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轉座子是指一段可移動DNA片段,可在同一染色體的不同位點或不同染色體之間發(fā)生轉移。雄性不育植株不能產(chǎn)生正常功能的花粉,但雌蕊發(fā)育正常。研究人員利用已知序列的M加轉座子對雄性不育玉米植株進行了系列研究。
(1)轉座子插入可導致基因斷裂,發(fā)生突變,利用雄性不育玉米植株Mo17和具有u轉座子活性(有相應的轉移酶,使轉座子能移動)的玉米植株進行了系列雜交實驗,最終獲得育性恢復突變體(無轉移酶,轉座子不能移動),用H表示M如插入的染色體。突變體植株通過__________產(chǎn)生2種類型的花粉;含h染色體的花粉敗育,含H染色體的花粉育性恢復。將該育性恢復突變體植株自交,子代的育性表現(xiàn)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取育性恢復突變體與________的DNA進行比對,僅突變體植株含有的特異片段即為___________,再將其兩端的堿基序列與玉米全基因組比對,最終確定了導致雄性不育的基因rp16。
(3)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rp16基因決定育性的機理如下圖所示,圖中①表示_____過程,②發(fā)生的場所是_______。由此可見,花粉的育性是由_______控制的。據(jù)圖推測Mu插入導致育性恢復的原因:_________。
【答案】減數(shù)分裂 均可育 不育株Mo17 Mu轉座子 轉錄 核糖體 細胞核基因和線粒體基因共同 Mu插入引起rp16基因突變,不能合成rp16蛋白,從而抑制不育蛋白的合成,使花粉的育性得以恢復
【解析】
1、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zhì):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配子的過程中,位于同源染色體的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分離而分離,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進行自由組合。
2、基因通過轉錄和翻譯過程控制蛋白質(zhì)的合成進而控制生物的性狀,細胞核、線粒體、葉綠體含有DNA,因此轉錄的場所是細胞核、線粒體、葉綠體,翻譯的場所是核糖體。
(1)花粉粒含有雄配子,植物產(chǎn)生花粉粒是通過減數(shù)分裂過程;恢復育性突變體的基因型是Hh,由于h花粉敗育,因此自交后代基因型是HH、Hh,都表現(xiàn)為可育。
(2)育性恢復突變體的染色體組型Hh(H含有轉座子),不育株Mo17hh(h不含有轉座子),二者的DNA對比,特異性片段為轉座子。
(3)由題圖可知,①是以基因為模板形成mRNA,是轉錄過程,②是以mRNA為模板合成蛋白質(zhì),是翻譯過程,發(fā)生在核糖體上;由題圖可知,花粉的育性是由細胞核基因和線粒體基因共同決定;Mu插入引起rp16基因突變,不能合成rp16蛋白,從而抑制不育蛋白的合成,使花粉的育性得以恢復。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ATP是細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圖1為AP的結構,圖2為ATP與ADP的相互轉化,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圖1的A代表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c為高能磷酸鍵
B.圖2中的能量可以來源于光能、化學能,也可以轉化為光能和化學能
C.在無氧與有氧的條件下,細胞質(zhì)基質(zhì)中都可發(fā)生圖2向左的反應
D.酶1和酶2的作用結果不同,但機理都是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苯丙氨酸部分代謝途徑示意圖。苯丙酮尿癥是由于苯丙氨酸羥化酶基因突變所致。患者的苯丙氨酸羥化酶失活,苯丙氨酸轉化為酪氨酸受阻,組織細胞中苯丙氨酸和苯丙酮酸蓄積,表現(xiàn)為智力低下、毛發(fā)與皮膚顏色較淺等癥狀。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 一個基因可能會影響多個性狀表現(xiàn)
B. 生物的一個性狀只受一個基因的控制
C. 基因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性狀
D. 在嬰幼兒時期限制對苯丙氨酸的攝入可緩解患者的病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中染色體1、2為一對同源染色體,染色體1為正常染色體。精原細胞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發(fā)生了一次染色體片段的交換,形成了如圖所示的染色體3、4。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染色體2發(fā)生的變異類型是倒位
B.該精原細胞產(chǎn)生的配子類型有4種
C.基因位置的改變不會導致性狀改變
D.上述變異可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單基因遺傳病可以通過核酸雜交技術進行早期診斷。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是一種在地中海地區(qū)發(fā)病率較高的單基因遺傳病。有一對夫婦被檢測出均為該致病基因的攜帶者,為了能生下健康的孩子,每次妊娠早期都進行產(chǎn)前診斷。下圖為其產(chǎn)前核酸分子雜交診斷和結果示意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 可以利用光學顯微鏡檢測某人是否患鐮刀型細胞貧血癥
B. 根據(jù)凝膠電泳帶譜分析四個孩子中基因型純合的是Ⅱ1和Ⅱ4
C. 檢測突變基因轉錄的RNA分子,其核糖核苷酸序列為(—UGCACAA—)
D. 將正常的血紅蛋白基因?qū)牖颊叩墓撬柙煅杉毎,可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是人體組織細胞與內(nèi)環(huán)境進行物質(zhì)交換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X 為血漿,是血細胞生活的液體環(huán)境
B.Z 為組織液,存在于組織細胞的間隙中
C.人體的內(nèi)環(huán)境就是人體內(nèi)的液體
D.組織細胞可以直接與 Z 進行物質(zhì)交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研究發(fā)現(xiàn),M 和 P 兩個品系果蠅雜交過程出現(xiàn)一種不育現(xiàn)象,子代性腺發(fā)生退化,無法產(chǎn)生正常配子,此現(xiàn)象與P 品系特有的 P 因子(一段可轉移的DNA)有關。用兩個品系的果蠅進行實驗,結果如下表。
組別 | 1 | 2 | 3 | 4 |
親本組合 | P♂×P♀ | M♂×M♀ | M♂×P♀ | P♂×M♀ |
子代配子正常率 | 100% | 100% | 100% | 0% |
(1)由實驗結果可知,這種子代不育現(xiàn)象僅在 P 作父本、M 作母本時出現(xiàn),據(jù)此判斷不育現(xiàn)象的發(fā)生除了 P 因子外,還與_________品系的細胞質(zhì)成分有關。由此分析,1 組和 2 組子代能正常產(chǎn)生配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2)P 因子可以從染色體的一個位置轉移到相同或不同染色體的其他位置上,會導致被插入基因發(fā)生_________________ , 進而導致不育現(xiàn)象。體細胞階段,P 因子能表達出抑制 P 因子轉移的阻遏蛋白,在細胞質(zhì)中大量積累。受精后,P 品系卵細胞質(zhì)中積累的大量阻遏蛋白________ ,因此第 3 組子代能正常產(chǎn)生配子;P 品系精子只提供 ________,因此第 4 組子代不能正常產(chǎn)生配子。
(3)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在生殖細胞階段,P 因子能表達出 P 因子轉移所需要的轉移酶。這種轉移酶總長度大于阻遏蛋白,并且前面 2/3 左右的氨基酸序列與阻遏蛋白完全相同,從基因表達的角度推測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 P 因子________ 。
(4)雄果蠅減數(shù)分裂時同源染色體不會發(fā)生交叉互換,但是將 P 因子導入到雄果蠅染色體上,可以引起 P 因子處發(fā)生交叉互換。若圖所示基因型的雄果蠅重組配子所占比例為 1-2n 與雌果蠅進行測交,測交后代中 aabb 基因型的個體所占比例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位同學分別用小球做遺傳定律模擬實驗。甲同學每次分別從Ⅰ、Ⅱ小桶中隨機抓取一個小球并記錄字母組合;乙同學每次分別從Ⅲ、Ⅳ小桶中隨機抓取一個小球并記錄字母組合。將抓取的小球分別放回原來小桶后再多次重復。分析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甲同學的實驗模擬的是兩種類型的雌雄配子隨機結合的過程
B.實驗中每只小桶內(nèi)兩種小球必須相等,但Ⅰ、Ⅱ桶小球總數(shù)可不等
C.乙同學的實驗可模擬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的過程
D.甲、乙重復100次實驗后,統(tǒng)計的Dd、AB組合的概率均約為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含量是 0.8﹣1.2g/l,胰腺是參與調(diào)節(jié)血糖平衡的主要器官.現(xiàn)有甲、乙、丙三名成年人進行糖尿病的診斷測試,先禁食 12 小時,再分別喝下等量含 l00g 葡萄糖的溶液,4 小時內(nèi)定時測定三人血漿中的葡萄糖和胰島素水平,結果如圖 1、2 所示:
(1)胰腺既是內(nèi)分泌腺,也是外分泌腺,由胰腺分泌進入消化道的物質(zhì)有_________(寫出一種即可),由胰腺分泌進入血管的物質(zh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種即可)。
(2)據(jù)圖 1、2 分析,甲、乙、丙三人中血糖調(diào)節(jié)正常的是_________;體內(nèi)胰島素絕對不足而患Ⅰ型糖尿病的是_____,判斷依據(jù)是_____。
(3)糖尿病患者!岸嗄颉钡脑蜃羁赡苁_____。
A.腎臟發(fā)生病變,導致產(chǎn)生的尿量增多
B.尿液中葡萄糖濃度高,腎小管重吸收水分減少
C.血糖濃度高,引起口渴,飲水多,尿就多D.血糖濃度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
(4)當人體患有自身免疫疾。ㄒ驒C體對自身結構發(fā)生免疫反應而導致自身組織損害所引起的疾。⿻r,可導致糖尿病,機理如圖所示,其中 Y1﹣Y3 表示不同抗體。
圖 中某類細胞指的是______,Y1~Y3 的化學本質(zhì)是______;據(jù)圖分析,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____________ 。
A.抗體 Y1 與胰島 B 細胞表面的葡萄糖受體結合,導致其胰島素分泌減少
B.抗體 Y2 攻擊胰島 B 細胞使得胰島素分泌增加,血糖降低
C.抗體 Y3 與靶細胞表面的胰島素受體結合,導致胰島素不能發(fā)揮作用
D.胰島 B 細胞和靶細胞均可能成為抗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