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同學為了驗證碳和硅兩種元素非金屬性的相對強弱,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夾持儀器已略去,氣密性已檢驗)。
實驗操作步驟:
①打開彈簧夾1,關閉彈簧夾2,并打開活塞a,滴加鹽酸。
②A中看到白色沉淀時,…,關閉活塞a。
請回答:
(1)B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通過步驟①、②得知鹽酸具有的性質是________(填字母)。
A.揮發(fā)性 B.還原性 C.氧化性 D.酸性
(3)C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X是________(寫化學式)。
(4)為了驗證碳的非金屬性強于硅,步驟②中未寫的操作和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
(5)D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CaCO3+2H+=Ca2++CO2↑+H2O A、D 除HCl氣體 NaHCO3 關閉彈簧夾1,打開彈簧夾2,當D中出現(xiàn)白色膠狀沉淀后 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
【解析】
驗證碳和硅兩種元素非金屬性的相對強弱,主要是利用強酸制弱酸的原理,鹽酸和碳酸鈣反應生成氯化鈣、二氧化碳和水,由于鹽酸易揮發(fā),因此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鈉之前需要將揮發(fā)出的HCl除掉,一般用碳酸氫鈉溶液除掉。
(1)B中是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二氧化碳和水,其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CaCO3+2H+=Ca2++CO2↑+H2O;故答案為:CaCO3+2H+=Ca2++CO2↑+H2O。
(2)通過步驟①、②,A中看到白色沉淀說明鹽酸具有揮發(fā)性,鹽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氯化鈣、二氧化碳和水,說明鹽酸具有酸性,因此得知鹽酸具有的性質是AD;故答案為:AD。
(3)由于鹽酸具有揮發(fā)性,因此先用C裝置除掉揮發(fā)出的HCl,X試劑為飽和碳酸氫鈉(NaHCO3)溶液;故答案為:除HCl氣體;NaHCO3。
(4)為了驗證碳的非金屬性強于硅,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到硅酸鈉溶液中,因此步驟②中未寫的操作和現(xiàn)象是關閉彈簧夾1,打開彈簧夾2,當D中出現(xiàn)白色膠狀沉淀后;故答案為:關閉彈簧夾1,打開彈簧夾2,當D中出現(xiàn)白色膠狀沉淀后。
(5)D中二氧化碳和硅酸鈉溶液反應生成硅酸和碳酸鈉,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Na2SiO3+CO2 +H2O=H2SiO3↓+Na2CO3;故答案為: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已知:HI(g)1/2H2(g)+1/2I2(s) △H =-26.5kJ/mol,由此可知1mol HI氣體在密閉容器中充分分解后可以放出26.5kJ的熱量
B.已知: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則氫氣的燃燒熱為ΔH=-285.8 kJ/mol
C.肼(N2H4)是一種用于火箭或燃料電池的原料,已知2H2O(g)+ O2(g)=2H2O2(l)△H=+108.3kJ/mol①N2H4(l) + O2(g)=N2(g) + 2H2O(g)△H=-534.0kJ/mol②。則有反應:N2H4(l) + 2H2O2(l) =N2(g)+ 4H2O(l)△H=-642.3kJ/mol
D.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與稀鹽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熱量,則稀醋酸和稀NaOH溶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NaOH(aq)+CH3COOH(aq)=CH3COONa(aq)+H2O(l)ΔH=-57.4 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氧化還原滴定同中和滴定類似(用已知濃度的氧化劑溶液滴定未知濃度的還原劑溶液或反之)。現(xiàn)用0.001 mol·L1酸性KMnO4溶液滴定未知濃度的無色NaHSO3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5+H+2Mn2++5+3H2O。
請完成下列問題:
(1)該滴定實驗所需儀器和用品是____________。
A 酸式滴定管(50 mL)B 堿式滴定管(50 mL) C 量筒(10 mL) D 錐形瓶 E 鐵架臺 F 滴定管夾 G 燒杯 H 白紙 I 膠頭滴管 J 漏斗
(2)實驗中用_____(填“酸”或“堿”)式滴定管盛裝酸性KMnO4溶液,原因是_______。
(3)本實驗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使用指示劑,滴定終點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
(4)①滴定前平視液面,刻度為a mL,滴定后俯視刻度為b mL,則(ba) mL比實際消耗KMnO4溶液的體積_____(填“大”或“小”),根據(jù)(ba) mL計算得到的待測液濃度比實際濃度_____(填“高”或“低”)。
②若滴定時所用的酸性KMnO4溶液因久置而導致濃度變小,則由此測得的待測液濃度值會____(填“偏小”“偏大”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給定條件下,下列選項所示的物質間轉化均能實現(xiàn)的是
A. NaCl(aq)Cl2(g)FeCl2(s)
B. MgCl2(aq)Mg(OH)2(s)MgO (s)
C. S(s)SO3(g)H2SO4(aq)
D. N2(g)NH3(g)Na2CO3(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高分子化合物M的合成路線如下:
已知:
(1)A中含氧官能團的名稱是______。
(2)H是A的同分異構體,能與FeCl3顯示特殊的紫色,核磁共振氫譜顯示H有5組峰,則其結構簡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
(3) B的結構簡式為______,G的結構簡式為__________________。
(4) 已知D為乙酸乙酯,2 D → E + C2H5OH,F中含有醇羥基,⑤的反應類型為_____。
(5) 寫出④的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以乙醛為原料,寫出合成D的流程圖______。(其他無機試劑任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氯磺酸是無色液體,密度1.79g·cm-3,沸點約152℃。氯磺酸有強腐蝕性,遇濕空氣產(chǎn)生強烈的白霧,故屬于危險品。制取氯磺酸的典型反應是在常溫下進行的,反應為 HCl(g)+SO3 = HSO3Cl。實驗室里制取氯磺酸可用下列儀器裝置(圖中夾持、固定儀器等已略去),實驗所用的試劑、藥品有:①密度1.19g·cm-3濃鹽酸 ②密度1.84g·cm-3、質量分數(shù)為98.3%的濃硫酸 ③發(fā)煙硫酸(H2SO4··SO3) ④無水氯化鈣、菟。制備時要在常溫下使干燥的氯化氫氣體和三氧化硫反應,至不再吸收HCl時表示氯磺酸已大量制得,再在干燥HCl氣氛中分離出氯磺酸。
(1)儀器中應盛入的試劑與藥品(填數(shù)字序號):A中的a____ B____ C_____ F_____ 。
(2)A的分液漏斗下邊接有的毛細管是重要部件,在發(fā)生氣體前要把它灌滿a中液體,在發(fā)生氣體時要不斷地均勻放出液體。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過程中需要加熱的裝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 (填裝置字母)。
(4)若不加F裝置,可能發(fā)生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F之后還應加的裝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中國科學家用金屬鈉和在一定條件下制得了金剛石:(金剛石)
鈉 | 金剛石 | 石墨 | ||
熔點(℃) | 97.8 | 851 | 3550 | 3850 |
沸點(℃) | 882.9 | 1850(分解產(chǎn)生) | —— | 4250 |
(1)若反應在常壓、890℃下進行,寫出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____,若,則________(選填序號)。
a.反應肯定達到平衡 b.反應可能達到平衡 c.反應肯定未達平衡
(2)若反應在10L密閉容器、常壓下進行,5min內,測得金剛石的質量增加了6g,該時間段內________,若反應溫度由890℃升高到1860℃,則容器內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將________(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3)反應中還有石墨生成,已知:,若升高溫度,生成的碳單質中,金剛石的含量將增大,則該反應的正反應是________反應(填“吸熱”或“放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瑞香是一種具有抗菌、抗炎、抗凝血等生物活性的香豆素化合物,其分子結構如圖所示;卮鹣铝袉栴}。
(1)瑞香素的化學式為______,含氧官能團名稱______;
(2)1mol此化合物可與___molBr2反應,在一定條件下與H2反應時,最多消耗H2的物質的量為__mol,最多可以與____molNaOH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