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解:A、B、C、D、E、F六種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D與E的氫化物分子構型都是V型,則氫化物為H
2O、H
2S,則D為氧元素,E為硫元素;原子序數(shù)F大于硫元素,故F為氯元素;A與D可形成的化合物,常溫下均為液態(tài),則A為氫元素;A能分別與B、C、D形成電子總數(shù)相等的分子,B為碳元素,C為氮元素,可形成10電子分子,滿足A、B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和與C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等,符合題意.
故A為氫元素;B為碳元素,C為氮元素,D為氧元素,E為硫元素;F為氯元素.
(1)由上述分析可知,C為N;F為氯元素,原子核外有17 個電子,有3個電子層,最外層有7個電子,位于周期表第3周期第ⅦA族.
故答案為:N;第3周期第ⅦA族.
(2)B為碳元素,D為氧元素,直線型氣態(tài)化合物 B
2D
2分子為C
2O
2,且各原子最外層都滿足8電子結構,分子中碳原子與碳原子之間形成2對共用電子對,每個碳原子與1個氧原子形成2對共用電子對,則C
2O
2電子式為
,其固體時的晶體類型是分子晶體.
故答案為:
;分子晶體.
(3)①N
4只含一種元素,屬于單質(zhì),故①錯誤;
②N
4與P
4(白磷)都形成分子晶體,P
4相對分子質(zhì)量大,分子間作用力強,P
4沸點高,故②正確;
③lmol N
4氣體轉變?yōu)镹
2,斷開化學鍵吸收能量為167kJ×4=668kJ,形成化學鍵放出能量為942kJ×2=1884kJ,所以反應放出能量為1884kJ-668kJ=1276kJ,故③錯誤;
④N
4與N
2都是氮元素組成的結構不同的單質(zhì),互為同素異形體,故④正確;
⑤P
4(白磷)易自然,穩(wěn)定性差,故⑤錯誤;
⑥N
4屬于分子晶體,故⑥錯誤;
⑦N
4和P
4 (白磷)的晶體都屬于分子晶體,故⑦正確;
⑧同分異構體研究對象為化合物,N
4與N
2互為同素異形體,故⑧錯誤.
故選:②④⑦.
(4)C為氮元素,F(xiàn)為氯元素兩種元素形成一種化合物分子,各原子最外層達8電子結構,分子中存在3個N-Cl鍵,
則該分子的結構式為
,與氨氣結構類似,其空間構型為三角錐型.
故答案為:
;三角錐型.
(5)A
2ED
3為H
2SO
3,A
2D
2是H
2O
2,H
2O
2將亞硫酸氧化為硫酸,反應離子方程式為H
2O
2+H
2SO
3=2H
++SO
42-+H
2O.
故答案為:H
2O
2+H
2SO
3=2H
++SO
42-+H
2O.
(6)E與F形成的化合物E
2F
2為S
2Cl
2,遇水易水解,其空間結構與H
2O
2極為相似.
a.S
2Cl
2的空間結構與H
2O
2極為相似,所以結構式為:Cl-S-S-Cl,故a正確;
b.H
2O
2為打開的書頁形結構,-O-H處于兩個平面,是極性分子,S
2Cl
2的空間結構與H
2O
2極為相似,為含有極性鍵和非極性鍵的極性分子,故b錯誤;
c.E
2Br
2與E
2F
2結構相似,都能形成分子晶體,相對分子質(zhì)量越大熔沸點越高,所以熔沸點:E
2Br
2>E
2F
2,故c正確;
d.S
2Cl
2遇水解,反應2S
2Cl
2+2H
2O=SO
2↑+3S↓+4HF,符合氧化還原反應,且電子轉移相等,可能發(fā)生該反應,故d正確.
故選:acd.
(7)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單質(zhì)的氧化性越強,氧化劑氧化性強于氧化產(chǎn)物氧化性,所以反應C1
2+H
2S=S↓+2HCl,可以說明Cl的非金屬性比S強.
故答案為:C1
2+H
2S=S↓+2H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