pH-14,解得pH=10.5。答案選C項。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做法不符合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是( )
A.用自行車代替燃油汽車上下班
B.用太陽能、風能、水能等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C.將塑料、橡膠等有機垃圾深埋或傾入江海中
D.實施礦物燃料脫硫脫硝技術(shù)以減少硫、氮氧化物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各組物質(zhì)相互反應后,沒有堿生成的是 ( )
A.Na2O2溶于水
B.紅熱的鐵和水蒸氣
C.金屬鈉投入水中
D.Na2O投入水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guān)金屬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金屬原子的核外電子在金屬晶體中都是自由電子

B. 鎂型和銅型的原子堆積方式空間利用率最高

C. 金屬原子在化學變化中失去的電子數(shù)越多,其還原性越強

D. 溫度升高,金屬的導電性將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熱化學方程式或敘述正確的是

A. 1 mol液態(tài)肼在足量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水蒸氣,放出642 kJ的熱量:N2H4(l)+O2(g) ===N2(g)+2H2O(g) ΔH+642 kJ·mol1

B. 12 g石墨轉(zhuǎn)化為CO,放出110.5 kJ的熱量2C(石墨s)+O2(g) ===2CO(g) ΔH=-110.5 kJ·mol1

C. 已知H2(g)+ O2(g) ===H2O(l) ΔH=-286 kJ·mol1,2H2O(l) ===2H2(g)+O2(g)ΔH+572 kJ·mol1

D. 已知N2(g)+3H2(g) 2NH3(g) ΔH=-92.4 kJ·mol1,則在一定條件下向密閉容器中充入0.5 mol N2(g)1.5 mol H2(g)充分反應放出46.2 kJ的熱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約為6.02×1023mol-1,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7.8 g Na2S和Na2O2的混合物中含有陰離子數(shù)大于0.1×6.02×1023

B. 2 mol NO和1 mol O2混合在密閉容器中,容器內(nèi)物質(zhì)分子數(shù)小于2×6.02×1023

C. 6.8 g熔融的KHSO4中含有0.1NA個陽離子

D. 1.00 mol 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層電子總數(shù)為10×6.02×10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一容積為5 L的密閉容器內(nèi),加入0.2 mol CO和0.2 mol H2O,在催化制存在的條件下高溫加熱,發(fā)生如下反應:CO(g)+H2O(g) CO2(g)+H2(g) ΔH>0。反應中CO2的濃度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

(1)根據(jù)圖中數(shù)據(jù),反應開始至達到平衡時,v(CO)=________;反應達到平衡時,c(H2)=________。

(2)判斷該反應達到平衡的依據(jù)是________。

①CO2減少的化學反應速率和CO減少的化學反應速率相等

②CO、H2O、CO2、H2的濃度都相等

③CO、H2O、CO2、H2的濃度都不再發(fā)生變化

④正、逆反應速率都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發(fā)生化學反應時失去電子越多的金屬原子,還原能力越強

B.NaCl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電離出Na+、Cl-

C.能與酸反應的氧化物,不一定是堿性氧化物

D.電離時能產(chǎn)生H+的化合物是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

①NH4ClZnCl2溶液可作焊接金屬中的除銹劑

NaHCO3Al2(SO4)3兩種溶液可作泡沫滅火劑

草木灰與銨態(tài)氮肥不能混合施用

實驗室盛放碳酸鈉溶液的試劑瓶不能用磨口玻璃塞

加熱蒸干AlCl3溶液得到Al(OH)3固體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