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分)下圖一表示綠色植物葉肉細胞內(nèi)發(fā)生的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過程,其中a、b為光合作用的原料,①一⑤表示相關過程。圖二、圖三表示外界相關條件對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響。請據(jù)圖回答
(1)圖一中①、②過程進行的場所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①過程中產(chǎn)生的[H]在③過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響圖二中甲點上下移動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圖二的乙點突然停止光照,葉綠體內(nèi)C3化合物的含量將____________________。圖二中,乙──丙段時,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大棚種植蔬菜時,白天最好控制光照強度為圖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點對應的光照強度,溫度為圖三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最佳。(圖三中,真光合速率=凈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5)寫出圖一細胞中發(fā)生的②④生理過程的總反應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9分)請分析下列有關人類遺傳病的問題。
(1)21三體綜合征屬于__________遺傳病,其男性患者的體細胞的染色體組成為__________。
(2)克萊費爾特癥患者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XY。父親色覺正常,母親患紅綠色盲,生了一個色覺正常的克萊費爾特癥患者,請運用有關知識進行解釋:________(填“父親”或“母親”)減數(shù)分裂異常,形成__________ (色盲基因用B或b表示)配子與另一方正常配子結合形成受精卵。
(3)為避免生出克萊費爾特癥患者,該母親懷孕后應及時接受產(chǎn)前檢查。檢查方法是抽取羊水獲得胎兒細胞,運用____________________技術大量擴增細胞,用____________________處理使細胞相互分離開來,然后制作臨時裝片進行觀察。
(4)下圖是某單基因遺傳。ɑ驗锳,a)家系圖,已知在正常人群中Aa基因型頻率為10-6
①為研究發(fā)病機理,通常采用PCR技術獲得大量致病基因,該技術成功的關鍵是要有__________酶。
②為診斷2號個體是否攜帶致病基因,通常采用的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7號與表現(xiàn)性正常的女性結婚,生一患病兒子的概率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河南省實驗中學2010年高考壓軸卷理綜生物試題 題型:綜合題
(22分)下圖甲曲線表示馬鈴薯在恒溫30℃時光
合速率與光照強度的關系,圖乙是某同學“探究影響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實驗裝置圖。試回答:
(1)圖甲曲線中,當光照強度為W點時,葉肉細胞中產(chǎn)生ATP的場所有 。
(2)已知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分別為25℃和30℃,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將溫度調(diào)節(jié)到25℃,圖甲曲線中X點將向 移動,Y點將向
移動。
(3)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當土壤干旱時,植物根細胞會迅
合成某種化學物質(zhì)X。有人推測根部合成的X運輸?shù)饺~片,能調(diào)節(jié)氣孔的開閉。他們做了如下實驗:取大小和生理狀態(tài)一致的葉片若干,平均分為四組,第一組將葉片的葉柄下部浸在不含X的培養(yǎng)液中,另三組分別將葉柄下部浸在不同濃度X的培養(yǎng)液中,以分析葉片中X物質(zhì)濃度與氣孔開放程度之間的關系。一段時間后,可以測得有關數(shù)據(jù),得到下表的結果。
(注:氣孔導度越大,氣孔開啟程度越大。)
分組 測量指標 | 培養(yǎng)液中X的濃度/mol·m-3 | ||
5×10-5 | 5×10-4 | 5×10-3 | |
葉片中X的濃度/mol·g-1(鮮重) | 2.47 | 2.97 | 9.28 |
葉片中的氣孔導度/mol·m-2·a-1 | 0.54 | 0.43 | 0.2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河南省2010年高考壓軸卷理綜生物試題 題型:綜合題
(22分)下圖甲曲線表示馬鈴薯在恒溫30℃時光合速率與光照強度的關系,圖乙是某同學“探究影響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實驗裝置圖。試回答:
(1)圖甲曲線中,當光照強度為W點時,葉肉細胞中產(chǎn)生ATP的場所有 。
(2)已知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分別為25℃和30℃,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將溫度調(diào)節(jié)到25℃,圖甲曲線中X點將向 移動,Y點將向
移動。
(3)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當土壤干旱時,植物根細胞會迅合成某種化學物質(zhì)X。有人推測根部合成的X運輸?shù)饺~片,能調(diào)節(jié)氣孔的開閉。他們做了如下實驗:取大小和生理狀態(tài)一致的葉片若干,平均分為四組,第一組將葉片的葉柄下部浸在不含X的培養(yǎng)液中,另三組分別將葉柄下部浸在不同濃度X的培養(yǎng)液中,以分析葉片中X物質(zhì)濃度與氣孔開放程度之間的關系。一段時間后,可以測得有關數(shù)據(jù),得到下表的結果。
(注:氣孔導度越大,氣孔開啟程度越大。)
分組 測量指標 |
培養(yǎng)液中X的濃度/mol·m-3 |
||
5×10-5 |
5×10-4 |
5×10-3 |
|
葉片中X的濃度/mol·g-1(鮮重) |
2.47 |
2.97 |
9.28 |
葉片中的氣孔導度/mol·m-2·a-1 |
0.54 |
0.43 |
0.27 |
由此可以推測,隨著培養(yǎng)液中X濃度的增大,該植物光合作用強度 ,原因是 。
(4)某同學在研究馬鈴薯塊莖細胞呼吸方式時,設計了如下實驗:
實驗一 取新鮮馬鈴薯塊莖,洗凈、切成碎屑。向錐形瓶中分別加入適量的馬鈴薯塊莖碎屑,安裝成下圖甲。每隔一段時聞,從分液漏斗向錐形瓶A中注入適量過氧化氫溶液,觀察裝置中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的顏色變化。
實驗二 取新鮮馬鈴薯塊莖,洗凈、切成碎屑。向錐形瓶C中放入適量的馬鈴薯塊莖碎屑,并向C瓶充入N2,替代瓶中空氣,安裝成下圖乙,一段時間后,觀察裝置中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的顏色變化。
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實驗一的原理是 ;當實驗一中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的顏色由綠變黃時,是否可以說明馬鈴薯的呼吸作用在逐漸增強? 為什么?
②已知植物細胞無氧呼吸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能夠產(chǎn)生酒精的無氧呼吸,另一種是能夠產(chǎn)生乳酸的無氧呼吸。并且馬鈴薯塊莖在只有N2的條件下可以進行無氧呼吸。則實驗二的目的是 ;若實驗二中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 ,則說明馬鈴薯塊莖細胞進行的是產(chǎn)生乳酸的無氧呼吸,其反應式為 。
③實驗一和實驗二在設計上均有不夠嚴謹之處,可能會干擾對馬鈴薯塊莖細胞呼吸類型的判斷,請給予修正。
修正的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