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題目】研究表明一定量的鈰(shì)對植物的生長具有促進作用。南通某中學生物興趣小組探究了不同濃度的鈰對大蒜根尖細胞有絲分裂及根生長的影響,實驗步驟及結果如下。請回答:

①選擇大小相近的大蒜在適宜條件下進行生根培養(yǎng)。

②用全營養(yǎng)液配制質量濃度分別為1、10、30、50 mg·L-1的硝酸鈰銨溶液。

③待大蒜根生長至約3 cm時,選擇長勢基本一致的大蒜平均分為5組,分別用全營養(yǎng)液和不同濃度的硝酸鈰銨溶液在23 ℃下培養(yǎng)。定期更換培養(yǎng)液。

④培養(yǎng)至48 h、72 h時,剪取大蒜根尖進行解離、? 、制片并觀察,計算細胞分裂指數(分裂期細胞數與細胞總數的比值),結果如下表。

⑤培養(yǎng)至7 d時,測量大蒜根長,結果如下圖。

(1) 步驟④中,解離的目的是_________,“?”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 據圖分析,鈰對大蒜根生長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__的特點。

(3) 據表、圖分析,鈰促進大蒜根尖生長的機理是___________。

(4) 為了進一步探究硝酸鈰銨促進大蒜根生長的最適濃度,應該在____mg·L-1之間縮小濃度梯度繼續(xù)實驗。

(5) 本實驗中不需要再設計對照組排除硝酸鈰銨中的硝酸根離子和銨根離子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使組織細胞相互分離 漂洗、染色 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一定量的鈰能促進根細胞的分裂 1-30 硝酸鈰銨中的硝酸根離子和銨根離子非常少,全營養(yǎng)液中已提供了充足的硝酸根離子和銨根離子

【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分析,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了不同濃度的鈰對大蒜根尖細胞有絲分裂及根生長的影響,自變量是不同濃度的鈰,因變量是細胞分裂指數和根長。

(1)制作根尖有絲分裂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是解離、漂洗、染色和制片,因此步驟④中“?”表示漂洗、染色,其中解離的目的是使組織細胞相互分離。

(2)根據柱狀圖分析,隨著鈰濃度的增加,根長表現為先增加后降低,且與鈰濃度為0的對照組相比,鈰濃度為50/mg.L-1的實驗組的根長度變小了,說明鈰對大蒜根生長的作用具有兩重性的特點,即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3)根據表格和柱狀圖分析,隨著鈰濃度的增加,細胞分裂指數和根長都表現為先增加后降低,說明一定量的鈰能促進根細胞的分裂,進而促進大蒜根尖生長。

(4)根據表格和圖形分析可知,細胞分裂指數和根長最大值對應的鈰濃度應該在10 mg·L-1左右,因此為了進一步探究硝酸鈰銨促進大蒜根生長的最適濃度,應該在1-30mg·L-1之間縮小濃度梯度繼續(xù)實驗。

(5)由于硝酸鈰銨中的硝酸根離子和銨根離子非常少,全營養(yǎng)液中已提供了充足的硝酸根離子和銨根離子,因此本實驗中不需要再設計對照組排除硝酸鈰銨中的硝酸根離子和銨根離子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利用基因工程技術生產羧酸酯酶(CarE)制劑的流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過程①需使用轉錄酶

B. 過程②需使用解旋酶和PCR技術獲取目的基因

C. 過程③使用的感受態(tài)細胞可用NaCl溶液制備

D. 過程④可利用DNA分子雜交鑒定目的基因是否已導入受體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為在疫苗注射前后、不同時間采血所測得的抗體,(箭頭指示為疫苗注射時間)。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 ad時間所注射的為不同種疫苗,甲、乙兩種抗體由不同漿細胞產生

B. 甲曲線表明每個抗體分子可以多次與同種抗原結合發(fā)揮作用

C. 甲、乙兩曲線表明,不同種類的抗體在體內存留的時間長短可有較大的差異

D. c時間段抗體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與a時間注射的疫苗相類似的抗原的刺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些農作物秸稈富含纖維素,纖維素經過水解可以形成葡萄糖,葡萄糖再經過發(fā)酵可以生產酒精。如圖是利用農作物秸稈生產酒精的大致流程,請回答下列問題:

(1)農作物秸稈含有豐富的纖維素,纖維素要經過纖維素分解菌分解成葡萄糖。人們常常是從土壤中分離纖維素分解菌。分離纖維素分解菌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其實驗流程是:土壤取樣→選擇培養(yǎng)→_________________→將樣品涂布到鑒別纖維素分解菌的培養(yǎng)基上→挑選產生______________的菌落。

(2)纖維素分解菌能合成纖維素酶,纖維素酶是一種復合酶,一般認為它至少含有三種組分,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兩種酶使纖維素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種酶將它分解成葡萄糖。

(3)在分離纖維素分解菌的實驗過程中,需要染色環(huán)節(jié)。該染色法有兩種:第一種是先培養(yǎng)微生物,再加入剛果紅進行顏色反應;第二種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時就加入剛果紅。但使用第二種方法有兩個明顯缺點,它們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過上述過程,只能是初步判定分離出了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為了確定是纖維素分解菌,還需要進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實驗。纖維素酶的測定方法一般是對纖維素酶分解濾紙等纖維素后所產生的__________________進行定量的測定。

(5)圖中發(fā)酵階段常用的菌種是酵母菌,在酒精發(fā)酵時一般將溫度控制在________℃。發(fā)酵后是否有酒精產生,可以用_______________來檢驗。

(6)利用葡萄能生產果酒,進而生產果醋,生產果醋常用的菌種是醋酸桿菌,醋酸桿菌與酵母菌在代謝類型上的區(qū)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生理活動與蛋白質功能無關的是(
A.氨基酸進入肝細胞
B.紅細胞在清水中吸水膨脹
C.葡萄糖在細胞內氧化分解
D.胰島素和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腐乳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出的一種經過微生物發(fā)酵的大豆食品。下面是腐乳制作的流程示意圖:

讓豆腐上長出毛霉→加鹽腌制→加鹵湯裝瓶→密封腌制

(1)現代科學研究表明.許多種微生物參與了豆腐的發(fā)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種_____________狀真菌。

(2)腐乳制作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傳統(tǒng)的制作過程中,豆腐塊上生長的毛霉來自______________。而現代的腐乳生產是在嚴格的無菌條件下,將優(yōu)良的毛霉菌種接種在豆腐上,這樣可以_____________。

(4)加鹽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鹵湯是由酒及各種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加香辛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6)蛋白質在生物體內代謝后可產生尿素,尿素是一種重要的農家肥,但尿素不能直接被農作物吸收。只有當土壤中的細菌將尿素分解后,才能被植物利用。這些細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為它們能合成一種特殊的酶,該酶叫___________。請寫出分解尿素的反應式: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組成細胞的有機物中,不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的是(

A.糖類B.脂質C.蛋白質D.核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馬的毛色由兩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一對同源染色體的相同基因位點在種群中有At、A、a三種基因,稱為復等位基因,相關表現型與基因組成的關系如下表。下圖是某育種場繁育馬的系譜圖,請回答:

基因組成

馬的毛色

E_At_

褐騮色

E_A_

騮色

E_aa

黑色

ee_ _

粟色

    

(1)Ⅰ1、Ⅰ2的基因型分別為________。

(2)復等位基因At、A和a之間的顯隱性關系是At____顯性,A對____顯性。

(3)Ⅱ1與Ⅱ3雜交,后代中騮色馬出現的幾率為____。

(4)如果要鑒定Ⅱ2的基因型,可以讓其與系譜中的____雜交,若雜交后代出現騮色馬,則Ⅱ2的基因型是____;若雜交后代出現褐騮色馬,則Ⅱ2的基因型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曲線b表示在最適溫度、最適pH條件下,反應物濃度與酶促反應速率的關系。據圖分析正確的是(  )

A. 酶量是限制曲線AB段反應速率的主要因素

B. 酶量減少后,圖示反應速率可用曲線a表示

C. 升高溫度后,圖示反應速率可用曲線c表示

D. 減小pH,重復該實驗,A、B點位置都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